月薪4.5萬直奔6萬的關鍵

依據主計總處最新資料,從二○一三到二○一八年五年內受僱人數增加五十八萬人,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支援服務三項增加三十萬人最大宗,這幾個行業人員的流動率也是分居一、二、五名(三、四名是休閒娛樂和不動產業),薪資也相對較低,尤其住宿餐飲與支援服務業。統計並顯示有超過三百萬人月所得低於三萬元,與派遣、時薪、行業別的相關最大,特色是可取代性高,沒有進入障礙。

相對地舉一個專業技能的例子。這五年來,具有三年經驗的可程式邏輯控制器工程師的月薪從四萬五千元直奔逾六萬,增幅超過三成,且年領十四個月以上,卻仍一才難求,原因是各行業自動化的需求與日俱增。這種邏輯控制器的軟體非常簡單且標準化,很容易學,一個理工相關(不一定必要)高工程度者,只要一年訓練就可以獨立操作一台初等難度的機器,比學泥水砌牆師傅三年四個月容易。

薪資提高,來自於各行各業附加價值的提高,光靠老闆的良心無法持久。而經濟成長最大一塊來自於工業發展,技術創新,人才的供給是關鍵。基層的技術人才如設備保養、電工、配線工、機器操作工、軟體運用、數據處理、機器手臂控制等等,目前台灣都有大量的需求,工作好找。然而產業界雖然求才若渴,卻還是找不到足夠的人。

年輕人如果有心,在這些基礎工作熟悉之後,還可以自我進修與發展到高階技術的工作,如機器設計、產品設計、視覺控制、製程系統控制、通訊系統、人工智慧應用等等,發展空間無可限量。這些技能的初始養成,與學校選讀領域是有一些相關,但絕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工作中不斷地自我學習。

至於產業界為什麼找不到足夠的人?除了需求不斷增加外,父母的態度有決定性的影響。很多是父母對子女擇業不以為意,或不知道如何引導;少數是父母對子女期望太高,非要名校不念,不管科系,於是造成青少年對未來茫然,更遑論如何選擇職業,以至於學非所用現象充斥。

政府可以做的很多,從教育體系職訓體系推廣,家庭訪談,辦理體驗營,拉高獎金的競賽,媒體長期且深度的節目介紹…等等。我們超收的稅金除了國防外,應該做人才基礎建設的投資,而不是浮濫的補貼;引導人民以工匠技藝為時尚,而不是放任淺碟文化橫流,最後被虛擬世界主宰,變成國安危機。

(作者為上市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退休,逾三十年資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