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社評論)紀念二二八與台灣民族主義

 

我們這一代「年逾花甲」之人,讀中學、甚至大學的時候,每逢「國父」逝世紀念日、三二九青年節、七七抗戰紀念日、雙十節、總統華誕(後來加上蔣公逝世紀念日)等等,除了放假還常常有海報比賽、作文比賽或演講比賽,無非是塑造中華民族意識形態的黨國教育花樣。對個人而言,意外的收穫是「覺醒」以後用筆發表政論、甚至九○年代幫反對黨助選所需的群眾演講能力,竟是在學生時代磨練出來的。

如今翻一翻日曆可以發現,什麼植樹節、青年節、總統華誕…都已不存在,新的放假日竟有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這一天不但各縣市有不同方式的官方紀念,中央方面的「中樞紀念」總是由總統出席講話。今年二月廿四日幾十個民間社團合辦的「堅守正義.持續轉型」大遊行,除了「復刻」解嚴前後鄭南榕、陳永興等人發起的二二八和平日運動以外,主題是要求政府加速落實轉型正義。其實九○年代以來不論台教會、長老教會以至國家聯盟所主辦的遊行,訴求大都環繞在國殤、民族創傷、邁向正常國家云云。這種年復一年的紀念日,既是召喚過去、也是檢視當今有權者的工作成績。

於此,我們首先應該鼓勵自己的是:這種政治性節日背後的價值,得以從中華民族主義轉變到台灣民族主義,是多少人努力的結果!民間社團的發動固然有功,但民進黨逐漸茁壯、在立法院取得相當席次,才有可能透過立法使它成為制度,這也是一九九五年「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通過、公布、施行的由來。關於轉型正義最重要的歷史真相,歷經李登輝時代的二二八研究報告、陳水扁時代繼續清查檔案並公布責任歸屬研究報告,但還是有隱藏在不同機關、不見天日的檔案,必須到二○一六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以後,新一波的清查、移轉才接近徹底完成。據筆者二○一八年參與訪查小組經驗,國防部情報局已經把當年「保密局階段」的檔案全部移轉給檔案管理局,其中就有完整的鹿窟事件檔案。

解嚴之前,台灣民族主義雖然有島內(緩進)與海外(激進)的不同,解嚴之後台獨聯盟遷回台灣、基本也參加了選舉,如今透過民主選舉可以使國民黨下台、可以改變中國化的教科書、可以使軍隊國家化,這些都是台灣民族主義的基礎,儘管今日面臨不同的時代課題,但最大公約數應該還是先鞏固本土政權、深化民主才是正辦。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