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來的紀歐惠一生獻台灣

【人心人術】北歐來的埔里阿嬤⋯紀歐惠一生獻台灣

 

紀歐惠醫生晚年退休照片。 (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愛心加油站臉書)

山城埔里有一對外國臉孔的夫妻紀歐惠、徐賓諾,他們遠從挪威而來,在台灣一待就是一輩子。

紀歐惠醫生的先生徐賓諾是一位護理師,他在很年輕時就從挪威來到台灣,比紀歐惠還要早到台灣十年。那年是1952年,原本在監獄醫院工作的徐賓諾和兩位宣教士同行,他們要到東方的陌生島嶼——台灣。

當年的交通不比現在,搭上貨輪,從挪威來到台灣,就是三個月了。三個月後,徐賓諾從基隆港上岸,他在台灣照顧痲瘋病患,這是在台灣社會角落裡最需要照顧的人。除了痲瘋患者之外,他也到台北監獄照護疥瘡病患,有感於監獄裡也有孩子,他在台灣設立了「少年之家」,希望讓孩子出獄後能夠有「家」可歸。

從挪威到台灣、從台北再到埔里,照顧肺結核病患的埔里基督教山地診療所(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設立之後,也邀請徐賓諾來幫忙。因緣際會之下,他認識了同到埔里服務的挪威同鄉紀歐惠醫生。

紀歐惠是一位麻醉科醫師,父母在她不到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從小失去父母的她,由祖母一手拉拔長大。

  「也許因為是個孤兒的緣故,我從小就很努力,靠自己在挪威完成了醫學院教育,並獲得醫師資格。」紀歐惠醫生曾這麼說。她成為醫生之後,再到美國明尼蘇達接受麻醉醫學訓練。

「我因為學有麻醉技術,在美國謀職很容易,收入很好。」那時就算在美國,女醫生也很少,紀歐惠可以在美國過很好的生活,她卻選擇走一條不一樣、而且崎嶇又蜿蜒的道路。

紀歐惠是一位麻醉醫生,圖為她幫病患麻醉。(圖片來源: 埔里基督教醫院愛心加油站臉書)

人在美國的紀歐惠醫生,從同事口中得知台灣需要麻醉科醫師,於是她自己表達志願來到台灣。她自行負擔前往台灣的所有費用,希望能到台灣為小兒麻痺患者和原住民工作。

當時台灣醫療還很缺乏,全台灣只有台大醫院有一位麻醉師,很需要像紀歐惠這樣有麻醉醫生執照的醫生。當年醫生分科也沒有這麼細,紀歐惠除了麻醉之外,也要兼看婦產科和小兒科。來到山區埔里,路是崎嶇又彎,連條柏油路都沒有,紀歐惠和徐賓諾在台灣的心臟地帶,攜手守護山區民眾的健康。

「兩個從來沒想到要結婚的人,竟然在台灣結婚了!或許這是大家一直為我們祈禱的緣故吧!上帝成全了我們。」紀歐惠和徐賓諾在台灣埔里相識相戀,結婚時紀歐惠42歲、徐賓諾38歲。他們決定從此要定居台灣。

除了肺結核之外,台灣當時小兒麻痺肆虐,紀歐惠和徐賓諾在埔里建立「小兒麻痺之家」,這是台灣最早專門針對小兒痲痺預防、治療和復健的機構。

治療要花很多錢吧?當時大家普遍貧窮,哪有多餘的錢治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匍匐在地,在地上爬,難道孩子一輩子都要在地上爬嗎?

紀歐惠創立的「小兒麻痺之家」提供貧病患者醫病,她負責籌募款項,來看病的患者、舉凡看病、吃住甚至上學學費全部免費。紀歐惠和徐賓諾透過挪威教會募款,一心只希望能夠幫助這些需要照顧的家庭和孩子!

員工好佩服紀歐惠阿嬤,她說:「我聽人家說,阿嬤年輕的時候很漂亮。她在美國工作時,可說是一位走在時代尖端的女性,很時髦美麗,開著一部新潮跑車…要她放棄在美國很好的物質生活,到窮鄉俋壞的小鄉鎮來工作,實在不容易。別說當時台灣還很窮,就是現在恐怕也沒有人願意這樣子犧牲奉獻。」

紀歐惠和徐賓諾夫妻在台灣奉獻超過50年,埔里居民大家都知道,埔基阿公阿嬤奉獻了一輩子,他們甚至比當地好多人住在埔里的時間還要長、還要久!是最有愛心的外國夫婦。

紀歐惠與徐賓諾夫妻,一生青春都獻給台灣。 (圖片來源:埔里基督教醫院愛心加油站臉書)

「每個人來到台灣都有他的使命。」使命到了,就努力地做,才不負此行。紀歐惠夫婦把來到台灣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

台灣第一屆醫療奉獻獎,頒給紀歐惠醫生,真的是實至名歸!紀歐惠、徐賓諾夫妻把一輩子都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

「我愛台灣,我更愛這裡的人。」在台灣奉獻超過50年,紀歐惠、徐賓諾從醫院退休之後,仍然留在台灣、留在南投繼續服務。

紀歐惠醫生說:「這麼多年,我們累積了不少經驗,也擁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只要台灣還需要我們,我們就會留下來。因為我們覺得還可以再在這裡做一些事!」

「我與阿公會繼續留在台灣我們的家,看著台灣成長,欣賞台灣每天的日出與日落。」台灣就是阿公阿嬤的家,夫妻倆退休之後,堅持要留在台灣。

阿公阿嬤常說:「挪威是我們的祖國,台灣是我們的家。」但是他們在這個家沒有身分證、也沒有永久居留權。

「我年紀大了,最近坐骨神經痛得讓我無法走動太久,但我的心情與精神卻是愉快的,因為我拿到了台灣的永久居留權,終於可以永永遠遠地與台灣在一起了。」紀歐惠終於拿到台灣永久居留權時,開心地說。

2006年,紀歐惠和徐賓諾有一次回到挪威探訪親友,紀歐惠身體突然不適,再也無法承受長途飛行,於是決定留在挪威醫治。2010年10月31日,紀歐惠過世於挪威,享壽92歲。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紀歐惠阿嬤曾這麼說。

在台灣50多年的時間,金髮、藍眼睛的她,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華語,連原住民語也會說,她常跟醫療同仁說:「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實踐愛,是給行善者的機會與恩典」,對北歐來的埔里阿公阿嬤來說,他們認為在台灣的日子很快樂,能夠在這美麗的地方,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實踐愛,是他們今生最大的恩典。

有時候,我們常想,到底什麼是「愛台灣」呢?

在台灣最窮困的年代,為台灣奉獻一輩子的青春,他們是真正的愛台灣,是「最正港的台灣人」!

< 資料來源:想想論壇Thinking Taiwan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