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媽可以改變台灣

 

對於貴刊重視台灣的主體性,個人深感佩服。最近看到貴刊討論母語教學,實在心有戚戚焉。謹為文如下,以鼓勵年輕媽媽。

我公公(1923-2013)在世時曾說,他的父親講台語,他自己講日語,他的子女講(所謂的) 國語,他的孫子女講英語和德語,三代在一起,溝通起來可是煞費心思。這是近百年來台灣歷經多國統治的實況,卻也練就了台灣人講多種語言的一身功夫。

我們的好友,來自南非在台灣執教多年的鄧開福牧師十分愛台灣。一年半前他從台北搬到台南,聽到南部學生在校園用母語交談,感到十分欣慰。很多人說年輕人不會母語是國民政府造成的,他不認同這種見解。政府刻意忽視甚或打壓,固然會降低人民講母語的意願,但是對於母語的保存,人民本身也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他以自己妻子的故鄉瑞士為例,闡述這個論點:在瑞士,人人在學校說德語,但在家裡只講瑞士方言,二者並行不悖。而且,沒有一個瑞士母親會跟孩子說德語,畢竟那只是學校用語,不是生活語言。

觀察幼兒的成長,家裡其實是學習母語的最佳場所。在學校推行母語教學,完全是一種不得已的補救措施。兩歲到四歲的幼兒,語言發展突飛猛進,只要他/她聽到什麼,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日後到了學校再學官方語言,更是不成問題。

台灣的媽媽們可以驕傲地說,她們曾經改變了這個社會。在環保議題上,主婦聯盟曾經站到第一線;在哺育母乳這件事,年輕媽媽更是翻轉了上一代的育兒模式。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無菸的生長環境,台灣的媽媽們功不可沒,而對於非核家園的追尋,她們更是從不缺席。如果年輕媽媽都開始跟幼兒講母語,這一代台灣的母親,會再一次創造奇蹟,相信很快地,各個不同族群的母語就會遍佈台灣各個角落。

畢竟,母語就是媽媽講的話啊。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