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價

 

四月七日是烈士鄭南榕為了堅持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殉道自焚二十七周年紀念日,許多縣市政府和民間團體都有舉辦紀念活動。兩年前的太陽花學運,也在立法院紀念這一天,當天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女士和女兒鄭竹梅現身立法院,為這群傳承「南榕精神」的年輕學子加油打氣。

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不同的自由之間也有相關:免於恐懼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還有個人與媒體的言論自由等。自由也有不同的面向,特別是政治上和經濟上的。

最近歐盟的難民危機,起因在歷經五年多的內戰,敘利亞難民冒著在地中海溺斃的風險,也要逃離飽受內戰摧殘的家鄉。緬甸少數穆斯林民族羅希雅族為了逃避該國少數激進的佛教徒的迫害,寧願流浪在印度洋的難民船上,都是為了追求自由。

前幾天香港金像獎頒「最佳電影獎」給被中國禁止放映的電影《十年》,這部電影描述被中國統治及同化後的香港,面對黑暗的未來,預言2025年時的悲慘情形。雖然中國政府答應維持香港現狀五十年(1997-2047),卻一再食言(最近更是變本加厲)破壞香港的文化和自由。該片預算只有五十萬港幣,低得不可思議,卻因內容引起廣大香港人民的共鳴,目前票房已超過六百萬港幣,成為香港影史上最賣座的獨立製作電影之一。

台北市中正一分局長張奇文迫害言論自由,早有前例,當年鄭南榕自焚,就是張奇文(當時為民權二派出所主管)帶人前去拘提。去年的反黑箱課綱事件,他又非法逮捕三名跟學生進入教育部長辦公室的媒體記者。張奇文不但未受到適當懲處,還被提拔升官,置台灣的言論自由於何處?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追求自由一定要付出代價;要讓自由維持下去,也一定要付出代價。前輩先人爭取到的自由,仍要後人繼續維持,否則輕易就被剝奪。自由有來自內部的威脅,諸如政府機關濫權而侵犯個人的基本人權、大財團過於集中的經濟影響力,和社會內部的激進團體或個人影響他人的自由等。也有來自外部的威脅,像敵國的攻擊、侵略、併吞,如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

言論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息息相關。看看台灣的前總統陳水扁,因為擔心法務部取消保外就醫,不敢暢所欲言。在號稱自由民主的台灣,竟然有前總統生活在恐懼中,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一個人若心生恐懼,擔心自由表達意見將招致不利的後果,還會誠心誠意表達心中的想法嗎?獨裁政權容不下不同的看法,不敢接受挑戰,可能是自知理虧,怕這些看法會引起廣大群眾的共鳴,危及政權的統治。壓制言論自由的警察局長不但沒被懲處,還被升官;保外就醫的前總統還每天活在恐懼中,顯示台灣離鄭南榕追求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當媒體被包山包海、跨產業的財團如八爪章魚般的控制著,我們還有多少言論自由?如果說真心話會失去工作,還有多少人敢說真話?現在的台灣不用擔心講話會被警總約談或被送到綠島唱小夜曲,政治上干擾自由的因素已經大幅降低。但非常諷刺的是,經濟上卻因為自由化反而更加侵害個人自由。台灣人除了對外有不被中國併吞的自由外,對內也要注意因為「大到不能倒」的財團無形中限制了個人的自由,所帶來的不公不義。

< 資料來源:民報社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