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動黨國性,邪惡教育心

一個國家的本國語文教育,包含語言和文學。在國民養成階段,閱讀本國作家作品,進而閱讀外國作家作品,兼具本土與世界視野,才是進步的作法。

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台灣的國家?還是中國的國家?本國是台灣還是中國?在人們心裡,應該清清楚楚是台灣,但殖民統治意識不改的中國國民黨並不作如是想。

文史課綱曲意藉微調再加深中國性,去除台灣性、美化中國國民黨挾帶中華民國的流亡軀殼據台治台之功,刻意隱過,想重新洗腦、培育黨國之子。反動心態、邪惡無比。

文學在台灣的語文教育,被殖民統治意識的黨國化心態以培養中國的、(中國)國民黨的,附和其統治權力的保守意識形態為目標。一向以古文訓詁為偏,以政治教化為重,成為思想框架,而非啟蒙動力,點綴一些口語白話新文學,也側重附庸國民黨中國作家作品,壓抑文學的台灣心靈。

本國語文教育之缺乏進步性,對政治改革缺乏形成進步力量的條件。眾所周知。在台灣的國民養成,被有意的中國化和(中國)國民黨化。中國國民黨以為這樣就可以馴化人民成為黨國奴僕,為其所用。

但,這只是中國國民黨一廂情願的想法,徒然造成教育困擾。統治的不正當性必然會崩潰。人類社會朝向更文明更進步之路開展,民主化的動力會形成批判力量,摧毀阻擋進步的反動障礙。

戰後,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據台統治,從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儘管壓迫不斷,但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不是克服層層阻礙,尋求自我重建嗎?這樣的力量也會對中國國民黨藉由文史教育宰制心靈的羅網進行反制自救的努力。

中國國民黨一再暴露其殖民統治本質,而且仍存獨占權力的惡念,甚至妄想中國共產黨的掖助,終會被覺醒的社會力量唾棄,最後會在台灣消失。新新世代的台灣人,在地出生、在地成長,會自由地描繪台灣的新國家願景。(作者李敏勇,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