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三接外推方案 盼公投「不同意票」

政院公布三接外推方案 盼爭取國人藻礁公投「不同意票」

行政院3日召開三接再外推方案說明記者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起)、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經濟部長王美花、次長曾文生出席。(記者羅沛德攝)

行政院3日召開三接再外推方案說明記者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起)、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經濟部長王美花、次長曾文生出席。(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因應藻礁公投爭議,行政院今天公布三接部分變更外推方案,規劃將工業港外推455公尺,不挖浚、不破壞礁體,原外海填區21公頃不填,防波堤變短,完工再延2年半,2025年6月供氣、預算增加150億元。經濟部長王美花直言,這是和各界溝通後,政府提出最有誠意的做法,「希望大家在公投上投下不同意票,讓三接繼續走」,否則勢必會有11年的電力空窗期。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表示,政府反對公投是因為不可行,「如果藻礁公投案通過了就是個災難」,沒辦法蓋三接,供電穩定將大受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與經濟部長王美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共同召開記者會,說明政府最新的三接外推方案。王美花說明,三接外推方案以「保護藻礁最大化、影響供電最小化」策略,盼達到護供電和護藻礁雙贏結果。

王美花首先說明,三接有其必要性,因為目前要增氣減煤,核一、核二和協和燃油機組將在2021年、2023年、2024年陸續除役,而為因應核能除役後的電力缺口,三接有其必要性。王美花說,蔡政府方案已縮小面積,此次外推方案再修正,工業港部分往外推455公尺,已離岸1.2公里,對沿岸影響更輕微。原先方案因為航道和回存池不夠深,確實需要浚挖,環團擔憂會影響礁體。修正方案則沿著環評區域外推,盡可能遠,水下深度足夠了,也就不用浚挖,因此不會影響水下礁體。

王美花也說,修正方案是在原先環評通過的範圍內對環境更友善的方法,因此接下來只要進行環差,評估環差和工期所需時程,2年半內可以完成工作,約需要150億經費,中油正在撰寫環差報告,工業港以外還是可以繼續施工。

對於曾出現的其他方案,包括台北港和林口港,王美花也仔細說明,台北港需要環評、填地、建站,海管沿途會經過更多藻礁,陸管沿著台61線公路必須和其他管道競合,沿途經過更多城市,評估需要11年;林口港同樣需要環評、填地、建站,還又另蓋防波堤,且在航線下須經飛安審查,困難度更高,評估同樣會造成北部至少11年電力缺口,兩案都需要太多時間因此認為不可行。

王美花並坦言,三接外推方案仍存在挑戰,包括影響短期電力調度,若有大型機組故障,備轉容量率將低於10%,短時間可能轉為黃燈,既有接收站降低負載率的時間再延後。因應方式則包括新增民間IPP燃氣機組、燃氣機組調度、增加需量反應、強化機組維護、減少故障機率、增加供氣能力。王美花強調,挑戰仍然存在,因此需要三接2025年中趕快上來,才能平順運轉。

王美花強調,這是各界溝通後提出最有誠意的做法,希望大家理解政府對生態保育和能源轉型和供電穩定各方面都想要周延規劃,「希望大家在公投議題上投下不同意票,讓我們繼續走,否則如果這個方案沒有通過,勢必會有11年的電力空窗期,不論在電力供應或能源轉型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我想這是大家不樂見的」。

羅秉成在記者會中並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中午和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共同主持擴大行政立法協調會報,共46位黨籍立委出席。對於三接新方案,羅秉成說,有20位立委提出建言,包括論述加強以及對外溝通的建議,發言踴躍。最後柯建銘總召表示,面對828公投艱鉅考驗,共同決定時刻到了,希望大家團結。

羅秉成也轉述,蘇貞昌在會中表示,執政者要不畏艱難、當家的要挑起重擔,面對公投,政府想盡辦法爭取民間支持,三接外推方案是政府展現的最大誠意,希望人民理解,在場立委回以熱烈掌聲。

羅秉成並說,例如立委洪申翰提到,許多年輕人參與這次藻礁連署,「這樣的參與是一種發問,政府能不能對藻礁做更多的事情?」羅強調,對於這樣的提問,政府一定要積極回應,政院也不斷重申,這個議題是環保和環保的權衡,政院團隊站在環保的同樣立場,尋找共同解決方案,盼達成藻礁保護最大化和供電影響最小化,遷移提案之所以不可行是因為對供電的嚴重影響。

羅秉成表示,今天的方案,政府亦付出代價,代價是延期2年半和150億元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但這是政府可以承受的,也向大家表達,政府不是鐵板一塊,理念價值相同就有機會找出共同方案,希望爭取國人支持。

羅秉成同樣針對公投向國人喊話表示,政院雖然沒有提公投對案,但政府反對這個公投,是因為這個提案不可行,「如果公投案通過了就是個災難」,沒辦法蓋三接,供電穩定將大受影響。今天提出的外推方案,與其說時間金錢成本,不如說是政府願意負擔更大的成本,希望尋求各方的支持,讓國家的未來更加穩定邁向能源轉型,這是政府團隊的目標和期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