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中國「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

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中國「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

  日本政府昨日公布最新版的「防衛白皮書」,內容聚焦台海安全。(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攝)   對北京軍事動向警戒升級 指國際對台海和平擔憂迅速提高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廿八日報導〕日本政府廿八日公布最新版的「防衛白皮書」聚焦台海安全,對於中國軍事動向的警戒升級,去年版的描述為「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事項」,今年版則升級為「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對於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也從「對國際社會的穩定很重要」升級為「整體國際社會的擔憂正在迅速提高」。 「嚴重關切」中俄在日本周邊聯合行動 新版白皮書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視為「片面改變現狀或企圖對現有國際秩序構成嚴重挑戰」,「國際社會面臨戰後最大考驗的時刻,進入新的危機時代」。新版白皮書同時對中國與俄羅斯在日本周邊的聯合行動表示「嚴重關切」,並強調在當前中、俄與朝鮮半島的局勢下,日本「正面臨戰後最為嚴峻複雜的安全保障環境」。 兩岸軍事「迅速朝有利中國方向傾斜」 另對中台的軍事失衡,去年版白皮書描述「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變化」,新版白皮書則指出「迅速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傾斜」。 日本防衛省於每年七月發表「防衛白皮書」,說明從去年五月至今年四月之間,整年度日本的安全現狀與防衛政策。由於去年底日本政府修訂包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在內的三項安保文件,新版白皮書增加新的章節介紹全新的國安戰略內容,尤其將大幅增加防衛預算、以二○二七年度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二%為目標,以及保有對敵方基地「反擊能力」,視為從根本加強日本防衛能力的重要表徵。另對今年五月日本在廣島召開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雖已超過年報時間範圍,但部分重要內容也收錄在新版白皮書中。 新版白皮書也反映出日本與國際社會對中國對外態度及軍事動向的警戒升級。包括共軍跨越第一島鏈,進入第二島鏈,在日本周邊的活動活躍化,以及提高對台灣的軍事施壓等軍事動向,新版白皮書的描述升級為「日本與國際社會嚴重關切的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 去年版白皮書大幅增加對台灣情勢的介紹,今年維持去年水準且內容升級。去年版提到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對國際社會的穩定很重要」,今年版的描述為「整體國際社會的擔憂正在迅速提高」,呼應了今年五月廣島G7領袖峰會將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升格為「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現狀。 新版白皮書也以專欄介紹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動向,包括去年八月前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時,共軍在台灣舉行實彈演習,二○二二年共軍出動軍機擾台架數暴增為一七○○架次,以及出動航艦山東號等艦艇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演習等。 日本最新版防衛白皮書新設章節介紹日本全新的國安戰略內容。(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攝)
林翠儀 2023-07-29
美軍援台灣103億

美軍援台灣103億

美國將宣布提供台灣價值103億元的軍事援助。圖為台灣同意購買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歐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路透廿七日獨家報導,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最快在美東時間廿八日宣布提供台灣價值超過三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要求匿名的一名官員說,此一軍援方案預計價值約三.三億美元(約一○三億台幣)。白宮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美國國會在二○二三年的預算案中,同意動用十億美元的「總統提款權」向台灣提供武器。預料當白宮正式宣布時,不會包括美方提供的武器系統清單。 台購MQ-9B無人機 共享美、日數據 四名消息人士透露,這項軍援計畫原本包括四架無武裝MQ-9A無人偵察機,但因官員正研究移除無人機上一些只有美國空軍才能使用的先進設備的細節,因此恐怕不會納入MQ-9A。一位知情人士說,無人機改造費用由誰支付是另一個問題。 台灣先前已同意購買四架更先進、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製造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預計二○二五年交付。上月金融時報報導,美、台與日本將共享MQ-9B偵察無人機的即時數據,使美國及盟友、合作夥伴能同時觀察到由無人機蒐集到的相同資訊,台灣部隊還將接受與美日一同操作該無人機系統的培訓,顯示華府推動強化協調統合以因應中國武力犯台。 華府:台灣需要防空、陸基反艦系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五月十六日在參議院聽證會已預告,將很快透過總統提款權,為台灣提供重要的額外安全援助。本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也說,台灣需要像是防空系統與陸基反艦系統等武器,美國和其盟友必須加快對台灣的武器交付,以協助台灣自衛。
自由時報 2023-07-29
路透:美將宣布對台百億軍援

路透:美將宣布對台百億軍援

外媒爆料,美政府最快週五宣布對台軍事援助。(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路透》引述兩名美國官員說法,指美政府最快當地時間週五將宣布提供台灣軍事援助,總值超過3億美元。 報導指出,美國會所通過的2023年度預算中,授權透過「總統撥款權」援助台灣最高10億美元武器。其中一名官員提到,即將宣布的援助總值約為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3億元)。 總統撥款權授權美總統能在不需國會同意下,從美國的庫存中輸出物品或服務以應對緊急狀況。 近幾週的消息提到,對台軍援包裹可能包含4架MQ-9A偵查無人機,但由於美方得移除機上部分專屬於美空軍允許使用的尖端設備,因此MQ-9A也可能不會包含在援助清單內。台灣已向美國採購4架MQ-9B「空中衛士」(SkyGuardian)無人機,合約上限價格為2億1760萬美元,預計2025年交付。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先前提到,台灣需要的軍武主要為防空系統和能從陸地打擊船艦的武器。
自由時報 2023-07-28
中國海外統戰 新加坡大報淪應聲蟲

中國海外統戰 新加坡大報淪應聲蟲

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指出,中國正鎖定東南亞進行僑務統戰工作,煽動東南亞國家國民效忠中共政權,公民逾四分之三為華人的新加坡尤受關注,星國第一大報「聯合早報」中文版更不時為中共謊言背書,成為北京的應聲蟲。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今年三月在北京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左)。(美聯社檔案照)   鎖定東南亞華人 影響種族團結及穩定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華盛頓郵報調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遂行地緣政治野心,正鎖定台海兩岸以外八成海外華人所在的東南亞,進行僑務統戰工作,等同煽動東南亞國家國民效忠中共政權,恐影響東南亞各國種族和諧團結及地區穩定。其中,公民逾四分之三為華人的新加坡尤受關注,因其近年立場日益親中,星國第一大報「聯合早報」中文版更不時為中共謊言背書,成為北京的應聲蟲。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任秘書比拉哈里(Bilahari Kausikan)告訴華郵,種族和諧團結是新加坡成功發展的基石,若星國華人擁抱習近平「中國夢」願景,種族團結恐毀於一旦,「一旦被摧毀,就不能再恢復了」。 5成6新加坡人正面看待中國 新加坡族群有六十二%具公民身分,九.二%屬永久居民、二十八.九%非公民;公民有七十五.九%華人、十五%馬來人、七.五%印度人、一.六%其他民族。根據美國智庫「皮優研究中心」去年民調結果,受調十九國僅三國對中國和習近平看法較正面,新加坡為其中之一;美國政治分析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基金會」調查結果也顯示,五十六%新加坡人正面看待中國。 「聯合早報」為北京謊話背書 華郵與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合作檢視聯合早報去年至今年初逾七百篇文章,發現這家少數得以進入中國的外國報媒,將官方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採謹慎中立的立場,變成「經常跟北京最刺耳的假話相呼應」,包括否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存在人權受侵犯的證據,並指香港及中國示威活動係受「外來勢力」影響。此外,該報和涉嫌侵犯維吾爾族人權而遭美國政府制裁的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商湯科技」合作,對中國市場的廣告收入也已產生依賴性;其評論版文章的作者中,更至少有兩名中國官員,但未註明其身分,僅指其為「中國時事評論員」。 聯早記者透露,該報明顯轉向是在二○一九年香港「反送中」抗爭達到高峰時,該報主要社群媒體帳號遭到封鎖,迄今仍無法訪問,被視為一種警告。據稱該報中國網站版本與在新加坡的版本不同,編輯會從中國版本中隱藏敏感新聞報導。 對此,聯早發表聲明對前述報導表示遺憾,聲稱該報觀點兼容中西方觀點,但也保持自身立場的獨特性與獨立性,目的在讓中國受眾獲取國內媒體少見的新聞與視角;該報也曾經歷過多次長期被封鎖,今後將繼續保持客觀,不被各方力量擠壓,不捲入中美博弈之中。
周虹汶 2023-07-28
美眾院通法案 主張2758決議不涉台

美眾院通法案 主張2758決議不涉台

    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法案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歐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法案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將致力對抗中國試圖在國際組織扭曲關乎台灣事宜的行徑。 眾議院今天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法案5月16日已獲眾議院外委會口頭表決無異議通過。 法案是由8位友台眾議員2月底聯合提出,包括眾院「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康諾里(Gerry Connolly)與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眾院外委會印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貝拉(Ami Bera),以及眾議員泰塔斯(Dina Titus)、匡希恆(John Curtis)、巴爾(Andy Barr)、費茨派垂克(Brian Fitzpatrick)與麥克林(Lisa McClain)。 法案將修改2020年3月生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TAIPEI Act),對抗中國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為。 面對中國長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意涵,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法案首先對此作出澄清。 法案指出,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亦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關係上採取立場,或包含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 法案強調,美方反對任何在沒有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 此外,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國際組織中代表,透過意見的表達、投票及影響力,呼籲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關乎台灣之決議、文字、政策或程序的作為。 法案今天獲眾議院通過後,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院會審議。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國會兩院通過同樣版本法案後,即能將法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中央社 2023-07-26
中國干預加拿大事務 至少37年

中國干預加拿大事務 至少37年

加拿大政府文件顯示,中國從卅七年前就開始利用公開或秘密行動,影響和利用加國僑民,藉此干預加國內政。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去年十一月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廿國集團(G20)領袖峰會上,「斥責」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左)。(路透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一份新公佈的加拿大政府文件顯示,中國從卅七年前就開始利用公開的政治伎倆或者秘密行動,影響和利用加國的僑民,藉此干預加國內政。 「加拿大通訊社」根據資訊取得法,取得加國聯邦情報諮詢委員會於一九八六年二月提出的報告「中國/加拿大:對加拿大華裔社區的干預」,報告多數內容因安全顧慮遭塗黑,不過可見內容顯示,報告指出中國「一直持續力圖影響海外大型華人社區,利用這些僑民遂行其經濟和政治目的」,「在加拿大,正如在其他許多西方國家,中國利用公開的政治活動和秘密的情報行動雙管齊下…來達成這些目標」,並警告,中國在利用新的以及可能更有力的技巧來達成干預目的。 利用僑界洗白天安門鎮壓 加國政府前情報分析員、現任卡爾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高級研究員巴恩斯說,這份報告「呈現加國情報單位注意這個問題(中國干預) 幾十年了」。他說,聯邦情報諮詢委員會由樞密院安全與情報事務協調官主管,「該委員會的報告廣發給政府高層官員」。 加拿大「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TADC)聯合主席關卓中說,他對這份報告並不感到意外,他知道中國早自一九八○年代就設法培養個人和團體來干預加國事務,不過當年這類活動尚處於「非常低度」,「我很高興當年有人知道此事,但是我敢保證,當時沒有人採取行動」;他說,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為了洗白血腥鎮壓民運的形象,開始加強影響加國僑界。 這份報告揭露時機正值媒體披露一連串中國干預加國政治事件,使自由黨政府面臨壓力要調查、追究外國干預行為。這些被披露的事件包括中國試圖干預加國過去兩屆大選,最近的例子如一名加國退休皇家騎警進行洗錢、情報蒐集等調查,讓中國政府從中得利,因此被依涉嫌外國干預罪遭逮捕。 連博物館都遭中國滲透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加拿大華人關注中共違反人權小組」成員列國遠指出,可能連加國「華裔博物館」都成為中國滲透對象,該博物館七月一日在溫哥華開幕,多位政要受邀出席備受禮遇,但代表博物館所在地選區、向來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國會議員關慧貞「連位子都沒有」,列國遠說,是不是對中共敢言批評,就會連位子都不給你坐。
管淑平 2023-07-26
海扁中國!印度沒收小米2百億資產

海扁中國!印度沒收小米2百億資產

印度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資產(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印度重捶中企不手軟,去年初小米遭印度追繳65.3億盧比(約台幣24.8億)稅款,今年6月又以「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為由,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約台幣210億)資產,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則計畫在印投資10億美元(約台幣313億),慘遭印度當局以國安疑慮為由拒絕,胎死腹中。不僅如此,印度耗時15年在喜馬拉雅山區興建的地表最高鐵路橋「契那布大橋」即將通車,將對印度軍方帶來重大戰略利益。 中國手機大廠小米在2014年進軍印度市場,三年後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廠商。印度隨即對其發出查稅行動,去年遭印度財政部追繳65.3億盧比的稅款。 今年6月中旬,印度監管機構以「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為由,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資產。不到2年的時間,小米在印度損失將近620億盧比。 儘管中企在印度經商環境惡化,著眼於龐大的市場,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原本也計畫進軍印度,並對印度當局提交1份1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打算與印度大型工業集團MEIL合作,在印度設廠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 未料,印度擔心中資影響國家安全,對比亞迪在印度設廠不感興趣,投資案胎死腹中,中企再度踢到鐵板。 印度歷經15年打造,喜馬拉雅山區的全球最高鐵路橋梁「契那布大橋」,即將通車。(歐新社)   除了提防中企外,中印邊界衝突也讓印度時刻警惕,加上通往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只有一條主要公路,經常因大雨與坍方影響,阻礙軍民車輛前往喀什米爾與拉達克。 為此,印度歷經15年打造,喜馬拉雅山區的全球最高鐵路橋梁「契那布大橋」(Chenab Rail Bridge)將在數月內全面通車,讓印軍掌握重大戰略優勢,不僅確保往返印度與巴基斯坦有領土爭議的喀什米爾,以及往返鄰近印度與中國有邊界爭議的拉達克(Ladakh)這兩個地區,全天候暢行無虞。 前印度陸軍北方司令部司令DS Hooda預期,就軍事量能與當地經貿旅遊而言,契那布大橋通車均為改變情勢的一大關鍵,有助於喀什米爾居民運送蘋果與其他農產,也能讓軍方快速進行人員與設備移防。 另外,印度也在梭吉拉(Zojila)打造連結喀什米爾與拉達克的雙向公路隧道,這也是舒緩軍事後勤問題的新舉措。
自由時報 2023-07-24
中國學校體育館坍塌釀11死 公安阻家長認屍影片流出

中國學校體育館坍塌釀11死 公安阻家長認屍影片流出

網路流傳公安阻擋家長認屍影片,引起網友熱議。(圖片擷取自推特)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所中學體育館23日驚傳屋頂坍塌意外,共造成11人死亡。現網路流傳公安阻擋家長認屍影片,引起網友熱議。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齊齊哈爾「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23日下午傳出屋頂坍塌事故,24日上午10時最後1名受困學生被尋獲時,已失去生命跡象。 事故共造成11人罹難,經現場初步調查,毗鄰體育館的綜合教學大樓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違規將「珍珠岩」堆置在體育館屋頂,疑為肇事主因。 知名推特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24日上午發布的一則推文指出,有學生家長前往醫院認屍卻遭公安阻擋,影片可見其不斷斥責公安機關、情緒瀕臨失控。
自由時報 2023-07-24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官房長官訪與那國島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官房長官訪與那國島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日本共同社和富士新聞網報導,考慮到「台灣有事」(台灣突發事態),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於廿三日前往日本國境最西端、也是最靠近台灣的沖繩縣與那國島訪問,這是官房長官首度就「保護國民」的民防問題造訪日本西南諸島。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僅約一一○公里,一旦中國武力侵台,日本各界擔憂西南群島恐受波及。 負責緊急事態下「民防」的松野博一,週末兩天都在先島群島進行視察,廿三日上午視察與那國島時,與町長糸數健一舉行會談,就台灣發生緊急狀態時如何保障島上居民安全與疏散居民,交換意見。 日本政府編列經費 應對台海情勢 松野在會中直言,「隨著日本周邊的安全環境變得更加嚴峻和複雜」,攸關公民保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重要性大幅提高。松野並參觀與那國島北部的祖納港,聽取有關港口設施的說明。本月初,立法院長游錫堃率領的蘇澳破冰直航日本與那國島觀光踩線活動,從宜蘭蘇澳港搭船航行兩小時後,即抵達與那國島祖納港。 另外,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在沖繩縣宮古島協助修建防空避難所,並計畫在新年度預算案中編列相關經費,以因應「台灣有事」。日本政府計畫在今年底前制定有關防空避難所抵禦攻擊能力的指引,最快將在夏天開始聽取專家意見。 日本政府去年十二月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提出強化保護國民的體制,並載明聚焦於包括宮古島在內的西南群島,確保「各種避難設施」,主要目的是保障難以在事前避難的地方政府職員等人安全。宮古島市政府計畫運用體育館地下室做為避難所,六月已向防衛省尋求補助經費,將在內部設置儲藏室及發電機,以供約四五○○人在避難所度過三天。 宮古島以外,日本政府也將加速在與那國島和石垣島上修建防空避難所。松野廿二日訪問石垣市,在與石垣市長中山義隆會談時強調,「日本周邊安保環境變得複雜且不穩定,國民保護是一大課題」,一旦「台灣有事」,將協助疏散離島居民。日本內閣官房已制定計畫,設想出現突發事態時,將石垣居民約五萬人和在當地的遊客等疏散到九州和沖繩本島。
楊芙宜 2023-07-24
嚇習近平?俄9兆外匯存底全歸烏克蘭

嚇習近平?俄9兆外匯存底全歸烏克蘭

許多人認為,應該將俄羅斯被西方凍結的3000 億美元外匯存底,拿來賠償及重建烏克蘭。(示意圖,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遭西方凍結的3000 億美元(約台幣9.3兆)外匯存底,西方國家尚未達成共識。《經濟學人》認為,可能無法透過現行國際法,將這筆巨資用於賠償及重建烏克蘭,但可藉由沒收俄資產產生的收入以及將俄支付賠款作為解除儲備的條件,將這筆資金交給烏克蘭,同時也藉此建立國際先例,讓俄羅斯付出侵烏代價。 《經濟學人》報導,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政府一直打壓俄羅斯在海外的私人資產,從扣押寡頭的遊艇到強迫出售俄羅斯擁有的足球俱樂部,唯獨對已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外匯存底如何處置,尚未達到共識。 報導指出,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惡行,利用這筆巨資來幫助補償和重建烏克蘭的聲浪,開始浮現。而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傷害平民生命、且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烏克蘭蒙受難以估計的損失,讓俄羅斯付出代價毫無懸念。 根據世界銀行在卡霍夫卡大壩被毀之前編制的最新估計,烏克蘭重建成本已達到 4110 億美元,遠遠超出烏克蘭可負擔範圍,烏克蘭目前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 1500 億美元,西方納稅人也不應該承擔所有重建費用。 然而,西方採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須遵守國際法,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烏克蘭人和他們的支持者來說,這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保衛一個國家免受侵略者的侵害,也是為了維護 1945 年後的全球秩序,這一秩序是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基礎。無論西方對俄羅斯凍結的資產做什麼,都將開創先例,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全球行為。 報導稱,根據國際法,國家資產受到保護,免遭扣押,儘管這種主權豁免原則也有例外,但律師們建議美國和歐盟,這些原則可能不適用於俄羅斯的情況。倘若透過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也可作為扣押俄資產的法律依據,但俄羅斯擁有否決權。 該怎麼辦?經濟學人指出,最好的方法包括3個步驟。首先是沒收俄羅斯資產產生的收入,並將其交給烏克蘭。Euroclear 是一家比利時清算所和託管機構,持有近 2250 億美元的俄羅斯凍結資產,並通過投資這些資產獲利。按 100% 的稅率徵稅每年可以產生超過 30 億美元的收入,而且是合法的。至少可以保證烏克蘭獲得相當於其當前GDP 2% 的經常性收入,等於烏克蘭每年收到孳息,是妙招之一。 第二步是將俄羅斯支付賠款作為最終釋放其儲備(或鬆綁制裁)的條件。對俄羅斯支付能力的估計應考慮其凍結的儲備,將其視為類似作為未來索賠而持有的抵押品,由富裕國家組成的G7最近採取了這一立場,支持這樣做的國家越多越好。 最後,需要耐心、不懈的努力來擴大針對俄羅斯的法律案件。仍然有可能建立一個立即扣押的措施,由聯合國大會投票支持這一點將有所幫助。與此同時,為未來的賠償進程奠定基礎也很關鍵,烏克蘭索賠的仲裁者可以是國際法庭或聯合國賠償委員會。 報導直言,直接奪取俄羅斯所有被凍結的資產更簡單,但這與獨裁政權的所作所為無異。因此,最好採取法律途徑,不僅可以保證烏克蘭的收入來源,確保其對俄羅斯外匯存底的優先索取權,並增強其本已強有力的賠償理由。如此一來,幫助烏克蘭、讓俄羅斯付出代價,並維護國際法,一舉三得。
自由時報 2023-07-22
德媒:無須高估中國實力 西方才能主宰未來

德媒:無須高估中國實力 西方才能主宰未來

  《世界報》近日以「為什麼中國被高估了」為題發表評論指出,和中國的一黨專政制度相比,西方才是真正的未來,這與西方的自由生活方式有關,自由能增進創新。(法新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德國聯邦政府7月13日通過並公布首部「對中戰略」文件,引起各方關注。《世界報》近日以「為什麼中國被高估了」為題發表評論指出,德國人並不用擔心旨在疏離北京的對中戰略會激怒中國,因為中國的真實實力比看起來要弱小得多。 評論以自問的方式開場寫道:「德國是不是有點自不量力?我們難道真的認為,憑藉聯邦政府最新發布的對中戰略,我們就能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付中國?例如,迅速降低經濟依賴性、迅速尋找新的供應商、迅速找到新的市場,然後向對手劃出紅線?」 這一切用來對付俄羅斯都已奏效。俄羅斯能源禁運並未讓德國經濟癱瘓,相反的,去年德國經濟成長2%,今年第1季甚至較去年同期成長6%;對德國這樣一個大型經濟體而言,在俄羅斯問題的壓力下,這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但中國問題則完全是另一個層級。 俄羅斯不過是個衰敗的原料出口國,該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只相當於德國的退休年齡。而中國則是全球人口第1大國(譯按:目前已被印度取代)、經濟第2大國,在包括歐盟鄰國在內的德國出口貿易夥伴中,中國名列第4。中國人能自主生產量子電腦,建造太空站,中國不是無足輕重的效果,而是個強國、是世界的未來。但果真如此嗎? 評論指出,以人均收入來衡量,德國的發達程度依然領先中國好幾倍;以人均專利數量來衡量,歐美也把中國遙遙甩在後面;「和中國的一黨專政制度相比,西方才是真正的未來。這與我們的自由生活方式有關:自由能增進創新」。 評論指出,許多中國看似強大的地方,恰好是中國之弱點所在。例如,中國令人眼花繚亂的網路技術,體現了中國政府控制民眾的慾望,因為北京非常擔心不滿的民眾公開抗議。中國還面臨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有可能陷入「未富先老」的泥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大張旗鼓的反腐敗運動,也只是讓中國在透明國際的清廉指數排名中略微上升,實際上他的目的是大刀闊斧地改組政治精英階層、鞏固自身權力。 評論總結指出,也許習近平真的是全球最具權勢的人,但他也是全世界面臨最多麻煩的人,「德國政府的最新對中戰略強調,我們無法和中國脫鉤。這是正確的表述。我們不能夠疏遠全球1/5的人口、不能夠疏遠1個偉大的文明。但我們不應再將中國當作無所不能、引領未來的國家。我們需要擺脫對一黨專政的中國的依賴,因為其崩潰之可能性比我們預想的要大得多」。
盧永山 2023-07-23
美參院通過戰備儲油禁止售中

美參院通過戰備儲油禁止售中

位於美國德州自由港的「布萊恩丘戰略石油儲備」設施。(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廿日以八十五票支持、十四票反對,通過「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禁止美方因應烏俄戰爭而釋出以抑制油價飆升的戰略石油儲備(SPR)流向中國、俄國、北韓、伊朗。提案的民主黨籍參議員曼欽、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指出,此禁令有助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聯邦眾議院一月十二日也曾通過法案限制SPR售予中國政府有關實體,本月十五日剛通過NDAA,參議院預計月底審議參院版NDAA;兩院之後得開會磋商制定最終版,交總統簽署後始成法律。 但反對修正案的民主黨參議員批評,禁令「造成了解決問題且幾乎沒有政治影響的錯覺,恐弊大於利」。諮詢公司「高度資本市場」分析師索爾茲伯里研判,上述禁令「不太可能對SPR的運作產生任何系統性影響,這是在相對流動性的市場中通過競爭性的投標完成的。」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三月宣布,五月起六個月內每天釋出SPR一百萬桶以抑制油價,總計一.八億桶,致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成立的SPR來到四十年最低儲量,引發美國能源安全疑慮及反對聲浪;但拜登去年十月再宣告釋出一千五百萬桶原油入市。 美國共和黨人當時批評釋出SPR為拜登政府在十一月期中選舉前刻意降低油價的伎倆,何況去年七月出售的三千九百萬桶交易中,有九十五萬桶流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德州最大城休士頓的子公司「聯合石化美洲有限公司」(UNIPEC America),而拜登次子杭特二○一三年創辦的「渤海華美」私募投資基金公司一四年即入股中國石化;總計美國石油公司去年向中國出售逾八千三百萬桶石油,今年截至四月對中出口總量更已超過七千六百萬桶。但二○一七年川普執政時期,部分SPR也曾賣給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周虹汶 2023-07-22
美未否認台軍赴美受訓 強調履行承諾

美未否認台軍赴美受訓 強調履行承諾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廿日出席眾議院中國政策聽證會,稱不便公開談論台灣軍隊赴美受訓。(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廿日召開美國對中國政策聽證會,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表示,將透過軍援等方式儘快補足台灣軍備取得的需求,並稱不便公開談論台灣軍隊赴美受訓,似間接證明屬實。   康達:對中政策前提 台海和平   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則說,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並未提出有關台灣問題的新說法,並強調美台關係至關重要,任何對中政策和做法都以維繫台海和平為前提。   瑞特納:擬計畫彌補台灣軍備   國防部實際執行對中政策的瑞特納,在回答對台軍售交付延宕問題時表示,這是美國國防產業產速放緩的系統性問題,不只台灣碰到,美方現在除了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度履行「台灣關係法」下的軍售承諾外,也正研擬透過總統撥款權(PDA)、潛在外國軍事融資(FMF)等計畫彌補台灣軍備取得的需求。PDA已納入今年度國防授權法,授權拜登每年從國防部庫存挪用至多十億美元防衛物資或服務給台灣。 瑞特納提到,美國已大大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軍力部署,現在軍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美國不僅支持日本強化軍事打擊,加強與印度的安全合作,力挺亞洲多國發展不對稱戰力,當然也支持台灣強化自衛能力。針對台灣部隊在密西根州與國民警衛隊合作訓練,瑞特納稱不宜公開討論,願意提供議員機密簡報,疑間接證實確有其事。 此外,布林肯曾指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是美國認定的美中關係重要基礎,但他先前訪中後,北京指責布林肯的說法改變美國對中承諾,引起議員追問詳情。康達回覆道,美國奉行基於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一中政策,布林肯訪中是重申此一政策,並未提出新的說法,美國將履行台灣關係法的所有對台承諾。他也不諱言,對台海構成威脅、試圖改變現狀的實際上是中國。
孫宇青 2023-07-22
英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 防中國間諜趁虛而入

英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 防中國間諜趁虛而入

英國情報機關曾示警,中國間諜可透過購買他國國籍,免簽入境並在英國合法停留最長達6個月。示意圖。(歐新社檔案照)   〔中央社〕英國宣布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證入境優惠。英國情報機關曾示警,中國間諜可透過購買這些國家的國籍,免簽入境並在英國合法停留最長達6個月。 這5個國家包括宏都拉斯(Honduras)、多米尼克(Dominica)、萬那杜(Vanuatu)、納米比亞(Namibia)及東帝汶(Timor-Leste)。 內政大臣布瑞弗曼(Suella Braverman)19日向國會發布書面聲明表示,宏都拉斯等5個國家的國民未來無論是入境英國或在英國過境(含不入境直接轉機),都必須辦理簽證。 新措施自倫敦時間19日下午3時起生效,但有4週過渡期,適用抵達英國時間不晚於今年8月16日且在倫敦時間7月19日下午3時以前確認機位的旅客。 布瑞弗曼在聲明指出,多米尼克與萬那杜的「投資入籍」機制明顯遭濫用;按相關機制取得這兩國公民身分的部分人士「對英國構成風險」。 此外,濫用免簽措施以「先入境英國、再申請庇護」的宏都拉斯與納米比亞國民持續大幅增加。利用免簽入境管道尋求庇護的各國國民之中,持有宏都拉斯與納米比亞國籍者總數最多。 東帝汶則有國民以不實名義入境,企圖在英國非法工作、假借依親名義申請居留權等問題。 「泰晤士報」(The Times)4月獨家報導,英國對內情報機關「軍情五處」(MI5)向內政部等部會示警,中國及其他不友善國家的間諜、各國刑事罪犯以及尋求庇護的人士濫用宏都拉斯等5國享有的免簽優惠入境英國。 MI5提出證據,指出間諜等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士以及犯罪集團可透過取得這些國家的公民身分免簽入境,依法最長可在英國停留6個月。 萬那杜的「投資入籍」機制允許外國公民在繳付相當於12萬英鎊(約新台幣480萬元)左右的費用後,於幾個月內取得萬那杜國籍。根據報導,已有超過4000本萬那杜護照是透過此機制核發予中國國民。 在英國宣布取消免簽優惠前,萬那杜護照持有人可免簽入境超過120個國家,數量幾乎是中國護照的1.8倍。 納米比亞的「投資入籍」機制則允許外國公民在「投資」最少約24萬英鎊後,於3個月內取得納米比亞國籍。
中央社 2023-07-21
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至21.3% 「全職兒女」現象成社會隱憂

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至21.3% 「全職兒女」現象成社會隱憂

中國6月青年失業率升至21.3%,刷新5月20.8紀錄,再創史上新高。(翻攝微博)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中國6月青年失業率升至21.3%,刷新5月20.8紀錄,再創史上新高。熟稔中國問題的官員受訪表示,許多年輕人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現在興起「全職兒女」,失業在家與父母親同住,透過家務勞動和陪伴換取父母提供經濟報酬或免費食宿,這種「啃老」現象,加上中國經濟不振,讓內需市場消費疲乏,將是中國社會一大隱憂。 官員指出,中國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近月以來都在20%以上,這個僅是城鎮的失業率,並未計入鄉村人口的失業,而且每週工作1小時就不被官方列入失業,實際黑數更多,研判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突破30%。 另,陸委會委託學界觀察「中國青年失業危機」現況,報告直指若青年失業問題長期未能獲得解決,可能動搖中共政局穩定;根據中國國統局數據,2023年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但在青年失業率部分持續攀高達20.8%,意謂每5位年輕人就有1位失業。 報告指出,中媒「財經雜誌」6月發文比較疫情前後每年新增就業人數與應屆畢業生數量之差,推估累計達1500餘萬新畢業生當年沒有找到工作;再以A股上市公司裁員情況及企業註銷率推估,約有2500萬名青年遭遇失業,加上尚有1400萬名青年農民工失業返鄉,累計疫情以來共新增5400萬名青年失業人口。 其中,若進一步假設有相當部分的青年己經重新找到工作,或透過靈活就業方式,包括在疫情期間擔任約聘司機或外送人員,解決部分失業問題,估計仍有2500萬到3000萬名青年處於失業狀態。 研究探究,近期青年失業的主要困境,在於疫情雖已結束,但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各項企業生產及民眾生活成本卻又快速上升,國內外的經濟壓力,嚴重打擊能吸納大量就業的民營企業,致使中國首度感受到經濟下滑後就業市場的寒冬。 據分析,中國青年失業高的主要因素有三,「疫情重創經濟表現,尤以民營企業受創最深」、「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結構性錯配」、「疫後景氣復甦步調不一,服務業率先復甦,製造業欲振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青年失業問題走向長期化,不僅衝擊該國產業競爭力,增加社會負擔,也將加劇各種社會矛盾,以近期中國內部輿論熱議的「孔乙己文學」為例,即是反映出當代年輕人的就業困境。 報告強調,中國青年失業問題未能妥善獲得解決,年輕人對社會不公和不平等的憤怒不斷積累,長期或將激化為各種社會運動,此將不利於中共長期執政,亦可能動搖政局穩定。
陳鈺馥 2023-07-20
證實賴清德將過境 布林肯籲北京勿藉故挑釁   

證實賴清德將過境 布林肯籲北京勿藉故挑釁   

副總統賴清德將在8月中旬出訪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往返都將過境美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7日證實此事,並強調「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挑釁」。(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副總統賴清德將在八月中旬出訪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參加巴國總統當選人貝尼亞的就職典禮,預計往返都將過境美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七日證實此事,並強調相關作法是依循台美往來慣例,「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挑釁」。 台美往來慣例 安全、尊嚴原則辦理 布林肯表示,考量到飛行距離,台灣高層官員出訪過境美國是依循慣例的作法,尤其過去數十年間,台灣副總統已過境美國十次,賴清德此次是第十一次,也是他個人的第二次,「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採取挑釁行動」。布林肯重申,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這攸關區域乃至全球安全與繁榮。他也多次告訴中方,華府無意改變台海現狀,美國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國會山莊報」及「中央社」表示,賴清德過境美國符合美台關係非官方性質與美國的「一中政策」;過境是台灣方面依據出訪行程所做的決定,美方會以安全、舒適、便利、尊嚴等原則辦理,台灣會在適宜時機公布更多行程細節。此外,雖然賴清德同時身為下任台灣總統候選人,但過境將比照副總統過境前例辦理。美方不會偏袒任何候選人或政黨,將致力確保每位候選人獲得公平待遇。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份子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竄美」,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華爾街日報」另引述一名美國官員指出,賴清德將低調過境美國,不會停留華府,但未透露美方是否曾與中國官員溝通此事,僅強調保持對話很重要,以免競爭演變成衝突。
孫宇青 2023-07-19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下週訪台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下週訪台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下周將組團來訪。圖為歐洲議會大會。(法新社)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外交部今天預告,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AFET)代表團應我國政府邀請,將於7月25日至27日訪問台灣。訪團由外委會副主席率領,成員包括8位跨黨團歐洲議會議員、歐洲議會秘書總處官員與相關黨團政策顧問共15人。外交部對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組團正式來訪,表達誠摯歡迎。 外交部說明,訪團在台期間將晉見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拜會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數位發展部長唐鳳,並分別接受立法院長游錫堃及外交部長吳釗燮款宴。訪團一行將與我方相關單位討論外交事務合作及印太戰略,深化與我國及印太地區理念相近國家的關係。 外交部補充,此訪團是歐洲議會繼2021年「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及2022年國貿委員會(INTA)訪團後,連續第三年歐洲議會委員會籌組正式代表團來台。外交部歡迎歐洲議會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並將持續與歐盟及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提升歐洲對台海和平穩定與繁榮之重視。
呂伊萱 2023-07-18
安倍昭惠:相信先生靈魂也一起到這裡

安倍昭惠:相信先生靈魂也一起到這裡

安倍昭惠致詞時數度哽咽,感謝台灣為先生豎立銅像。(記者李惠洲攝)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今上午專程拜訪高雄市紅毛港保安堂,首度在日本境外看著安倍晉三銅像,她深深一鞠躬並獻花悼念,駐足良久後哽咽表示:「先生很愛台灣、原計畫疫情結束後訪台,可惜無法實現,很遺憾這次只有我一個人來,但相信先生的靈魂也跟我一起來到這裡,感謝大家」。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年7月8日在街頭演說時被刺身亡,逢逝世週年,安倍遺孀安倍昭惠經安倍晉三之友會與民間團體安排,本月17日訪台,今天則專程到高雄保安堂探訪安倍銅像,監察院長陳菊、高雄市長陳其邁、高市議長康裕成、前國策顧問金美齡,及多名高市立委與議員均到場致意,現場還湧入近兩百名民眾歡迎安倍夫人。 安倍昭惠到場後,立刻感受到高雄鄉親的熱情,堂方先為她說明保安堂歷史與安倍銅像典故,接著再到現場看看安倍銅像並獻花致意。 首度在日本國境以外看到安倍的銅像,安倍昭惠眼眶泛紅、百感交集,獻花並深深一鞠躬後,佇立良久,隨後則向全場來賓致謝,強調安倍生前非常喜愛台灣,原本計畫等疫情結束後訪台,可惜計畫無法實現。 她哽咽表示,很遺憾這次只有她一個人來,但相信先生靈魂也跟她一起來到這裡,很感謝大家在安倍國葬前,在台灣豎立這銅像,她驚訝之餘也很高興,感謝台灣各位如此感念安倍前首相。 她也提到,自己了解保安堂祭拜日軍戰艦140多名船員,日本人在這邊要對台灣各位表達感謝,戰爭是不容許發生的事,但是為了日本而戰的這些英靈,先生生前也很努力要迎接祂們回到日本。包含先生、艦長、140多位英靈,今後也會為台灣跟日本友好,會在某個地方一起努力。 安倍昭惠說,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台灣比任何國家都更快支援日本,身為日本人要再次對台灣感謝,透過這次訪台,她也更深刻體驗到台灣跟日本的情誼。 安倍昭惠指出,雖然先生不幸過世,但先生靈魂也會跟她一起為日本跟台灣友好而努力起,感謝大家在炎熱天氣到保安堂、跟她一起祭拜安倍晉三,總有一天還會再來這裡,跟各位深度交流。 安倍昭惠向先生安倍晉三銅像鞠躬並獻花悼念,內心百感交集。(記者李惠洲攝) 監察院長陳菊(左四)、高雄市長陳其邁(左三)、高市議長康裕成(左二)、前國策顧問金美齡(左一),今共同前往保安堂向安倍晉三銅像致意,感謝他讓台灣不孤單。(記者李惠洲攝) 台日民眾在安倍晉三銅像前擺滿鮮花。(記者李惠洲攝) 安倍昭惠被高雄人的熱情感動,眼眶泛紅仍頻頻微笑感謝大家。(記者李惠洲攝)
王榮祥 2023-07-18
面對霸權威脅 賴盼延續台灣民主自由

面對霸權威脅 賴盼延續台灣民主自由

副總統賴清德(右)昨在總統府會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會長威爾遜訪團,並與威爾遜(左)握手致意。(中央社)   會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訪團 籲國際共同維護印太和平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昨會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會長威爾遜訪團時表示,面臨區域霸權崛起的威脅,期盼國際社會能多關注台灣,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讓每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都能繼續維持,也期盼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能延續;威爾遜指出,此行是為彰顯台灣民主對全世界自由的重要性,以及對台灣民主堅若磐石的支持。 會長威爾遜:此行彰顯台灣民主重要性 賴清德表示,他要代表蔡英文總統歡迎威爾遜兩年內第三度來台,這次還特別出席台灣民主基金會二十週年國際研討會。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合作密切,共同連結國際民主人士、推動區域民主發展,其對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視與支持及協助,讓台灣許多公民團體可以走向國際,讓國際社會看到台灣是一個充滿民主活力的國家。 賴清德表示,過去台灣面對專制獨裁的政府統治,經幾十年努力迎來民主化,是歷經許多人的犧牲奉獻及台灣全體人民共同打拚的結果,也有賴國際友人的支持,台灣正面臨區域霸權崛起的威脅,希望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持續支持,國際社會也能多關注台灣,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讓每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都能持續其自由民主。 威爾遜表示,之所以選擇來訪台灣,甚至比其他地方還多次,是為了彰顯台灣民主對全世界自由的重要性,也代表對台灣民主堅若磐石的支持。台灣民主化歷程非常艱辛,也啟發全世界對台灣的尊敬,訪團近日參訪二二八事件起源地及相關民主運動的博物館,這是了解台灣民主化過程很好的機會,也包括了解台灣過去的慘痛經歷,使他們對台灣今日的民主更加尊重。 威爾遜說,很高興來台參加研討會,也很開心與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夥伴共同為自由的目標打拚,同時要向蔡總統表達敬意,感謝她對民主的貢獻;美國民主基金會是跨黨派的獨立基金會,支持民主,在超過一百個國家有據點、有行動,相信賴清德可以看見其對台灣的關注。 他強調,台灣蓬勃的民主與台灣安全息息相關,也讓美國人民及全世界所有熱愛自由的人們燃起團結的心,要幫助台灣一同保衛台灣人民的自由。
陳昀 2023-07-18
賴清德8月中訪巴拉圭 將過境美國

賴清德8月中訪巴拉圭 將過境美國

我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共和國總統當選人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將於8月15日就職,外交部次長俞大㵢下午在總統府記者會上表示,蔡英文總統已指派賴清德副總統擔任特使率團前往祝賀,並將循往例過境美國。(資料照)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我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共和國總統當選人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將於8月15日就職,外交部次長俞大㵢下午在總統府記者會上表示,蔡英文總統已指派賴清德副總統擔任特使率團前往祝賀,並將循往例過境美國。 俞大㵢指出,巴拉圭現任總統阿布鐸與準總統貝尼亞都已分別邀請蔡英文總統出席新任總統貝尼亞的就職典禮,為彰顯兩國邦誼,蔡總統指派賴清德副總統擔任特使祝賀,展現我方重視,也已分別知會阿布鐸與貝尼亞。 俞大㵢表示,目前規劃賴副總統率訪團於8月14日抵達巴拉圭訪問、15日參加新任總統就職典禮,賴清德此行主要是代表蔡總統出席相關活動,包含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建城週年活動,會晤總統亞松森、準總統貝尼亞等,就共同關切的雙邊及國際議題討論,並代表我國人民祝賀堅定挺台的貝尼亞,相關活動正在規劃。 被問到賴清德此行會不會過境美國?俞大㵢說明,以往我國出訪南美洲或中南美洲,都會安排在美國過境,這次依以往慣例辦理,還是會以舒適、便利、安全、尊嚴的原則辦理過境,目前可以對外說明的是蔡總統指派賴副總統擔任特使,14日抵達巴拉圭、15日出席典禮,其他細節還在規劃。 有媒體詢問此行會不會引發中國不滿及再度軍演,俞大㵢重申,副總統過境美國已辦理過10次,這是第11次,這次依照慣例舉行,沒有理由跟原因造成不必要的騷擾。被追問低調是美方要求嗎?他強調,所謂「低調」是別人在說。 總統府宣布副總統賴清德將率團出席巴拉圭共和國總統貝尼亞就職典禮,外交部次長俞大㵢17日於總統府記者會中對外說明出訪行程。(記者羅沛德攝)
陳昀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