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活動

英醫生父子兩代奉獻台灣 倫敦舉辦文史展

英醫生父子兩代奉獻台灣 倫敦舉辦文史展

英國蘭大衛、蘭大弼父子在台灣行醫橫跨兩世紀,更有蘭大衛妻子連瑪玉為了台灣少年,讓丈夫「切膚」移植的感人故事。兩代人在台灣留下的文史資料,目前在倫敦舉辦文物特展。
戴雅真 2017-09-29
江文也1936年奧運奪獎台灣舞曲 台史博原音重現

江文也1936年奧運奪獎台灣舞曲 台史博原音重現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奧運不只是運動員最高的競技殿堂,1936年,台灣出身的音樂家江文也參加柏林奧運,以〈台灣舞曲〉獲得第4名,成為台灣在奧運奪獎的第1人,也讓台灣風光首度揚名國際藝壇。80年後,這首得獎作品透過蟲膠唱片、電唱機播放,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原音重現,讓現代民眾也能感受當年江文也音樂的震憾。 1936年江文也在奧運獲獎後發行的〈台灣舞曲〉。(記者劉婉君攝) 1936年,柏林奧運有2名台灣人參賽,田徑場上有出身台中龍井的運動員張星賢,藝文獎項則有台北出身的音樂家江文也。台史博「愛聽台灣一百年」系列講演會,邀請傳記作家劉美蓮主講江文也的創作與故事,劉美蓮曾於2006年在自由時報連載3篇文章介紹江文也,並獲日人翻譯後於日本刊登,收藏家朱家煌也因為3篇連載而認識江文也,陸續收購江文也的曲盤,珍藏的蟲膠唱片,讓80年前的江文也作品原音再現。 劉美蓮表示,1912年瑞典奧運除了體育獎項,也設置藝文獎項,一直到1936年,藝文獎項分為建築、繪畫、雕刻、文學及音樂。音樂項目只有作曲,當時台灣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共有5首管絃樂作品參賽,除了26歲出身台灣的「二等國民」江文也之外,其餘都是日本教授級的作曲家,最終只有江文也獲獎。後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奧運一度停辦,此後也未再辦理藝文獎項了。 台史博也在網上成立聲音資料平台,相關作品與音樂資料均可在「台灣音聲一百年」網站http://audio.nmth.gov.tw/audio上點選聆聽。
劉婉君 2017-09-26
讓台語紅到國際 《大佛普拉斯》多倫多奪獎

讓台語紅到國際 《大佛普拉斯》多倫多奪獎

繼在台北電影獎拿下百萬首獎等五項大獎後,國片《大佛普拉斯》遠征多倫多國際影展,勇奪「亞洲電影促進聯盟(NETPAC)大獎」,被評「以黑色幽默和獨特風格,凸顯現今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 繼在台北電影獎拿下百萬首獎等五項大獎後,國片《大佛普拉斯》遠征多倫多國際影展,勇奪「亞洲電影促進聯盟(NETPAC)大獎」,被評「以黑色幽默和獨特風格,凸顯現今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 該片八十%為台語發音,導演「台南囝仔」黃信堯關注底層小人物,以拾荒人和夜班警衛為主角,拍出台灣底層社會的無奈,自配的台語旁白更讓影人驚豔,被讚讓台語紅到國際影壇。(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該片八十%為台語發音,導演「台南囝仔」黃信堯關注底層小人物,以拾荒人和夜班警衛為主角,拍出台灣底層社會的無奈,自配的台語旁白更讓影人驚豔,被讚讓台語紅到國際影壇。 (記者賀靜賢)
賀靜賢 2017-09-19
盧廣仲譙蔡振南影片瘋傳 專家評「減緩台語滅亡速度」

盧廣仲譙蔡振南影片瘋傳 專家評「減緩台語滅亡速度」

  兩人對罵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好風光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創作歌手盧廣仲在戲劇《花甲男孩轉大人》中,與演員蔡振南同場飆戲,飾演父子的兩人在第2集中一段三分半鐘「一鏡到底對罵戲」,在網路上瘋傳。台灣史作家也特別分析該段片花,點評「台語影視需要更多這樣水準的劇本和演員,才有可能減緩台語滅亡的速度」。 蔡振南、盧廣仲兩人在劇中有精彩對手戲。(圖擷取自蔡振南臉書)   蔡振南盧廣仲在劇中飾演父子。(圖擷取自盧廣仲臉書) 由台灣史作家黃震南成立的臉書粉絲專頁「活水來讀冊」,常在網站分享文獻、語言等文章。他昨天分享該段影片,直呼該片段「一鏡到底,走位流暢,針鋒相對,氣口十足。不管看過幾次,一點開來,就不知不覺會看到底」。   「台語影視需要更多這樣水準的劇本和演員,才有可能減緩台語滅亡的速度」!黃震南表示,蔡振南演技自然不用講,盧廣仲的演技和口條才是這段戲最驚喜的亮點,「盧廣仲身為年輕一代,台語雖然輪轉,但不免犯下一些新世代台語常見的錯誤。不過也帶出了不少相當道地的台語詞」。   黃震南舉例,盧廣仲說「你坐監(tsē-kann)彼幾冬」,不是「予人關」(hőng-kuainn)這個初級程度台語,而是專業的「坐監」,令人激賞、「起跤(kha)動手」,這句話也很漂亮。   不過,像劇中談到「來比賽」一詞,黃震南說,這算華語式台語,道地的台語應該是「來相輸(sio-su)」、「來拚輸贏」之類;「你喔抾捔啦」,這個「抾捔」事實上「捔」要念成比較高音的「ka̍k」。   至於劇中同性戀的台語怎麼說?黃震南表示,男同性戀台語稱為「坩仔仙」(有貶意)(khann-á-sian),女同性戀台語稱「磨鏡的」;也借華語之「同性戀」來用,將三字用台語讀為「tông-sìng-luân/luān」   黃震南大讚,這個片段相當令人激賞,光是這三分鐘的片段就是最好的預告,會讓人不禁想追劇,也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高品質台語戲劇的創作,打開新的市場,這是除了本土語在教育體系中教學之外,保留本土語言最大的力量。        
自由時報 2017-06-07
望春風幻想曲—春之生音樂會

望春風幻想曲—春之生音樂會

時間:2017年4月12日(三)下午2點:30入場;3:00演出 地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15樓 台灣國際會館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2017-04-10
《林北小舞》電影首映 台派人士出席盛會

《林北小舞》電影首映 台派人士出席盛會

朱蒲青/台北報導 《林北小舞》電影今晚在台北首映,「台灣版教父」高捷,與表現亮眼的新生代演員邱偲琹有精湛演出。圖/郭文宏攝 由總統府資政也是台獨大老吳澧培和台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楊黃美幸等人投資的《林北小舞》劇情片,今晚在台北首映。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文化部長鄭麗君、民視董事長郭倍宏、民報董事長陳永興等台派人士,均出席這項盛會,陳永興在致詞時表示,吳澧培從政界跨界到電影,真的不簡單。他開玩笑說,以吳澧培的財力,可以再拍8部戲,希望大家都來支持國片。 旅居美國的導演陳玫君,拍過多項在國際間得獎的紀錄片, 《林北小舞》是她首部劇情長片, 以細膩的手法探討父女情感及幫派愛恨情仇。 這部劇情片主要是結合黑道、江湖義氣與家庭情感,耳目一新的台灣黑幫電影,預計明天開始全台正式上映。   民報董事長陳永興今晚出席《林北小舞》電影首映會時,他向投資者總統府資政開玩笑說,以吳澧培的財力,還可以再拍8部戲。圖/郭文宏攝 導演陳玫君表示,感謝吳澧培拋磚引玉跨界投資,這是他浪漫的一面,也是他的電影夢。同時也希望各界多多支持台灣的電影。在這次拍攝過程中,可以和台灣電影界的前輩與後輩一起工作,是件非常開心的事。
朱蒲青 2017-03-10
典範!白沙屯媽祖遶境 信眾自發撿垃圾

典範!白沙屯媽祖遶境 信眾自發撿垃圾

  沿途不少信眾自發性地跟在隊伍最後面,手拿垃圾袋及夾子,低頭撿拾信眾們遺留下的垃圾。(擷取自爆料公社) 2017-02-27  15:5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南下徒步進香,昨天凌晨2點半起駕,儘管低溫又下雨,仍難擋大批虔誠信眾將拱天宮前廣場擠得水洩不通,超過3萬信眾亦步亦趨跟隨鑾轎展開12天11夜的宗教之旅,沿途大多安靜祥和,又有信眾跟隨在隊伍的最後面自發性撿拾垃圾,照片被貼上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後,讓許多網友紛紛叫好讚揚。 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中貼文表示:「這應該是全台灣唯一,沒有8+9,沒有電子花車鋼管妹,地上也沒有垃圾堆積,更沒有暴力衝突打架,也沒有大型鞭炮助陣,沿途大多安靜祥和,只有滿滿信徒虔誠跟隨媽祖,另外加上沿途自發性撿拾垃圾。#白沙屯媽祖繞境」 附上的照片中,大批信眾浩浩蕩蕩地跟隨著媽祖鑾轎移動,沿途不少信眾自發性地跟在隊伍最後面,手拿垃圾袋及夾子,低頭撿拾信眾們遺留下的垃圾。照片被貼上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後,網友大讚「商業化最少的媽祖繞境活動」、「這才是真的文化」、「這才是令人尊敬的廟會」。 拱天宮媽祖徒步到雲林縣北港鎮朝天宮進香,已有2百多年歷史,也是全國徒步進香路程最長者,且行程都是由擲筊決定,進香路線則全由媽祖踩轎決定,融合宗教、民俗和藝術多元內涵,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今年更首創與童綜合醫院合作,沿途有醫護團隊隨行守護信徒健康。   沿途不少信眾自發性地跟在隊伍最後面,手拿垃圾袋及夾子,低頭撿拾信眾們遺留下的垃圾。(擷取自爆料公社) 大批信眾跟隨鑾轎移動。(擷取自爆料公社) 苗栗縣通霄鎮拱天宮白沙屯媽祖昨凌晨兩點起駕,吸引大批信眾將鑾轎包圍的水洩不通。(資料照,記者張勳騰攝)
自由時報 2017-02-27
《海神家族交響曲》如何說故事?

《海神家族交響曲》如何說故事?

  《海神家族交響曲》將於1月13日19.30於台中國家歌劇院,14日19.30於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首演。圖/取自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SO)官網   《海神家族》是陳玉慧的小說,《海神家族交響曲》是作曲家賴德和的音樂。小說是用文字敘述的,內有數十個人物,有數不清的情節。交響曲無歌無詞,是抽象的,不像歌曲、合唱曲、歌劇、音樂劇等有歌詞、有劇本。這首交響曲靈感來自小說,曲名也來自小說,但是抽象的音樂如何說故事,如何交代情節?音樂可以說故事嗎?《海神家族交響曲》將於1月13日19.30於台中國家歌劇院,14日19.30於新竹縣文化局演藝廳首演。 2004年出版,是作家陳玉慧的自傳體小說,涵蓋了三代台灣人60年來的家族故事。外婆三和綾子來自琉球,自幼父母雙亡寄居舅媽家,被嫌棄而渴望有自己的家,卻歷經了未婚夫於霧社事件被斬首的悲戚。之後因緣際會嫁到台灣,而夫婿林正男外征南洋音訊全無,戰後全家團圓不久,二二八事件後夫婿失蹤。她獨力扶養二子二女,長女靜子倔強好強,小學就開始在家裡的理髮店幫忙,十八歲與外省阿兵哥二馬私奔,生了五個女兒。二馬外遇不斷,回家也是和靜子惡言相向,後因匪諜案入獄。女主角是第二個女兒,父親對她而言,只是個噩夢。毫無童年的她,20歲離家,求學、深造至浪遊歐洲,二十年不曾返家。 這是一部書寫漂流和回歸的小說,台灣歷史為經、家族人物為緯,訴說著一個個在戰爭、流亡中掙扎的靈魂;每個角色都渴望被愛和愛人,卻不知愛在何處?面對的是無止境的無奈、哀嘆和痛苦,親情不是天生的嗎?但親情何在?家不是最溫暖的嗎?為什麼那個所謂的家卻如此冷漠與悲戚?愛情是甚麼?是情慾的滿足,還是心靈慰藉的企盼?愛情似乎追求到了,卻是一閃即逝!大家都想逃離現實,卻是,有的人只能屈從命運;不想屈從的,卻又流離失所、找不到方向。 《海神家族》是作者醞釀了20年、歷經5年的心血才完成的。小說書寫的看似小人物的愛恨情仇,實質則有如台灣人百年的滄桑史。 圖/取自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SO)官網(來源:印刻文學) 賴德和前幾年接受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為七十周年慶),要寫一首與當代文學相關的音樂,他馬上想到《海神家族》這本他多年前讀過而深受感動的小說。花了一年時間,賴德和於去年(2016)三月完成了從這本小說得來的靈感《海神家族交響曲》,全曲分為五個樂章,曲長約45分鐘。 我們到底能不能像看小說一般,來聆聽這首交響曲?也就是說,聽眾能不能在聽音樂中感受到小說的情節?作曲家說每個樂章都有描述的對象,那我們是否理所當然可以期待那些情節以音樂重現?其實,答案既可以是Yes,也可以是No。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曲家怎麼說。筆者有幸,先行閱讀了賴德和的總譜和樂曲解說,先簡述與讀者分享。 第一樂章描寫的是小說開頭的兩尊木雕神像:兩位媽祖的保鑣千里眼、順風耳。第二樂章描述的是第一代的遭遇:嫁來台灣的琉球人外婆,出征南洋、飽受苦難的外公,暗戀嫂子、因「二二八事件」而流亡巴西的叔公林秩男。第三樂章描述的是第二代:從中國逃難到臺灣、外遇不斷的父親二馬,以及生命中永遠與不忠不義丈夫糾葛的母親靜子。第四樂章描述的是小說主角:經過不斷追尋、成長,小說主角最後偕德國夫婿歸鄉,並與親人和解。這是從流亡到認同的回溯之旅,因主角曾留學巴黎,音樂中引用一段法國流行音樂《香榭大道》。第五樂章是媽祖出巡。先是千里眼、順風耳開道,在號角與鑼鼓齊鳴的氛圍中,海神媽祖成為精神上的救贖。賴德和形容第一和第五兩個樂章「篇幅較短,就像一本書的封面和封底,包夾著三個主要樂章—海神家族的一家三代。」 以上,雖然作曲家敘明了交響曲的每個樂章有所對應於小說故事,但也僅止於大架構。小說整個故事開始構思、書寫、成書,歸根於陳玉慧初識德籍丈夫明夏(Michael)時,他看到她床頭的這兩尊神像提出的問題「這兩個傢伙是誰?」,於是她開始敘述她的家族故事。賴德和的《海神家族交響曲》就以此為序,寫成第一樂章,序篇不長,短短數分鐘,音樂內容只是想像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形象象徵。 而第二樂章主述日本時代,作曲家說:「為了顯現異族統治的抑鬱悲慘時代背景,引用了(Quotation)一小片段日本國歌,除此之外整個樂章在透露出壓抑沉淪、永無止盡向下級進的旋律,與無力地向上攀爬掙扎中輪迴。」這段話就說明了作曲家的企圖,他想要營造的是一種氛圍:緩慢的、抑鬱的、綿延不斷的音樂。至於聽眾應該聯想到甚麼情節,那倒不是他的意圖,音樂的迷人之處,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想像空間。第三樂章是比較快速而喧鬧的,同樣的,作曲家也只給欣賞者一個想像的方向。一開始全樂團使勁的加入,唯獨五個打擊樂靜候,再漸次加入。賴德和用複調(不同聲部同時用相斥的調性)和複節奏的手法象徵二馬的用情不專和多重性格。他說這個樂章是「刻劃二馬用情不專的內心情感,同時也表達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混亂時局。」因二馬曾用情於一位京劇女伶,他在曲中引用了《四郎探母》的音樂片段,一種符號性的象徵。類似的,第四樂章描述女主角留學法國,而引用了《香榭大道》。第五樂章更不做描述,五個打擊樂手大顯身手,以廟會般的熱情,迎接媽祖,彷彿象徵著迎接曙光的未來。 作曲家賴德和。圖/取自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SO)官網(由劉振祥攝影) 賴德和說:「陳玉慧的小說《海神家族》故事開始於1930年,她所描述的家族史和臺灣史並行交織,也正好是我自己生長經歷的七十年歲月,因此感受更加深刻。」賴德和一生中常常很沒有安全感,跟他兒時父親老是不在家、不顧家的歷程有關,如同陳玉慧小說中外婆、母親、自己那種對父愛的渴望。而「流亡」無家、無歸屬的境遇,雖然賴德和非親身體驗,倒是中學同學的境遇感同身受,他說:「初中和師範就讀於員林實驗中學,這所學校除了少數本地生之外,絕大多數是河北、山東九所聯合中學的流亡師生。因此我的成長過程表面上看來平安平淡,其實内心深處潛藏著許多無端的憂患!」事實上,賴德和曾離群索居多年,而1995-1998年在紐約,他以為將在異鄉終老時,的確經歷了如陳玉慧書上的「流亡」和無歸屬感。也許因此,三年後他一有機會,就回歸故鄉了。小說中人物很多,第二代賴德和特別挑了二馬,推測一來是這位外省青年戲劇化的愛情與人生,有頗多的題材;二來是作者最後與父親的和解,多少呼應了台灣的族群衝突和融和;三來也反映了他過去在「愛情」旅途上的心路歷程,多少能體會一個多愁善感男人的情感糾葛。 演出這首交響曲需用到80-90人的大樂團(三管編制),其中有五個打擊樂手(每人負責4-5組樂器),既可呈現哀戚傷感或優美浪漫的動人樂章,也可營造出氣勢磅礡、驚天動地的無盡聲響。 回到我們的主題:《海神家族交響曲》怎麼說故事?音樂可以說故事嗎?如果答案是No,意思是,交響曲無法述說《海神家族》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如果答案是Yes,意思是,交響曲可以引起聽眾你「想像故事」,這個故事不是陳玉慧的,不是賴德和的,是屬於你的故事。 首演時間、場所 2017/1/13(五)19:30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顏綠芬 2017-01-11
田中實加認錯:我非灣生後代

田中實加認錯:我非灣生後代

土生土長高雄人 承認捏造身世 〔記者楊媛婷、林彥彤/台北報導〕「說了一個謊後,要用更多的謊去圓謊。」作品及身世遭爆料涉假的「灣生回家」一書作者田中實加,昨日透過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臉書致歉,承認身世造假、盜用他人繪畫作品。本名陳宣儒、自稱灣生後代的田中實加坦言,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並非台日混血的灣生後代,書中的「外婆」其實是她在高雄火車站遇到的灣生田中櫻代,並由她贊助出國遊學。 本名陳宣儒的田中實加,昨透過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臉書致歉,承認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並非日本灣生後代。(資料照) 文化部將討論 是否追回金鼎獎 陳宣儒著有《灣生回家》一書,並擔任同名紀錄片製片人,她自編的灣生背景曾賺走無數台灣人熱淚,現則成為不折不扣的醜聞。陳憑著《灣生回家》更贏得二○一五年金鼎獎「非文學圖書」類獎項,紀錄片還曾入圍金馬獎;文化部昨表示,將邀出版界專家討論,作者身分是否對入圍金鼎獎的作品價值判斷有影響,如有必要,不排除邀當屆評審重新討論。 陳宣儒的身世半個月前就遭日本產經新聞記者踢爆為假,質疑她並非台日混血灣生後代,但陳堅稱自己是灣生後代;後來她媽媽說溜嘴她是土生土長高雄人,陳才無法自圓。她還被踢爆留學日美法學歷為假、盜用他人畫作等。 田中道歉 強調灣生故事是真的 面對各界質疑,陳宣儒昨透過王榮文臉書發表聲明,承認身世造假、盜用他人作品。她表示:「我是台灣人,在高雄出生、長大。」她是高三時在火車站巧遇灣生田中櫻代,由於她長得肖似櫻代因難產過世的女兒,生辰也同天,便與這位後來她口中的「外婆」成忘年之交,櫻代還贊助她到日、美、法進修,「但我不長進,全都沒完成學業」。 稱書中外婆 是車站巧遇的灣生 田中在聲明中指出,「我要向支持灣生回家的人道歉、要向灣生致歉;也對不起台灣媒體和大眾,我說了謊」。但她也強調,灣生故事是真的,灣生對台灣的愛也是真的,「台日之間的牽絆與情感更是真實的,千萬別因她個人問題,讓這些被抹滅」。 王榮文說明,上週五陳到出版社道歉,並寫了聲明稿,遠流與他個人都不為聲明背書,僅協助發在臉書。王榮文曾問她為何一再說謊?陳則坦言:「說了一個謊後,要用更多的謊去圓謊。」王榮文強調,這是回顧去年最遺憾的一件事,雖她已道歉,台灣人民是否願意原諒,則是台灣人自己的決定。 不過,日本文學權威學者林水福對陳的說法仍存疑而直指,無法理解「櫻代」兩字如何以日文發音?陳聲稱受到櫻代女士資助到日、歐遊學等,「哪年去?學多久?這都可查,真不希望這些也是假的」。 因作者身世造假,遠流目前在考慮是否將陳的《灣生回家》、《我在南方的家》兩書絕版。消基會副董事長游開雄則認為,如果作者造假以「灣生後代」這點來吸引消費者購書,涉廣告不實,消費者可要求退費;王榮文表示,尊重消基會看法,希望這事件經充分討論後,對整個產業會更好。
楊媛婷 2017-01-02
搶救台灣名畫家百年故居 修復劉家洋樓啟動

搶救台灣名畫家百年故居 修復劉家洋樓啟動

  劉家洋樓已整理環境,下月動工展開修復。(記者楊金城攝) 2016-12-29  22:20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灣畫壇前輩劉啟祥在柳營劉家洋樓(頤樓)的故居有百年歷史,具文化保存的意義,在歷經3年追尋劉家後代17位土地持有人同意,又爭取經費後,台南市文資處終於在最近對這座劉家洋樓展開修復,預計2年後完工,以劉啟祥美術紀念館重現洋樓的風采。 對劉啟祥故居展開修復,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也總算安心,他說,劉啟祥故居完成修復後,市府將取得10年使用權,計畫成立劉啟祥美術館(紀念館),主建築洋樓未來是文物和畫作展覽,原劉啟祥的畫室作為輕食和展覽空間,戶外設景觀庭園咖啡座、用餐區,部份空間將委外經營,籌措劉家洋樓的維護費。 劉家洋樓約建於1910年代,位在柳營劉家古厝(劉家祠堂)的左側,是獨棟二樓磚造、木構、泥牆的洋樓,由劉家後代劉焜煌所建,劉焜煌有四個兒子,劉啟祥是三子。 而劉啟祥和顏水龍、郭柏川是台灣知名畫壇前輩,劉啟祥留學日法習畫,終戰後移居高雄,被譽為高雄西畫之父。 劉家洋樓閒置多年,損壞情況十分嚴重,劉啟祥的兒子劉耿一在3年前求助市府,才開啟搶救頤樓和畫室。 劉家洋樓既非古蹟、也非歷史建築,修復經費是一大問題,葉澤山說,市府以台南市「名人故居」計畫編列2400萬元預算修復劉家洋樓,劉家後人不必負擔修復費,但同意市府使用劉家洋樓10年,修復劉家洋樓具歷史建築之美和保存文化資產意義。 包商先整理洋樓內和庭院的雜物、樹木,預計下月正式動工,未來竣工修復後,可與一旁劉家古厝、位在柳營火燒店的本土音樂大師吳晉淮音樂紀念館串連成觀光帶。 相關影音   二樓受損情形。(記者楊金城攝) 劉家洋樓走廊的天花板損壞嚴重。(記者楊金城攝) 洋樓二樓壞到開天窗。(記者楊金城攝) 劉啟祥昔日的畫室。(記者楊金城攝) 劉家洋樓有廣大的庭院,可想見當年大戶人家的樣貌。(記者楊金城攝)
楊金城 2016-12-30
台日文化再上一層!日本美術之最在故宮南院

台日文化再上一層!日本美術之最在故宮南院

故宮南院正在展出日本美術精品。(圖擷取自故宮南院官網) 2016-12-12  11:06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日文化交流再上一層!「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目前在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展出,該展是日本史上品質最高、規模最大的日本赴外美術精品展,完整呈現日本大和文化人文藝術歷史的脈絡,展覽共151組件,其中日本重要國寶與文化財就占68件,包含日本從未送往國外展出的國寶、號稱門外不出的精品平安時代「孔雀明王像」等。 「日本美術之最」特展今天舉行開幕記者會,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谷真美、九州國立博物館館長島谷弘幸都率館內一級主管與會,故宮院長林正儀會上感謝日本這次回饋展,讓南院從中學習良多,也為舉辦大型國際展覽打下基礎,還透露昨天帶領兩位館長遊覽北院時,兩位館長說為了這次「日本美術之最」特展,兩館的國寶與重要文化財可說是傾巢而出、大唱空城計,林正儀說很多展品過去民眾可能只有在教科書或是經典書籍中看到,展覽則橫跨日本11個世代,由於部分展品是日本脆弱的國寶,因限展時間緣故,分為兩個展期,他邀請所有台灣民眾把握機會來看展,直面感受日本夢幻的美術逸品。 東博館長錢谷真美表示這次展覽不只是作為2年前故宮赴日的回饋展,也是祝賀南院開館一週年,這次展出的多項名品都是首度出國,可說是日本藝術史的精華展出;九博館長島谷弘幸也感謝當初故宮借展九博,他說為了這次美術之最展,九博典藏的三件國寶統統都借展南院,他表示九博當初開館就是思考日本在亞洲的文化定位,認為和南院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相呼應,「相信這次九博出借的文物相當適合這次展覽」。 嘉義縣長張花冠說,從這次日本美術之最特展中,可以看到藝術過去從王公貴族獨享變為平民化,也認為現在的工藝品往往會變為未來的藝術品,張花冠說過去嘉義爭取設立南院時,被質疑嘉義是文化沙漠,為何故宮南院要設在嘉義,她說她不只不滿足故宮在南院,還要繼續爭取中央政府在嘉義設立現代美術館,讓嘉義子弟擁有更豐富的文化力。 2014年,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赴日本兩大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博)、九州國立博物館舉行神品至寶展,人氣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等也首度赴海外展出,開啟我國與日本文化交流的新章,日本今年回饋我國,集結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各項精銳、珍罕藏品,而成「日本美術之最」精品展,該展分為6大單元,包含「祭祀與生活」、「皇權與佛法」、「貴族的世界」、「武家的文化」、「市民的創造」、「傳承與創新」,這次日本美術之最的展品質量之高前所未有,不只是日本與台灣的最高文化盛事,也見證台灣與日本的實質友好。 這次日本美術之最精品展藏品年代從上古繩文時代(西元前1萬5千年~西元前4百年)至20世紀大正年間,時間橫跨5千年,包含繩文時代的火焰型陶器,該陶器大頭、大眼,雙肩寬闊兼四隻肥短,身體與四肢的裝飾則是以對稱的線及點形成雲狀圖案,奇特的造型曾被傳說是外星人造訪日本時,日本古代的居民依照外星人的形象所捏塑的人偶,但該陶器據研究是被用於祭祀之中,祈求豐收與子嗣旺盛,該土偶也是目前最大的中空全身立像土偶;另外展覽也會展出鐮倉時代的「平治物語繪詞」、鐮倉時代江戶時代描繪《源氏物語》的「源氏物語圖屏風」等,都能看到日本當時貴族世界的生活風采。 最受矚目的展品則為日本從未送往海外展出的「孔雀明王像」,故宮指出,東博當初收藏該畫像過程頗為曲折,原來該畫當初是京都高野山某寺之珍寶,後來則被日本政府高官收藏,後來日本知名收藏家原富太郎看到後對畫像著迷,當時以一萬日圓高價(相當於現在的台幣1億元)買下後,又吸引不少來自國外的藏家尋購,但原富太郎基於保存日本文化信念,堅持拒售,直至1961年東博購入,這幅繪製帶來安樂神力的孔雀明王像才從私人藏家手裡轉至公立博物館,讓一般民眾都有機會親炙這幅深具時代與宗教意義的畫像。 「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該展分前、後期,前期展即日起至2017年1月22日,後期展為2017年1月25日至3月5日,地點在故宮南院S101借展廳、S203專題展廳,配合該展,故宮也推出日本電影季,詳情可上故宮網站。
楊媛婷 2016-12-12
中國電影橫掃台灣金馬獎引兩岸網民議論

中國電影橫掃台灣金馬獎引兩岸網民議論

  戲裏戲外都是好友的中國女星馬思純(左)和周冬雨(右)同時獲得金馬獎影后。 兩岸三地華語電影大獎金馬獎在台北頒獎,「四大獎」皆由中國大陸電影獲得引起關注。 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周六(11月26日)晚間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大陸電影《八月》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由中國導演馮小剛以《我不是潘金蓮》一片獲得。 今年首次有兩名女演員同時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分別是在中國電影《七月與安生》中飾演「七月」的馬思純與演出「安生」的周冬雨。最佳男主角由首次入圍的中國男星範偉以老舍短篇小說改編的《不成問題的問題》拿下。 這是 繼2014年後中國電影再次在金馬獎上「橫掃千軍」,台灣媒體對此有強烈反應。 台灣親獨立立場的四大報之一《自由時報》周日頭版以〈金馬變金雞?台片大潰敗〉為標題,內文稱中國電影「血洗」四大獎,「台灣電影大潰敗,全部22個獎項只拿下五項,典禮現場京片子滿天飛,徬佛在看中國的金雞獎。」 截至周日上午,話題標籤「 #金馬獎#」仍是中國社交網站新浪微博上的頭三名熱門話題,累積18.6億閱讀、56萬討論。 中國網友「蔡康勇」說:「這是金雞....獎?還好今年沒看典禮。」 也有網民肯定金馬獎評選的中立性,「陽光照進回憶裏_Dawn」留言:「單憑金馬獎把大獎全部頒給大陸人,香港的金像獎和大陸的金雞獎就是不能比的。」 最佳男主角範偉(中)與最佳女主角周冬雨(右)、馬思純(左) 「大陸審查直播」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道,取得金馬獎在中國大陸轉播權的騰訊視頻,在典禮進行到關於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佔中)影片頒獎環節時,並未如實播出。 報道說,騰訊網的轉播原本就有半小時延時,而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亂世備忘》片段被刪,最佳劇情短片由現居香港的中國導演應亮以「雨傘運動」為背景的《九月二十八日.晴》獲得,但領獎畫面騰訊以金馬酒會片段替代。 另一方面,評審團主席香港導演許鞍華表示,讓周冬雨和馬思純兩人合體投票是她的建議,因為覺得這兩個人在電影裏的表演是缺一不可。 許鞍華也透露,典禮前呼聲很高,由緬甸出生後歸化台灣籍的趙德胤導演,以偷渡泰國的緬甸男女故事為主題的《再見瓦城》,在最佳劇情片獎項上和《八月》競爭到最後一刻才落敗。 台灣新生代演員柯震東在戲中表現亮眼的《再見瓦城》被視為得獎熱門,最後敗給《八月》。 年僅10歲的孔維一(中)與他的父親(左)及《八月》導演張大磊(右)出席金馬獎。 《八月》以90年代內蒙電影製片廠大院內的家庭故事為主,以主角小男孩的視角,觸及國有企業改制的時代背景。飾演小男孩的演員孔維一年僅10歲,憑此片拿下最佳新演員獎,主辦單位在他領獎時凖備台階,好讓他構得到麥克風發表感言。 法國女星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獲邀擔任頒獎嘉賓,與台灣導演侯孝賢一起頒發最佳導演獎。 法國女星茱麗葉畢諾許為金馬獎增添「星光」。 韓國演員宋承憲走紅毯與粉絲自拍。 27歲的香港導演黃進以《一念無明》獲得最佳新導演獎。 香港演員金燕玲以《一念無明》獲最佳女配角。 最佳男配角由台灣的林柏宏演出《六弄咖啡館》獲得。 結果揭曉前,中國女星范冰冰以《我不是潘金蓮》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呼聲很高。 雖然范冰冰未獲女主角獎,馮小剛仍憑《我不是潘金蓮》獲頒最佳導演獎。 金馬獎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剪輯:梁展綸、David Richardson《樹大招風》 最佳視覺效果:Douglas Hans Smith、Sam Khorshid、劉松《尋龍訣》 最佳動作設計:伍剛《唐人街探案》 最佳新演員:孔維一《八月》 最佳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本木工作室有限公司、目宿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最佳音效:房濤、郝智禹《長江圖》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無明》 最佳改編劇本: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男配角:林柏宏《六弄咖啡館》 最佳劇情短片:《九月二十八日‧晴》應亮 最佳動畫短片:《缺乏名字的場所》徐國峰 最佳攝影:李屏賓《長江圖》 最佳原著劇本:龍文康、伍奇偉、麥天樞《樹大招風》 終身成就獎:張永祥 最佳新導演:黃進《一念無明》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趙德胤 最佳造型設計:張世傑《唐人街探案》 最佳美術設計:趙思豪《一路順風》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強《翡翠之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Arena Cahaya(馬來西亞馬來語電影《輝煌年代》Ola Bola)——詞/曲:Rendra Zawawi、季小薇;唱:季小薇 最佳導演: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 最佳男主角:範偉《不成問題的問題》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馬思純《七月與安生》 最佳劇情片:《八月》
BBC中文網 2016-11-28
中國電影血洗金馬 中國網民叫囂:台灣屬於中國

中國電影血洗金馬 中國網民叫囂:台灣屬於中國

金馬53一王二后通通被中國影星包辦。(影視中心攝影組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昨晚落幕,中國電影囊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等4項大獎,台灣電影只拿下5獎項,被網友諷刺像是中國的金雞獎。《蘋果日報》報導,中國網友昨天瘋傳一段賀詞,「電影的明天屬於年輕人,台灣的明天屬於中國」,言論非常囂張。 六弄咖啡館》拿下最佳男配角獎的林柏宏,意外成為唯一拿下演技獎的台灣之光。(圖:影劇中心攝影組)   本報報導,台灣電影《一路順風》風光入圍8項獎項,卻只得最佳美術設計獎,另一部《再見瓦城》入圍6項全數摃龜。中國電影拿下4項大獎外,香港電影5座獎項,台灣在演技獎方面只有《六弄咖啡館》的林柏宏獲得最佳男配角。 這次金馬獎多數由中國電影獲得,網友大嘆,「金馬獎赤化」、「今年是金雞獎吧?」、「金馬直接廢掉變中國獎」、「中國金馬獎」、「真的是血洗」。等言論。
自由時報 2016-11-27
日本女中音佐佐木菜穗子 10月來台演唱昭和時代歌謠

日本女中音佐佐木菜穗子 10月來台演唱昭和時代歌謠

東京月島歌劇團團長、女中音佐佐木菜穗子感謝台灣協助熊本震災,10月來台演唱昭和時代歌謠,免費入場。佐佐木教育中心提供      日本佐佐木教育中心為感謝台灣人民協助今年4月熊本地震的災後重建,今年再與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合作,將在10月與12月共舉辦5場「日本歌唱音樂會」,邀請東京月島歌劇團團長、女中音佐佐木菜穗子來台灣演唱昭和時代的歌謠,包括《雨夜花》、《北國之春》、《川流不息》、《櫻花》、《海邊之歌》等,都是歷經日治時期的長輩朗朗上口的歌曲。音樂會免費入場,需事先電話預約,索取預約號碼。 佐佐木菜穗子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聲樂科,此次伴奏由東京藝術大學音樂部器樂科畢業的菅原綾擔任鋼琴手。佐佐木菜穗子希望把療癒人心的歌曲,以感謝的心傳遞給台灣朋友。 此次音樂會共5場,台北場時間為10月15日(中山堂中正廳)、16日(中山堂中正廳)及12月5日(民生社區集會堂),花蓮場12月6日(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台南場12月7日(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目標鎖定銀髮族聽眾,因此表演時間都是排定在午後,13時30分開始進場,14時30分開演。預約專線電話(02)7709-8825,從上午9時至晚間18時為止。 (林修卉/台北報導)
林修卉 2016-09-23
Bob Dylan 摘桂冠/唱出時代之聲 敲開諾貝爾大門

Bob Dylan 摘桂冠/唱出時代之聲 敲開諾貝爾大門

民謠跨界世界唱和 巴布狄倫世代的代言人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民謠搖滾傳奇歌手巴布‧狄倫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這名靠自學吉他闖進樂壇的歌手,1960年代創作的「隨風飄盪」、「蛻變時節」,都是當年反戰、人權運動主題歌;他透過歌詞和歌聲對抗社會不公、戰爭和種族歧視,大聲唱出時代的聲音,被封為「世代的代言人」。 現年75歲的巴布狄倫仍持續創作,圖為狄倫2001年6月在丹麥的演出。(歐新社) 巴布狄倫以低沉歌聲翩翩敘述反戰的訴求,圖為1984年在德國慕尼黑的表演。 (歐新社) 巴布狄倫相關書籍昨日在瑞典藝術學院展出。(法新社) 巴布狄倫與瓊拜茲並稱民謠音樂的王與后。(法新社) 透過歌詞對抗社會不公 唱出時代之聲 狄倫14歲時拿到第一把吉他,受到抗議民謠歌手Woody Guthrie啟發而走上音樂路。1941年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杜魯的他,本名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後來在家鄉咖啡館獻唱時改用「巴布‧狄倫」藝名;他坦承,把「齊默曼」改成「狄倫」,就是受英國詩人狄倫‧湯馬斯(Dylan Thomas)影響。 狄倫唸了一年大學就輟學,1960年搬到紐約,次年起在格林威治村酒館表演,也從這裡發跡。他在著名的葛狄斯民歌城表演,先是獲得樂評家薛頓在《紐約時報》公開肯定,後來為民謠歌手赫斯特錄製專輯的口琴演出,更受到製作人哈蒙德青睞,1962年3月替他推出首張專輯,名稱就叫作「巴布狄倫」。當時未滿20歲的狄倫,還謊稱自己是孤兒,以免專輯合約需要父母簽名。 他的第一張專輯中只有兩首原創歌曲,銷量平平;第二張專輯「自由自在的巴布狄倫」才真正呈現狄倫「抗議民謠」風格,包括「隨風飄逝」等許多投射他對諸多社會議題關注的經典曲目;連同第三張專輯「變革時代」,使他被媒體封為「世代代言人」。不過,他1965年改變曲風,捨木吉他改以電吉他表演,激怒樂迷。 狄倫曲風涵蓋傳統民謠、電子、搖滾、節奏藍調等,他創作的許多歌曲都成了經典,卻從來沒有任何單曲拿下「告示牌」排行榜第一名;他沙啞的嗓音也讓很多人皺眉,去年獲頒葛來美終身成就獎時曾說:「樂評家從第一天就沒讓我好過,說我不能唱,像青蛙叫。」 現年75歲 年初推第37張專輯 現年75歲的狄倫仍持續創作,今年初推出第37張錄音室專輯;估計每年演出100場,被稱為「從不結束的巡演」,明天也將繼續在加州Empire Polo Club酒館演出。 狄倫的歌迷遍及全球,但他不想親近群眾,也拒絕以表演熱門曲目討好觀眾。他曾在《滾石》雜誌的訪問中說:「我活在我的夢裡,我其實並不活在這個真實世界。」 除了唱歌,他還醉心於鐵工創作,因為他從小就在鐵工廠的環境中長大,習慣打鐵聲音,最近才替馬里蘭州一間休閒賭場打造了一座高26英尺、寬15英尺的鐵拱門。
管淑平 2016-10-14
詩人歌手巴布狄倫 獲諾貝爾文學獎

詩人歌手巴布狄倫 獲諾貝爾文學獎

〔編譯茅毅、記者楊媛婷/綜合報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大爆冷門,由七十五歲的美國創作歌手巴布.狄倫獲得,「瑞典學院」指出,其獲獎理由是「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裡,創造富有詩意的新穎表現手法」。美聯社認為,狄倫可謂他的世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音樂家。 「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頂天立地?」巴布‧狄倫走了五十四年音樂路,終獲諾貝爾文學獎肯定。圖為他二○一一年參加澳洲藍調音樂節的檔案照。(法新社) 美聯社讚 所屬世代代表者 諾貝爾文學獎原本應於上週宣布,結果卻成為今年最晚宣布的諾貝爾獎項,外界研判顯然十八位評審有不同意見,最後考量了狄倫創作生涯的整體成就,而非頒給單一作品。 從一九六○年代開始,狄倫的名曲「隨風飄盪」及「蛻變時節」成為美國反戰與民權運動的代表性歌曲,半世紀以來,他的歌詩影響了每一位重要的音樂人,從「披頭四」到史普林斯汀都受到啟發。 瑞典學院:狄倫作品似荷馬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戴紐斯表示,「狄倫為聆聽而寫詩」,他的出線或許令人意外,希望不會引發批評,「當然,這是他應得的,他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五十四年來創作不懈,創造一個新的認同。」戴紐斯指出,狄倫的作品就如同五千年前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所寫之詩文本,歷久彌新。 戴紐斯建議年輕人可從狄倫一九六六年的「金髮美女(Blonde on Blonde)」專輯入門,裡面的押韻、疊句和思想的圖像化,都顯示了他與眾不同之處。 外界反應則是褒貶不一。以「魔鬼詩篇」聞名的小說家魯西迪就讚許說:「歌和詩素來環環相扣,狄倫是吟遊詩人傳統的傑出傳人,(這是個)絕佳選擇。」自稱是狄倫粉絲的蘇格蘭小說家威爾許則在推特中,暗指狄倫為「老態龍鍾、口齒不清的嬉皮」。 「滾石合唱團」成員懷曼三年前就曾在紐約時報撰文,主張諾貝爾文學獎應頒給狄倫,因為「迄今各時代詩人的作品之影響力鮮能出其右」。 創作歌詩 啟發眾音樂大咖 文化評論人張鐵志指出,大眾熟知狄倫大名,通常是因為他是歌手,「狄倫在文學的成就早就被肯定,美國大學文學課程便將他的作品列為教材」。狄倫成為六○年代的代言人,「不僅反戰,他關注黑人民權運動,所譜寫的歌詞曲也關懷時代青年的困惑與焦慮」。張鐵志說狄倫最偉大之處就是追求創作的腳步永不停歇,邁入老年,創作仍然銳利,甚至敢於挑戰自我,例如「他就勇敢撕去公眾加諸的世代代言人標籤,拒絕再參加任何社會運動,作品也轉向複雜的內心自我探索」。 張鐵志表示,歌詞寫作早就該被列為文學創作的一部分,「狄倫的獲獎,看到新世代文學多元的可能性,是文類嶄新開拓定義的見證」。 被博弈網站視為大熱門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摃龜,可能與瑞典文學界認為他的作品過於淺薄有關。
茅毅、楊媛婷 2016-10-14
日本歌姬來台 五場免費獻唱

日本歌姬來台 五場免費獻唱

懷舊歌曲伴隨鋼琴聲,飛揚無限感謝,日本著名女中音佐佐木菜穗子將以療癒系嗓音唱起多首膾炙人口老歌,十月、十二月在台北、花蓮、台南免費陸續登場。 日本美聲歌姬佐佐木菜穗子將以優美的女中音,免費帶給台灣聽眾悠揚的日本歌謠。 日本女中音 唱響綿綿台日情 無論是今年四月的熊本地震,還是311東日本大地震,台灣人都在第一時間給予日本強而有力的災後支援。東京月島歌劇團團長佐佐木菜穗子,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聲樂科,以精湛的女中音見長,可將每個音符唱的圓潤飽滿。佐佐木菜穗子希冀藉著日本歌曲表達無盡感謝,將以台版「望春風」、「故鄉」、「雨夜花」、「北國之春」等歌曲,搭配鋼琴手菅原綾的旋律,唱響綿綿台日情。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鋼琴手菅原綾將以不同的音階,奏起扣人心弦的旋律。 場場免費 預約憑號碼入場 佐佐木教育中心與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五場音樂會,台北場時間分別於十月十五日(中山堂中正廳)、十月十六日(中山堂中正廳)與十二月五日(民生社區集會堂),花蓮場十二月六日(花蓮縣文化局演藝廳),台南場十二月七日(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場場名額有限,需預約憑號碼入場。每場將於一點半開始入場,兩點半開演,快揪長輩一起同享日本歌姬的療癒聲,體驗台日曲與西洋鋼琴的美麗邂逅。 電話預約專線:02-7709-8825(若忙線,請於一分鐘後再撥) 線上報名表填寫:http://fressia.chainsea.com.tw:8080/JapanConcert/
程婷 2016-10-04
烏龍派出所200集單行本 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烏龍派出所200集單行本 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連載四十年,並預定在十七日落幕的超人氣漫畫「烏龍派出所」,十二日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發行單行本集數最多的單一漫畫。集英社也預定在十七日推出頁數加倍的第二百集單行本,為這部國民級長青漫畫劃下完美句點。 日本超人氣長青漫畫「烏龍派出所」獲金氏紀錄認證為全球發行單行本集數最多的單一漫畫。集英社預定十七日發行頁數加倍的第兩百集。(取自網路) 「烏龍派出所」由漫畫家秋本治於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起,在「週刊少年Jump」開始連載,至預定完結的十七日止,共歷時四十年,連載話數超過一千九百五十次。事實上,「烏龍派出所」早在二○○七年連載超過一千五百次,即已獲得金氏紀錄認證為「少年雜誌連載最多話數」的漫畫,至今仍是此項紀錄的保持者。 日本媒體報導,秋本治在這四十年的連載過程中,從未停刊過,尤其以一話完結的作品,等於是一週得構思一個新的故事情節,秋本「神人」等級的毅力和創作力非常驚人。 「烏龍派出所」被譽為是日本國民級漫畫,以東京葛飾區龜有及台東區淺草等「下町」老社區為舞台,主角為「龜有公園前派出所」內的警察、麻煩與笑料的製造者兩津勘吉,由於故事老少咸宜,讓這部漫畫歷經四十年依舊人氣不墜。 「烏龍派出所」單行本已發行一九九集,總銷量累計為一億五六五○萬本,為史上第四高,排在「海賊王」、「殺手十三」及「七龍珠」之後。 集英社預定十七日同步發行「烏龍派出所」第二百集單行本,總頁數達四百頁,份量比以往單行本多一倍,將是「烏龍派出所」系列中最厚的一本單行本。
林翠儀 2016-09-13
《魔法阿媽》怪力亂神? 當年金馬評審曝光引眾怒

《魔法阿媽》怪力亂神? 當年金馬評審曝光引眾怒

《魔法阿媽》以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當年曾入圍3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翻攝自愛奇藝) 2016-08-30  14: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1998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魔法阿媽》以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每年鬼月、普渡時,電影台都會重播這部台灣自製的經典電影,當年也曾入圍金馬獎第35屆最佳動畫片獎,但最終很可惜得獎從缺。近期有網友在批踢踢曝光當年評審會議內容,原本當時《魔》片應勝券在握,不料卻被評審稱是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因此最佳動畫片獎才會從缺。 網友公開第35屆金馬得獎影片的電影檔案,發現在決定最佳動畫片入圍作品時,《魔法阿媽》在14票中就拿下12票,幾乎一面倒的確定可以入圍,不過動畫家黃木村提出反對,他認為以當時的技術水準,應該要有電腦特殊效果的設計,不然的話「以後拍傳統的動畫就可以得獎了,不必要有好的音樂,造型設計」,但導演王童則反駁「不一定所有電腦加進去、所有科技加進去就是好電影,原始的東西反而好。」 影評人王清華當時則因為劇情而反對作品入圍,認為《魔法阿媽》「灌輸年輕人迷信的思想」,資深編劇貢敏甚至直指《魔法阿媽》是怪力亂神,「如果說我們要推廣這個片子的話,將來會有很多宋七力」。 之後在決定得獎作品時,評審仍針對《魔法阿媽》是否「推廣迷信」的議題深入討論,最後投票時,變成2種選項,就是《魔法阿媽》或是「廢票」,最終結果是10票廢票,讓35屆最佳動畫片從缺。 網友看完後,紛紛留言表示,「應該給《魔法阿媽》一個轉型正義」、「看完那幾個傢伙的發言真讓人火大」、「看看這些專家的鬼話 難怪台灣動漫產業發展不起來」、「看完這篇心中超怒啊 什麼專家啊」、「貢敏還編過新白娘子傳奇耶 怪力亂神……」等等。 相關連結:網友整理%%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2510602.A.A47.html
自由時報 2016-08-30
表​達困境被指反中、港獨?《十年》愈打愈紅

表​達困境被指反中、港獨?《十年》愈打愈紅

    8月5日起至11日在台灣6家戲院上映的香港電影<十年>已經在上映前舉辦多場的小型試映,場場爆滿!為院線播映帶來好兆頭(圖:取材自梁文韜教授臉書) 電影《十年》熱,從香港延燒到台灣了!長期投入香港和台灣兩地社會運動的成大梁文韜教授在影片上映前,先在台中、高雄小型包場試映,結果引發爆滿觀眾觀賞和熱烈討論,該片導演之一周冠威(《十年》之<自焚者>導演)也親自到台灣參加映後座談,開始為即將開始院線上映先行暖身。 《十年》香港票房佳 熱潮可望延燒到台灣 《十年》(Ten Years)是2015年12月上映的香港電影,為5個故事構成的短篇電影,當中包括郭臻導演的《浮瓜》、黃飛鵬導演的《冬蟬》、歐文傑導演的《方言》、周冠威導演的《自焚者》、伍嘉良導演的《本地蛋》,由廖啟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學修、吳肇軒等領銜主演。香港於2015年12月17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因反映熱烈而陸續於不同戲院再上映,累計票房突破600萬港元,並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海外則自即日起在臺灣上映。該電影亦獲選為2015年亞洲電影節推介電影。 《十年》之所以引發熱議,期時推波助瀾的還是中國當局!她們不僅封殺了該片獲最佳影片獎的第35屆香港金像獎在網絡上的直播,而且在蘋果公司香港iTunes開始經銷《十年》後施加壓力,逼使蘋果公司關閉了在中國大陸的iTunes 網上電影商店和網上書店兩項在線服務。 《十年》台灣上映院線時刻表 但《十年》製作人蔡廉明曾說,他們不會因此停止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作品,「我們以後會繼續做我們認為對的事情,而且最後我們還只是電影人嘛,搞文化藝術的人,我們不是政治人,他們不用害怕我們,我們只是真心去拍一些關於香港的事情。」 該電影因內容涉及香港人權、民主、言論自由受威脅的現況,加上涉及包含香港獨立、自決等敏感政治話題,被指是香港社會的「預言書」。遭到中國政府全面封殺此片。 《十年》為2025年的香港描繪了一幅黑暗的圖畫,其中涉及一些敏感話題:如,通過陰謀暗殺製造恐慌得以通過《國安法》;不會說普通話的計程車司機完全喪失了競爭力;香港當地最後一家養雞場被迫關閉,類似紅衛兵的少年軍嚴查違法的本地產品;激進的學生認為,唯有獨立才是香港的出路,而一位來自大陸經歷過文革和六四的老婆婆在英國駐港機構前自焚。《十年》第四短片《自焚者》的導演周冠威表示,有人將《十年》冠以港獨片並不客觀。 本周日(7日)下午2:30~4:30《十年》座談 地點:台北市錦西街27號三樓(免費入場) 另外,這周日下午有一場座談邀,請到獲得多項大獎的台灣電影《父後七日》的導演王育麟,和《十年》〈自焚者〉的導演周冠威,來和台灣觀眾一起談談「本土」與「社會良知」如何在電影中結合,又會和環境產生怎樣的對話。 曾經在八零、九零年代廣受台灣市場歡迎的香港電影,近年則充斥合拍片,由於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國,以香港本地題材為主的電影買少見少,加上香港影視文化充斥著去政治化的壓力,電影人亦因市場考量,只投資或參與能迎合中國的電影。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擊敗葉問等中國電影拿下最佳電影的《十年》,不單以本土為題材,更完全是一部政治性電影,到底電影人如何發揮社會良知的角色呢?電影是不是應該歸電影,而政治歸政治呢?然而,《十年》在強大的政治壓力底下,卻獲得香港人民的熱烈回響,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台灣電影的在地關懷,是否要繞過政治的問題?
民報 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