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和資本主義

「馬拉松和資本主義」

馬拉松運動通常盛行於資本主義下的中產階級,醫生、教師、中高階主管、上班族和大學生等等,這些人平常的工作基本上不會從事身體的勞動,整天坐在辦公室文書處理或是使用腦力,最常見的運動可能就是手指敲敲鍵盤。我的父母是勞動階級,平常工作有夠辛苦,要他們休息的時間來運動,真的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小時候我很羨慕那些小朋友,他們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運動,不管是打球、游泳或是跑步,我除了和我父親有一起去做童工的經驗以外,沒有和他從事過什麼樣的運動,跑馬拉松這樣對身體辛苦的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在藍領階級的身上。

馬拉松的比賽和資本主義很像,有勝利者,也有失敗者。勝利者拿到奬杯和奬金高高興興地得到眾人的歡呼,失敗者接受失敗的結果但不放棄希望,繼續努力期待下一次比賽的來臨,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穫,不會退出馬拉松的比賽,即使是像我這種永遠不可能拿到獎杯和奬金的人,也會有繼續比賽的願望,只要跟自己比較,越跑速度越快,身體會越來越健康,於是沒有人會退出這個資本主義的賽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個遊戲可以永遠繼續進行下去。

馬拉松比賽按照年齡分組的方式以及奬金的設計,和資本主義的法律、制度、規則的制定十分類似,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及以上的人按照10年和男女分為一組,表面上看起來遊戲規則非常的公平,奬品和奬金也有足夠的誘因讓人願意參加。這和資本主義的表像公平非常相似,法律制度的設計不是針對個人大家一體適用,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裏,既得利益的家族或團體永遠會佔在上風。馬拉松的分組為什麼不按照以往的成績來加以分類?60歲的人不見得跑得比20歲慢。如果依這樣分組的方式,只有第一組成為焦點,其他各組失去了「競爭」的因素,也失去了資本主義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馬拉松比賽不像奧運,通常希望最大化參與的人數,進入的門檻不可以太高,否則參與的意願會大幅下降,辦成菁英賽跑會失去原有馬拉松比賽經營者的利基,也失去了資本主義驅動的最大動力就是賺錢。按照年齡和性別來分組是種最可靠又保險的做法,這是自然而不是人為的分法,然後按照這些組別,來選擇競爭的勝利者加以鼓勵,授予奬牌和奬金,好像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除了分組競賽前面勝利者的奬杯和獎金,當然每一個參與者能夠在關門時間之內跑進去,還有一個參與活動的馬拉松奬牌,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本主義似的設計,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珠寶,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汽車,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衣服,這種資本主義下的邏輯思考,當然也有人收集馬拉松的參賽奬牌,這些完全都是資本主義所設計的陷阱,千萬不要中計,哈哈哈!

大年初一怎麼這麼無聊,只因為增加了一個組別,就寫一篇馬拉松與資本主義的文章。

祝大家新春愉快!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