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511臺大自由之愛

1987年5月11日,臺灣大學社團學生發起「511自由之愛」活動,林佳龍身穿普選衣服,高呼「我愛臺大!普選!普選!」,要求「校園解嚴、修改大學法」,爭取代聯會會長改採普選制。攝影/邱萬興

臺大學運要從臺大大學論壇社「五人小組」,劉一德、王增齊、賴勁麟、李文忠、楊金嚴談起,他們在校內串連。1983年2月28日,跑到人稱「高雄屠夫」的前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的台北市金華街官舍噴漆,噴寫上紅字「228元兇、血債血還。」

這是戒嚴時期,臺大學生首次對「二二八事件」表示抗議的行動。事後調查局展開約談,五人小組相約逃亡,後來逃過一劫。

1986年李文忠退學事件,燃起臺大學運的開端。羅葉曾寫了一篇〈那個絕食抗議的夜晚〉,紀念李文忠事件。

1987年1月17日,一百多位臺大研究生,為爭取建立真誠的學術競爭和自由對話的環境,反對限制大學內的言論自由,共同簽署一份「爭取校園言論自由聯合宣言」。1987年5月11日,臺灣大學社團學生發起「511自由之愛」活動。攝影/邱萬興

3月24日,由臺大學生組成「大學改革請願團」,林佳龍、鍾佳濱、鄭文燦、黃偉哲等學生向孫震校長,要求「政治校長撤出校園、教官全面退出學校、全面修改大學法」等訴求。學生也前往立法院請願,高舉抗議標語,呼喊著「教官退出學校」、「還我學生權」、「還我自治權」等口號,請願學生進入立法院遞交一份由一千八百六十五位學生簽署的「大學改革方案芻議」,要求大學教育全面改革。

臺大學運的「511自由之愛」主張以校園內大學生的集體力量,對抗國民黨用國家機器(包括校長、教官、行政人員等)控制校園、支配學生的制度。

1987年5月11日,臺大學生將511定為「臺大學生日」,紀念李文忠事件。臺大學生發起「校園漫步」活動,六十多位學生高舉各種改革訴求的布條、標語,呼著「要求普選」和「我愛臺大」的口號,包括林佳龍、鄭文燦、黃偉哲、鍾佳濱、許傳盛、許世傑、許世杰、林國明、王雪峰、文馨瑩、吳介民、林志修、梁至正、陳啟斌、郭文彬、李建昌、羅葉、陳明棋、林正修等人在臺大校園各處演講。向孫震校長與臺大學生訴求學生改革理想,並說明「511」的歷史意義。1987年5月11日,臺灣大學社團學生發起「511自由之愛」活動。攝影/邱萬興

他們一方面紀念學長們過去為學運的努力,另一方面繼續爭取學生代聯會普選制度,以及要求學術自由和校園自治。

1988年5月11日,林佳龍、段宜康、羅文嘉、李建昌、鄭文燦、黃偉哲等學生,再次發動511「自由之愛」遊行,學生用氣球和黃絲帶譜成歡樂節慶的校園遊行,活動的高潮是由段宜康身穿「抗議政治迫害」與「還我公道」衣服,扮成李文忠當年模樣在傅鐘下絕食抗議。

1988年511「自由之愛」活動,段宜康身穿「抗議政治迫害」與「還我公道」衣服,扮成李文忠當年模樣在傅鐘下絕食抗議。攝影/邱萬興

「自由之愛」是一九八○年代學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學生抗議,臺大的校園抗爭就像野火般地點燃,也像春雷般迅速觸動了其他大學校園內師生的熱情。

臺大學運在校園內奮力一搏的呼聲,讓往後的「野百合」、「野草莓」到「太陽花」學運,在臺灣串起不同世代的學生運動。

< 資料來源:邱萬興 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