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國與國 光影的風景

 

台灣與日本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之間無正式邦交,卻有比邦交國更深厚的情誼。比起台灣與中國,李登輝卸任總統前未實現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台灣與日本的友好對照中國對台灣的敵意。東亞的台灣與日本在特殊歷史際遇中形成有若兄弟之誼;中國以台灣的父祖之國自居,卻常惡形惡狀,對台灣連特殊國與國關係都不願形成,遑論兄弟之邦。

謝長廷出使日本期間,台灣與日本兩國關係水乳交融。他的本國政治經歷,從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長、行政院長,更經歷與彭明敏搭配競選正副總統,以及諸多他以律師參與台灣民主化運動經歷,加上他在日本京都大學留學的資歷,與李登輝有相互鑑照的心性和形影。他們都知日、識日,對台灣和日本友好關係的建構和推進,具有熱情和實踐性。

《台灣與日本善的循環》(新自然主義)記述李登輝時代台灣、日本的交流互動,也記述謝長廷出使日本,積極推動兩國關係的心路歷程,留下一些人、事、物的點點滴滴,是歷史也是文化風景,更有他人生際遇、從政之路,留下的動人心境,交織文化情懷。以「善的循環」敍說台灣與日本關係的發展,特別具有令人動容的視野,與台灣和中國關係比較,彷彿光與影的對照。

台灣曾被清帝國割讓給帝國時代的日本,歷經五十年,戰後短暫的四年被代表盟軍接收的中華民國統治,一九四九年迄今的中華民國逐漸脫離中國,成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已發展成新的命運共同體,雖仍待正名,已是不同於中國的民主國家。李登輝未能實現的特殊兩國論,對照台灣與日本的友好,應該是一件憾事。謝長廷以大使身分留下的駐日經驗,以及他從政的某些歷程,譜現善的循環風景,值得關心台灣、日本、中國的人們觀照。

標榜祖國的中華民國,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代表盟軍接收日本放棄的殖民地台灣,並進佔統治。一九四九年,從中國流亡台灣,不只早已藉二二八事件殺害台灣精英,更以長期戒嚴藉反共及反攻大陸,宰制台灣。蔣氏父子後,台灣進入民主化,黨國餘緒反面相向,轉而親共、附中。馬英九降格訪中,刻意衝撞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的外交之旅,形成光照中的陰影。昔日,中國共產黨說要幫助台灣人民推翻中國國民黨政權,解放台灣;中國國民黨脅迫台灣人民反共,說要光復大陸。如今,國投共,共迎國。口口聲聲「中華民國」口號,表面膜拜蔣的一干黨國之徒,實則已經背蔣棄蔣,走向與善的循環相反的歷史之路,描繪著惡的風景。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