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與避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資料照)

國民黨的總統提名作業「不急」、「還早」,因為幾個可能的角逐者仍處在「內戰」狀態,定於一尊的時刻未到。不過無論未來誰將出線,「戰爭與和平」的選擇,極可能是國民黨候選人欲延續操作的選舉策略。基於台灣的國家利益要最大化,務必要一致對外,因此對於此類對內分化的不當作法,選民有必要提前吹哨示警。

何以「戰爭與和平」的操弄極其不道德?在於其容易混淆敵我,模糊真正的敵人在外部。民主國家的選舉乃個人與政黨的政治權力之爭,不可以上綱到超越國家共識、國家認同。

過去一段時間,國民黨訴求代表「和平」時,有個衍生物,叫「避戰」。甚至有不惜對國民散播「恐懼」之嫌,無形中對「備戰」多少造成干擾。明明備戰是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台灣的常態。例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早在二○○一年公告實施,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在二○一四年曾經修正條文,二○一九年也修過,今年國防部預備再修,在野黨當然可以表示意見,但是未見充分的理性論辯,國民黨即擺出全力阻擋修正的姿態,難免予人棄械不戰的誤解。

其實,國民黨人講「避戰」,是個自刨祖墳的作法。翻開國民黨的黨史,從一八九四年成立興中會起算,一路被國民黨人自訴為「光榮」的歷史,是不是包括革命開國、討袁護法、北伐統一、抗戰建國、反共戡亂?國民黨應該不敢否認,因為這些事蹟仍公開掛在國民黨的官網上。那麼請問以上所述的每一點,哪一次不是終須一戰?

如果真要避戰,國民黨幹嘛成為革命黨?又為什麼要「起義」?還「起義」了十一次,非革滿清的命不可?為了和平,為什麼不到北京去找老佛爺對話,大家好好溝通?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國民黨為什麼不能力求和平,非要再興「討袁之役」?袁世凱死了不夠,一九一七年還要再打「護法戰爭」,一直打到一九二二年,非要一敗再敗才止?國民黨的總理如此,國民黨後來的總裁也一個樣,為什麼不和這些北洋軍閥善意對話,非要發動北伐?再從一九二六年打到一九二八年。

至於對日本八年抗戰更是離譜,外敵入侵,為了和平,國民黨為什麼不避戰?汪精衛自認打不贏,發起和平運動,積極對日談判,國民黨憑什麼汙衊他是「漢奸」?至於國共戰爭尤其荒謬,從一九四五年打到一九四九年敗逃,國民黨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放棄,直接和共產黨妥協?倘若不反共,當年也不必跑到台灣來,何必這麼辛苦?既然到了台灣,國民黨又為何把「反攻大陸」列為國策?什麼理由要實施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國民黨走上刨根滅祖之路,應該是始於二○○五年的連胡會;之後幾位黨主席接而續之,一個比一個更自我掌嘴、唾面自乾。這種蔣介石時代會槍斃、蔣經國時代要坐牢(必要時可滅門)的行為,當代的國民黨人名之為「避戰」,此為其最佳定義。不過,國民黨若要真正自詡為「和平」、「避戰」的政黨,恐怕要快點把黨史銷毀,把總理總裁遺像下架,才有助於重啟歷史的「新頁」。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