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第一次戰爭-白江口戰役

 

即將以總統候選人的身分出訪美國,接受面試的柯文哲,行前提出他的兩岸政策口號:「兩岸和平、台灣自主」,針對美中台關係,則定調「強國等距」。

在討論他辦不辦不到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勇敢的小國家-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王國,如何以自主的姿態,在兩個強國的包夾中求得生存,保持等距關係。

事情要從西元562年開始講起。朝鮮半島正值「後三國時期」,高句麗、百濟與新羅這三個王國成品字形各據一端。高句麗王國,首都平壤(今北韓首都)。百濟王國,首都泗沘(南韓忠清南道扶餘郡。百濟王國遷都多次,泗沘是當時的首都)。新羅王國,首都金城(南韓慶尚北道慶州市)。三國的位置如附圖。

位於新羅與百濟中間的「任那府」(南韓釜山市),長期以來被日本占據,而為殖民地兼經營朝鮮半島的前進基地。釜山的東、北與西邊都被山地環繞,一直都以易守難攻著稱,甚至直到二十世紀時,都還因此特殊地形,而成為韓戰中唯一未被北韓共軍占領過的南韓城市。任那府被日本占領很久,在西元562年才被新羅王國派軍攻下,惡耗傳回日本,舉國上下如喪考妣,從此以後,日本便與新羅結下特大號的樑子,收復任那失土,成為日後歷代天皇的職志之一。故事,就此開始。

朝鮮半島上三個國家,長期以來就處於分分合合的狀態,不停地互相攻伐,各自都有統一半島的雄心壯志。在實踐這個長期目標的前提下,短期中,兩國結盟對付第三國,以及各找強力外援當靠山,便成為地緣政治下必然實施的賭博。西元七世紀中葉,百濟聯合高句麗,攻打新羅,新羅被圍爐得很吃力,便越過黃海找上中國求援。當時的中國處於唐朝盛世,多的是力量來對付半島上兩個野心勃勃的小國家。唐高宗李治直接對百濟大使嗆聲,說「給我卡斬節一點,不要欺負我的小弟,不然大哥我生起氣來,有你苦頭可吃低!」

百濟國王扶餘義慈不鳥李治,不久便手癢,於西元655年聯合高句麗入侵新羅。新羅國王金春秋馬上派人去跟李治打小報告,說高句麗和百濟手牽手一起大欺小,拜託李治派兵馳援。時機不湊巧的是,當時中國對外的焦點不在東方,而是西方的西突厥汗國,沒空管朝鮮半島上的武裝衝突。不過中國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小老弟有難,做大哥的若不幫上一幫,面子不但掛不住,幫派也很難經營得下去。於是,李治派少量的軍隊渡過遼河,教訓一下高句麗。高句麗的損失雖然不大,但覺得不需要當百濟的盾牌去擋唐軍的矢石,所以便休兵停戰了。

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屢次仗高句麗之勢欺負新羅,多少吃了一些甜頭,在高句麗決定暫停打新羅後,扶餘義慈也不再對新羅有所動作。主要還是,扶餘義慈很快就發現,酒池肉林的糜爛生活,遠比奪取新羅的土地,還更令他有快感。年輕時孝名遠播,一度人稱「海東曾子」的扶餘義慈,很快就要為自己的荒唐生活付出代價。

新羅的機會來了。她的靠山出現一點變化,唐朝滅掉西方的心腹大患西突厥汗國,唐高宗李治現在有空處理東方事務了。剛好,西元660年,扶餘義慈突然從酒缸裡爬了出來,領兵攻打新羅。這回可不妙,扶餘義慈軟趴趴的生活過太久了,沒打出什麼名堂,卻給東亞最大黑幫的幫主李治提供了一個圍事的好藉口。李治一口氣就塞給滅了西突厥汗國的大將蘇定方十萬幫眾,要他幹一票大的,直接把百濟小國滅掉。因此,蘇定方的戰略目標十分清楚-百濟王國首都泗沘!

李治給蘇定方的頭銜是「神丘道行軍大總管」,派給金春秋的頭銜則是「嵎夷道行軍總管」。堂堂一國之君,金春秋的名號竟然還比友邦的將領少了個「大」字,但金春秋是個有才帝王,不時興咬文嚼字,這種頭銜上的屈辱,他想都不想就吞了下去,甚至連太子金法敏都派出去,配合唐軍攻打百濟。金春秋把新羅全國能集結到的極限數量兵員五萬人,全部投入戰場,他的戰略目標更為清楚-一擊必殺,併吞百濟!

扶餘義慈的好日子到盡頭了。西元660年夏季,唐軍登陸百濟,扶餘義慈動員全國兵力抗戰,慘敗收場。扶餘義慈先逃往熊津(南韓忠清南道公州市),然後投降。百濟王國自西元前18年建國,歷678年滅亡。扶餘義慈被蘇定方擄回中國,成為唐朝公民,住在牡丹似錦的洛陽,並且死在那裡。比較衰的是,唐政府把他的墓仔埔蓋在東吳帝國亡國主孫皓與陳帝國亡國主陳叔寶的旁邊,算是給他的人生下了一個具有羞辱性質的註解。

朝鮮半島現在只剩兩國南北對峙了。

蘇定方是個會打仗的勇將,卻不是一個會治軍的名將,他的神丘兵團擁有歷代中國官軍的共通毛病-軍紀敗壞,兵匪不分,於是激起百濟遺民群起抗暴。百濟王族鬼室福信與和尚道琛,號召故國遺民起兵復國,盤據周留城(南韓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日本史稱「州柔」)。鬼室福信一方面盡全力驅逐唐軍,一方面找上了百濟的另一個盟邦-日本。

百濟與日本結盟已久,復國運動找日本相助是意料中事。在這裡,我們發現一個很弔詭的現象:百濟越過新羅與日本結盟,新羅則越過百濟與中國結盟,這兩個小國選擇大哥靠攏的跳躍性思維模式,可說是如出一轍。選邊站,一向就是小國不得不面對的大考驗,百濟選日本,日本到底可不可靠,就看接下來日本怎麼回應了。

當時(日本史上的飛鳥時代)日本女天皇齊明,已是一位年逾六十的老婆婆,實權掌握在皇子中大兄手上(見附圖)。中大兄首先應允鬼室福信之請,派五千大軍將在日本做人質的百濟王子扶餘豐(日本史稱扶餘豐璋)護送回百濟當號召,暫居周留城,並且積極準備動員,與中國開戰。鬼室福信與道琛在接回扶餘豐後,膽子大了起來,索性率軍包圍故都泗沘。唐高宗李治的回應是增派援軍進入半島,本來單純的朝鮮半島內戰,即將演變成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東北亞風起雲湧,戰爭將大到什麼程度,就看日本的動作了。

當中大兄決定向中國開戰時,御前會議上沒有太多的異議雜音,武將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在背上插翅膀,立刻飛到朝鮮打架去。鬼室福信在日本靠北說新羅與唐朝有多討厭時,順便送上幾個抓獲的唐軍士兵,日本滿朝上下仔細打量那些俘虜,越看就越覺得唐軍原來也不是什麼三頭六臂之輩,沒什麼可怕。至於力主開戰的中大兄皇子,則有非打不可的理由。他老媽齊明天皇年歲已高,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會駕崩,但下一任天皇未必就非他莫屬。因為,中大兄的前科紀錄十分不良,前代天皇孝德天皇去世後,中大兄本來有機會繼位的,但他那時卻鬧了個與孝德天皇的皇后間人皇女通姦的醜聞,更離譜的是,間人皇女還是中大兄的親妹妹!中大兄給天皇戴綠帽還加上兄妹亂倫,給人的觀感當然不佳,為了避免政敵以此為藉口反對他,他只好放棄皇位,迎立老媽當天皇。所以,中大兄必須在母皇駕崩前建立不朽奇功,才能在眾家野心皇子中拔尖而出,讓大家忘記他過去的精采八卦,然後靠滿身勳章換取大位。一戰擊敗中國,正是日本史上誰都沒有過的奇功;奪回失去百年的任那府,更是登基不可獲缺的一大利多,中大兄可從沒忘記那個一海之隔的重要基地,是歷代天皇的心中之痛,只要拿下來,還有哪個皇子敢跟他爭搶皇位?

西元661年,中大兄皇子對全國諸侯下達總動員令,大規模徵兵調糧,製造戰艦。他甚至還不管老媽今年貴庚,強烈要求高齡六十八歲的齊明天皇御駕親征,以壯聲勢。年邁體衰的齊明天皇就這樣被親生兒子架上御鑾,從舒適的首都奈良出發,直驅本州最大海港難波(大阪市)。

齊明天皇畢竟是個垂垂老矣的婆婆了,出遠門當然得多帶些僕婢在旁伺候著;且戰爭是攸關生死存亡的大事,為了祈求天神的加持護佑,在王彩樺的熱賣專輯「保庇」還要1350年後才會發行的情況下,當然要帶一大團女巫隨行施術作法,以求旗開得勝。於是,這支日本史上首次組織的海外遠征軍,除了雄壯威武的士兵外,又多出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鶯鶯燕燕。可問題來了,這批堪稱是「攜家帶眷,連神廟都拖著走」的海外遠征軍,因為齊明天皇老邁的身體不耐舟車勞頓,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動速度異常地慢不說,還逢廟就拜,祝禱儀式接連不斷,結果正月從難波出瀨戶內海,居然花了四個多月才抵達遠征軍集結地-九州的筑紫(福岡市)。大家不妨找張日本地圖,看看大阪與福岡之間的距離,便可知這支天才部隊,好像是用手在走路的!

除了老天皇的身體無法承受行軍外,身為總指揮的中大兄皇子,自己也心不在焉。他,在行軍途中,寡人有疾的老毛病又犯了,這回他談戀愛的對象不敢再是自己的老妹,而是同樣糟糕的,自己老弟大海人皇子的阿娜達。

西元七世紀的日本宅男女神,療癒系天后額田姬王小姐亮相了。

額田姬王是當時的才女,據考也是一位女巫,十幾歲時便進宮,以她天生無比豔麗的外貌,而擄獲了大海人皇子的心。由於女巫依規定不得結婚,因此大海人與額田姬王的戀情,按制度來講,是得被劃分到「姦情」這一類的,兩人只好偷偷摸摸地經營這段地下情,不敢公開。在支援百濟的遠征行動中,額田姬王也以女巫的身分隨軍,但老天爺賜給她的四射豔光實在太亮眼,怎麼遮都遮不住,中大兄皇子就這樣被邱比特的箭射中了。

中大兄過去把天皇的老婆,已經惹人非議了,現今在軍國大事如麻之際,竟然連親弟弟的女朋友都要搶,這就太不講武德了。中大兄也對大海人很不好意思,所以一直都不敢聲張;被迫事二夫的額田姬王,有感於天生美麗不是錯,錯在身為女人不由己,更努力隱瞞與中大兄的戀情。沒有隨軍的大海人,綠帽罩頂猶不自知,他和哥哥以後都會成為天皇,但此時卻已經埋下鬩牆鬥爭的種子了。

西元661年7月24日,住在筑紫朝倉宮的齊明天皇,因受不了軍事行動的勞累,以及燠熱天候的折磨,一病而亡。這下可大大不妙了,大軍未發,主帥竟然先行一步,這種事情不管發生在哪個時代,都是一件嚴重的凶兆,中大兄自己也慌了,更加不利的是,軍中普遍傳言,朝倉宮附近住有一頭偏食的妖怪,專食天皇魂魄,齊明天皇的魂魄現在八成就在妖怪的肚子裡。種種流言蜚語,讓軍心大為浮動,中大兄皇子自己也嚇傻了,他如果馬上即位,豈不等於餵妖怪再吃一頓?先不管有沒有野心家以「不想被妖怪吃掉」這特異理由拒絕帝位,群龍無首會讓戰爭進行不下去是肯定要先煩惱的,都到這個地步了,他絕對不能婊自己,以免授人以柄,將來想坐也沒機會。那怎麼辦咧?

中大兄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可以先卡位,又不必馬上就登基為帝,那就是封建術語中的「稱制」-先暫時接任國家元首之職,行天皇職權,但又不舉行正式典儀,未接受群臣行萬歲大禮。這主意可真是棒透了,中大兄的屁股只坐二分之一龍椅,把位子卡死了,但又不是貨真價實的天皇,理論上來說,他就不是妖怪的菜。這一石二鳥的方法,解決了中大兄的個人困擾,也撫平了惶惑不安的軍心。他專心地留在筑紫,開始按表定計畫訓練軍隊,監督軍需物資的供應與囤積,準備盛裝出海,遠征異域。

在這段期間,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依舊。唐政府任命劉仁軌為帶方州刺史(州政府設於熊津,南韓忠清南道公州市),率軍迎擊百濟復國軍。劉仁軌擊敗鬼室福信與道琛,解了泗沘之圍,雙方的對抗態勢回到反覆拉鋸的僵局。新羅國王金春秋於661年逝世(卒諡武烈王),這位在位期間都在奮力抵抗百濟與高句麗入侵,忍辱負重之辛酸無人出其右的苦命帝王,把統一大業的棒子交給兒子金法敏。金法敏,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即將為齎志以歿的父親完成未竟的夢想。

日本遠征軍在九州集結完畢,加緊訓練,目標是登陸周留城,與城內陸軍裡應外合,蕩平唐軍。

周留城位於錦江的出海口。錦江在當時,就稱做白江。

西元663年,代理天皇中大兄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準備,在筑紫(福岡市)誓師出征,日本史上第一支「聯合艦隊」解纜啟航。這是日本第一次與中國開戰,中大兄動員全國所有能動員的兵力,一共四萬二千人,戰船近一千艘,首批出海的箭就多達十萬枝,後軍由聲震日本的第一武將阿倍比羅夫親統。中大兄這次可說是把家當毫無保留,全部都押上賭桌。

663年8月,唐軍將領孫仁師、劉仁軌、劉仁願與新羅王金法敏率軍猛攻百濟復國軍大本營周留城,周留城內雖有日軍先遣部隊助陣,但百濟軍仍無法抵抗唐羅聯軍,周留城的外郭與附近的子城陸續被攻陷。此時,浩浩蕩蕩的日本海軍艦隊已經駛入黃海,朝周留城外的白江口前進,準備與陸軍合擊,消滅唐羅聯軍。

就在唐羅聯軍持續給百濟與日本聯合軍施壓時,唐軍將領劉仁軌也領著唐朝與新羅的海軍部隊,朝白江口進逼,打算溯江而上攻打周留城。663年8月底,中日兩國的海軍艦隊,在白江口相遇。此時,唐羅聯軍的戰船只有一百七十多艘,兵員一萬二千人(唐軍七千,新羅軍五千),日軍以大打小的陣勢已定,就等雙方卯起來廝殺一通。

西元663年8月27日上午,中日第一次大戰開打。

日本艦隊企圖以數量上的優勢衝垮唐軍,但唐軍的戰船比日軍更堅固,日軍在衝了幾回合之後,仍舊撼動不了唐軍的隊形,結果日軍指揮官慌了,導致海面上龐大的艦隊陣形大亂,自相碰撞,最後沒頭沒腦地掉進唐軍的埋伏圈。劉仁軌指揮若定,將有限的艦艇做極限的利用,一百多艘戰船竟然就讓近千艘的日船動彈不得。接下來的畫面,對日軍來說就非常慘不忍睹了,人在筑紫沒過海的中大兄,總算受限於科技,不能透過SNG現場LIVE連線轉播,親眼目睹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雄師,被劉仁軌電得金爍爍。唐軍先後跳上日軍船艦,在船上打陸戰,並且放火燒船。日軍大將朴市秦田來津(姓朴市秦,名田來津)邊宰唐兵邊罵馬鹿野郎,殺了十幾人之後,力氣放盡,英勇陣亡。阿倍比羅夫見大勢已去,再ㄍㄧㄥ下去連他都得下海餵魚蟹,且打海戰也不是他的專長(事實上有這種專長的日軍將領是零,這批部隊真是日本史上最早的神風特攻隊了),趕忙集攏還能跑的船艦,鳴金收兵,載「鬱」歸國。

白江口之戰(日本史稱為白村江之戰,韓國史稱為白江戰鬥),日軍慘敗,被燒掉四百多艘船,陣亡士兵高達一萬人(落水溺死的佔大多數)。唐羅聯軍的損失雖然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結果大獲全勝無疑。扶餘豐在岸上親眼目睹他望眼欲穿的援軍開往比奇堡,萬念俱灰,終於認清百濟王國在韓國史的最後一頁已然翻到,不會再有續章了。於是扶餘豐棄城潛逃到高句麗,留守的百濟軍開城投降,日本陸軍則匆忙撤軍回國,不敢久留。

戰敗的噩耗傳回日本,全國震動,中大兄則是驚懼交加。睡女巫的後果,還真的讓女巫的法力消失了。中大兄害怕唐軍乘勝進攻日本,積極在九州西海岸構築防禦工事,防止唐軍登陸。好理家在的是,唐朝自己在朝鮮半島遇上了更大的麻煩,根本想都沒想過要遠征日本,日本終於渡過難關。西元668年,中大兄見大事已定,國內安全了,遂登基稱帝,是為天智天皇。

最後,就是新羅國王金法敏了。新羅王國挺立於亂世之中的故事,可算是本篇的重點。

唐軍擊敗日本,替新羅解決了海外的大患,但卻不分給新羅任何好處,百濟故土悉數被唐朝納入版圖,新羅出兵獻糧,並未把保家衛國的責任全推給唐朝,卻連油水都沾不到。西元668年,唐朝又滅掉高句麗王國,結束朝鮮三國時代,並且在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首府設於平壤),將三分之二個半島納進版圖裡,做為統治高句麗與百濟故地的最高機構。

金法敏不爽了-非常非常的不爽。他爸爸金春秋一輩子過得是什麼日子,他歷歷在目,無一敢忘,現今唐朝胃口這般大,幾乎把好處都獨佔掉,新羅表面上除去了兩個百年世仇,實際上卻仍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家,不但無統一之實,鄰國更從兩小國換成一大國,這筆帳怎麼算都是倒貼。於是,金法敏決定正式挑戰唐朝霸權。韓國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羅唐戰爭」,就此展開。

小國挑戰大國,智取與力敵必須一起來。金法敏有計畫地搧動故百濟王國與故高句麗王國遺民反抗唐朝統治,並且為高句麗遺民成立一個傀儡國家。唐朝的反應極為凌厲,遣大軍與新羅交戰。羅唐戰爭從671年打到675年,雙方互有勝敗,但唐朝在異域作戰,軍費消耗相當巨大,卻依舊不能逼新羅就範。雙方都體認到再打下去將沒完沒了,金法敏是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遣使入唐謝罪,希望謀取和平契機。他不愧是個有才明君,道歉的時機抓得恰到好處,當時離長安較近的西藏吐蕃王國正興兵躁動,唐朝只想趕快解決心腹大患,對金法敏給的下台階欣然接受,稍後正式退出大同江以南,承認新羅王國統一朝鮮半島的事實。金法敏出賣一點自己的老臉,換來國家最大的利益,僅此一點,他就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金法敏吃苦耐勞,半生都在戰爭中渡過,終於完成偉大的夢想。統一後的新羅王國,成為唐朝的「模範友邦」,金法敏努力維持對唐朝的和睦關係,盡到所有藩屬國該盡的禮數。金法敏以後的新羅國王,都以與唐親善做為對外政策,直至滅亡前,羅唐兩國都未曾發生過戰爭;兩國帝王昇天或即位,都會互相遣使弔唁或慶賀。唐朝有天寬地闊的胸襟,勇於承認自己力有未逮,不足以稱霸一地;新羅則有事大謀福的智慧,能在保持國家尊嚴的情況下,與大國磨合出互利共生的相處模式。

重點是,新羅王國的獨立之路,是以無比的勇氣為後盾,在血與火中走出來的。尊嚴不求人,全憑硬實力,這個有勇又有謀的小國家,不逃避戰爭,終於靠著拳頭扎扎實實贏得強國的敬意,趕在民族被中國同化之前,在朝鮮半島建立統一而獨立的國家。

新羅如果在日本與中國兩強之間搞什麼「強國等距」,畫莫名其妙的「等邊三角形」,金春秋和金法敏父子沒事就喊「半島和平、新羅自主」,別說等著被中日兩國其中之一消滅,連高句麗都有可能先吃掉她。柯文哲那個主張,很明顯是想和稀泥,以為自己有辦法左對中國緩兵,右勸美日弭兵,根本癡人說夢。我就很想知道,一個和綠營撞車、對藍營逼車的政治領袖,憑什麼說服選民相信他已練成和美中兩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魔術?

(同場加映)

我相信,當年的新羅,一定也有像附圖中那位在槍口下拒絕屈服的烏克蘭士兵這樣的勇士。而這樣的勇士,雖然在歷史上無法留下名字,但我非常確定,絕對不是叫做柯文哲。

Sláva Ukrayíni!

 

< 資料來源:莊河伯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莊河伯

莊河伯
趺坐絕岬涵宏器,五車經史耕桃李。騁遊童園已忘齡,望海一笑夫子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