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經新聞系列報導看台日關係

日本經濟新聞以「台灣未知的真面目」為題在上月初開始一連串的系列報導,包括談論台灣的國軍認同問題、中國對台錯假資訊問題、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問題等。由於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將軍在國會重砲回擊此事,導致外交部、總統府立即以新聞稿駁斥,駐日代表處更親自赴報社登門表達抗議,且將馮主委質詢片段提供報方參考。此事可說是蔡政府任內,最罕見的台日摩擦,到底會對台日關係未來產生何種影響,可從日經新聞在媒體界地位、台日軍事合作歷史脈絡等層面談起。

《日本經濟新聞》(日語:日本経済新聞/にほんけいざいしんぶん)是日本重要的五大報社,2015年7月更收購英國金融時報。雖說該報過去是以報導產業經濟新聞居多,但該報在日本國內地位絕對屬於重要大報。縱使這些論述內容,在國內有些人看了不快,但是否需要如此上綱至外交層級的抗議,力道有待商榷,況且細看其報導內容,是否真有如此不堪?

日經新聞的報導的寫作筆法,其實比較像是從民間視角看台灣,許多受訪者本來就不是政府官員。以「それでも中国が好き」這篇報導來看,內文所述的退伍軍人赴中經商失敗,卻依然心向中國,這在台灣真的是少數嗎?政治認同是這幾年政治調查中,我們長期追蹤的一個題目,但以軍方的封閉體系來說,軍方的政治認同為何?這確實是很難調查的一個問題,因為很難取材到真實答案。

但在立法院當中,歷任國防部長經常被問到一個尖銳問題,就是「國軍是否願為台灣而戰?」先不論歷任部長黨籍,但從馮世寬至嚴德發部長均曾回復絕不支持台獨、絕不為台獨而戰,甚至嚴德發的答案還曾被共軍拿來當心戰喊話素材,國軍認同問題當然是件嚴肅的課題,而且不容迴避。又如吳斯懷等人曾赴中國聽習近平談話,且多次在國會殿堂質詢時,以國軍將領的「學長」身分,發表許多疑美論述,這已經不是傷害軍民感情問題,連台灣和國際盟友的互信可能都會出現破口。日經新聞這篇報導點出的省籍情結、認同問題,又何嘗不是對台灣的國防官員所提出的忠告。

3月6日在國防部長邱國正赴立法院備詢,針對日經新聞的報導,更下令必須尋求NHK、朝日、共同社等三家媒體,為台灣做出平衡報導。甚至強調,若日本方面再不做出回應,不排除有後續行動。邱國正更說,他已經就此事和外交部長吳釗燮交涉,證明此事已上升至台日關係。吳斯懷更在立法院加碼喊出:「如果日本沒有道歉,建議應該暫時停止台日軍事交流」,但我們真的有思考過,要為共諜問題,賠上涉及台灣存亡的台日關係嗎?

吳斯懷更在立法院加碼喊出:「如果日本沒有道歉,建議應該暫時停止台日軍事交流」,但我們真的有思考過,要為共諜問題,賠上涉及台灣存亡的台日關係嗎?(資料照)

從歷史情結來看,國軍在抗日戰爭中確實有過敵對,但從二戰之後,國軍在白團協助下,完成許多建軍改革,對國軍建制影響甚深,包含參謀總長郝柏村都受過白團訓練。白團一直到1969年才解散,但台灣的軍事發展至今都仍有白團影子。時至今日,台日都還有密切的私下軍事交流,所以吳斯懷才會在國會殿堂上提出應當中斷台日交流。

事實上這幾年來,從日本已故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可以説是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美日安保已等同擴及台海安全。所以去年中國對台軍演,刻意發射5枚導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日本已將台海危機視為自己的國安問題,所以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年兵推也提出當美日聯合國軍作戰,中國在各種情況下都將付出慘痛代價,但這前提當然是台灣必須能夠與日方協同作戰。但看看當前國軍的反應,台灣與日本的互信比想像的脆弱,又怎能讓人不擔憂台灣的安危。

除了軍事外,台灣在經濟安全上也必須和日本有密切合作。CPTPP在這幾年是民進黨政府力推的重點,每年台灣都向日本敦促,希望可以早日入會。立法院更成立「立法院推動台灣加入CPTPP策進會」,從國會外交方式推動台日以及CPTPP成員國的經貿合作。但我們也看到國民黨在福島食品議題上,堅持「疑日論」若非公投過關,恐又重傷台日關係。產業面上,台積電已赴日本熊本設廠,並與當地客戶SONY密切合作,甚至台積電不排除在日本另設新廠,這是台積電自美國亞歷桑納設廠外,另一項重要的海外投資。

在最近出版的《晶片戰爭》一書將台灣、南韓、日本視為美國重要的半導體聯盟,而台灣的安危更是關係全球5G通訊,到重要軍工科技。自然美日須對台灣軍事合作,以確保台海和平。台灣必須認清真正的敵我,我們面對自身的安危,應當要認清威脅的核心。

日經新聞事件的本質,到底是數據問題?還是共諜根本不存在?台灣年輕世代不願意從軍,除了戰爭風險外,認同問題是否需要解決?我們常說「天然獨」世代,這些年輕人與國軍強調的思維有無一致,而頻傳的共諜事件又是否打擊軍心?國軍將領需要正視的是這些問題。日經新聞縱使數據誇大,但內文提及台灣的政經危機,同樣值得國人重視,更不宜以此上綱至台日關係,否則動搖國際盟友信任,才是中了中共的反間之計。

(政治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