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子與棋手的差別

新北市長侯友宜。(資料照)

今年,是總統大選的選期,隨著時序的接近,競選將愈來愈激烈。國家元首肩負國家走向,攸關國家安全,不比基層的縣市長,公民在做揀選時,必然會要求不同的專業標準,有一個非常基本的必考題,經常可見政治人物不明就裡的誤知濫用,很有必要做個初步的釐清,未來也必然需要各候選人針對相關議題公開表態。

這個選總統的ABC是:何謂棋子、棋手?二者如何區分?如何讓台灣成為棋手,而不淪為棋子?這些提問都是第一道門檻、最基礎的概念,如果毫無認識,無法跨越,可以說並不具備選台灣總統的條件,如果德不配位、只求上位,這是在開所有台灣人安危的玩笑。因此有志總統這在參選前,務必要充分理解,才可能確認自己的神聖責任。

事實上,自一九四九年之後到今天,長達七十多年間,在美國、中國之外,台灣始終能夠屹立存在,就已經證明在這個賽局中,台灣一直是個棋手(player)、關鍵的參與者。這個棋手的角色,來自於台灣擁有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地位,包括我們位處第一島鏈的中央,並掌握巴士海峽自由航行的咽喉位置。麥克阿瑟即形容台灣為不沉的航空母艦。由於事涉國際間的共同利益,台灣也善用此一優勢,因此各國對於台灣無法置身事外,中國也因此無法越雷池一步,構成一個動態的均衡,台灣才能獲得和平。

以上描述,多年來皆是如此。例如一九九五、九六年,中國對台灣發射導彈,美國航空母艦隨即前來巡弋;又如近年習近平政權不斷在台海升高挑釁行動,美日印太歐澳,也因應調整區域作為,過去一段時間,各種跨國聯合軍事演習,密集在周邊海域進行,外交的斡旋與警告,都到達了最高點,就是清楚的現實。

然這也並不表示台灣的棋手地位將鐵定不變。如果台灣的主政者與主流民意不懂得如何維護台灣自己的利益,持續厚植台灣的實力,包括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台灣確實有可能自棄戰略位置,下降成為這場博弈中的棋子(dummy player),不得不因為美中大國的國力消長,而隨波逐流,甚至遭到犧牲。

依此邏輯,反觀不少政黨喜歡使用類似「避戰」、「台灣不是強國的棋子」等口號,再對照他們的實際主張,可以發現這些人是有想法,但作法全然矛盾。例如,既然知道台灣不能成為棋子,卻力推役期縮短為四個月,當年購買潛艦反對、現在要買火山車載布雷系統也反對,似乎凡是強化不對稱戰力的政策,他們都力圖阻擋,以為解除武裝就能換取敵人憐憫,其實這是破壞均衡的自殺,只會真正變成強國的棋子,招引侵略者動手。

為何這些勢力會高喊著棋子、努力變棋子?一是對於國家如何發展的能力不足,因此無從判斷、人云亦云。二是受到中國認知作戰的影響,接收了中國希望台灣切斷美國等國際連結與奧援的洗腦,自動在幫中國開啟城門。不論是哪一種原因,皆無法捍衛台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當然也沒有資格成為二三○○萬人的總統。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焦點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