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與實踐

 

連日來 ,各界除了報導新內閣的政務推動與執行之外,也有文章針對陳院長自中研院借調一事,進行片面、不實的描述。

這真的不公平,對行政團隊來說,只要有助於國家政策推展,有助於國民共同福祉,歷屆政府都會從學術界借調人才到政府服務。

陳院長不但是 #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 #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國際院士#教廷宗座科學院院士,他是享譽國際的卓越學者。#Research.com網站也指出,他是臺灣醫學研究論文被國際引用的H指標排名第一的學者。

學術研究不只是為了充實自我,更重要的是實踐與服務,將所知所學回饋給公眾,增長人民福祉。這種淑世的特質,就是我眼中的陳建仁院長。

每一步前進的軌跡,大仁哥都留下重要的事蹟:

1997年,他任教於台大醫學院時,接受當時國科會主委劉兆玄的邀請,擔任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那是他第一次從學術單位被借調到政府機關服務。他在兩年內推動三個國家型生技研究計畫,提升台灣農業與醫藥生技的研發。

隨後,他回到台大擔任公共衛生學院院長,2002年應國科會魏哲和主委邀請擔任副主委,這是第二次借調。他在任內推動專題研究計畫的電子化,也將原本一年期為主的研究計畫,延長為三年期研究計畫,讓研究學者能專心長期研究,提升研究品質。

2003年,#SARS疫情襲台,他轉任衛生署署長,帶領衛生防疫同仁及國人對抗疫情。他在5月18日上任,集眾人之力,在 6月15日疫情就獲得控制,他又以一年半的時間,修訂台灣的傳染病防治法、衛生署組織法、疾管局組織條例,建立防疫醫師制度,建構全國傳染病醫療體系,強化醫院感染管控等,為台灣建立堅強的防疫體系。

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陳建仁院長回到學術界繼續做研究。2006年蘇貞昌院長邀請他擔任國科會主委,他除了加強臺灣的科技研發,更擴大新竹及臺南科學園區,設立中部科學園區,為臺灣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產業,建立了具有完善的垂直及水平整合的高科技產業聚落。科學園區的產值也很快地增加到一兆九千多億。

2008年政黨輪替後,陳院長回到中研院繼續學術研究,這一直是他最喜歡的工作。直到2015年蔡英文總統邀請大仁哥作她的競選搭檔。他認為貢獻一己所學,提升臺灣競爭力是知識份子的使命,毅然辭去特聘研究員的工作,投入選舉。四年的副總統工作,既是他的公共服務使命,也是他以學者報效國家的實踐。

每個階段,陳建仁院長都傾盡所學,為台灣做出貢獻,任務完成,就又回到學術研究的工作,直到最近,才又出任公職。大仁哥說:「我一直把學術研究當作是生命的主流,出任公職只是奉獻服務的美麗岔路。」

從學界借調人才,陳建仁院長不是史上第一人,也不應該是最後一人。讓學界人士進入公職服務,善用人才與學識,並讓學術專業能引領台灣的改變,是一件應該被正面看待的事情,用實際的貢獻與成績,來檢視他的服務,也才公平正當。

他是學者也是實踐者,明知挑戰重重,也會堅定前行,他對人友善與溫暖,我很敬佩這樣的長官。

 

< 資料來源:陳宗彥 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