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銷社到人民公社 看習近平的不安全感

 

「供銷社」全稱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隸屬國務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他獨家「統購統銷」煤油、火柴、捲煙、白酒、白糖、食鹽、布匹、化肥,棉花等至關國計民生的農產品,自詡「一手托兩頭」,在穩定物價、調控物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個體戶及民間企業的興起,經營管理落後的國營企業供銷社逐漸凋零,演繹了國退民進的浪潮。

怎奈風水輪流轉,習近平掌權後逐漸走毛澤東時代,「一切聽黨指揮」,政府管控包山包海的老路,供銷社隨勢復活,中共各級媒體開始對供銷社讚譽有加,十一月一日《北京商報》一篇題為「供銷社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章,更稱供銷社就像一個「壓艙石和穩定器」,在國家的大局中找定位,供銷社復活的政治正確詮釋了國進民退的浪潮。

跟供銷社一樣,人民公社也有讓政府管控一切的好處。人民公社是一種「政社合一」組織,他把農民的衣食住行都在公社控制之下,毛澤東曾如此稱讚人民公社:「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於領導。」

供銷社、人民公社讓政府管控一切的好處,非常符合習近平廿大講話的精神。二○一七年,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呈現的是樂觀與豪放,認為東升西降,提的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偉大使命」、「全球和平安全」,試圖駕馭世界。但在廿大,習近平強調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因為處境已經不同。他還提到國際反華勢力空前強大云云,顯示他有強烈不安全感。

政府管控一切是極權政府確保政治安全的殺手鐧,這也可以從習近平對於百工百業及人民言論與思想的管控越栓越緊的客觀事實看出端倪。供銷社、人民公社甚至文化大革命2.0,在習思想的指導下,恐怕已經是中國社會日後必然的產物了!

(作者為台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