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不要忘了該有的那把尺

先說,今天有關《商業周刊》的這篇文,我非常努力的維持理性、不帶情緒、就事論事

昨晚身邊年輕人傳來《商業周刊》最新封面故事:

「台積電也躲不過訂單冰風暴|危機再燒一年!全球需求沒了、供應鏈「去台化」夾擊」

關於這個封面故事,我當然有看法,但留到最後再說。

先說《商業周刊》在過去十年,對於兩岸經貿(政治)的立場。

2014太陽花,這本雜誌大力支持服貿協議就不說了。時間再拉近一點,2015年底,我們拼了命才一起擋下的反中資(紫光)入股台灣IC設計,這本雜誌當時的立場是什麼?寫了什麼東西?

2015年12月初,帶頭的是四個被PTT版嘲諷為「逢中必反、擋人財路、蛋頭學者」的電機資工教授,發起了「反中資入股台灣IC設計公司」的連署行動,並在12月14日開了一場記者會。(那場記者會旺中記者來鬧場,相關劇情,之前發文有寫到,見留言)

就在記者會的前幾天,2015年的12月10日,《商業周刊》1465期,刊出了立場鮮明的封面故事:

「竹科ON SALE 」

摘要是這樣寫的:

「聯發科挺中資入股,台積電12吋晶圓廠登陸,每一家董事會都在大談特談:怎麼把自己賣掉……獨家訪查:10家第一名的IC設計公司,6家想出售或合併;台大電機人告白:我為何拋棄竹科」

整個封面故事,就是說台灣半導體沒有中國就沒救了⋯10家第一名的IC設計公司,有六家想要賣掉自己⋯有中資要買趕快賣吧(說是獨家訪查,商周卻完全沒有思考過,在中國政府的高壓蠻橫態度下,哪家不想賣掉自己的台灣IC設計公司,敢公開表態不願意賣身?哪家公司敢講出不願中資介入經營、可能開門揖盜的憂慮?

就在戰友們辛苦奔走聯繫連署、即將召開記者會前夕,可以想見,《商業周刊》這個封面故事,血淋淋的「竹科 on sale」幾個大字,對當時的我們,是多麼沈重的一擊。當下什麼感覺?悲憤,是的,就是孤臣孽子悲憤莫名。而這個封面故事,也預示了後來的力挽狂瀾有多艱難。

當然,《商業周刊》並不是當時唯一強力支持開放中資的媒體。回憶當年,反中資的戰友們一路挨打,教授們在網路輿論戰中,如過街老鼠被嘲弄圍毆。極少數媒體友軍除了《自由時報》、網路媒體《沃草》一路相挺外,其他媒體表態程度不一,但對開放中資多半都是唱和、樂見其成的多。

現在回頭再來看,當年《商業周刊》一連串的報導內容、假設前提、預設立場、還有支持開放中資的相關論述,錯的真的很離譜,如果真的如他們所願,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可能傷害會有多嚴重、會把台灣推向什麼險境,現在大家都很清楚,就不必多說了。

我好奇的是,當年做出這種報導的商周編輯團隊,現在有沒有一絲絲的懊悔認錯?

回來講商周最新的封面故事,引述其中幾段內容:

「過去就算面臨美中貿易戰、疫情衝擊、全球斷鏈等衝擊,台灣始終是屹立不倒的外銷資優生,為何這回台灣卻可能摔得比其他國家更慘?

⋯台灣外銷還有雪上加霜的第二重風暴:全球供應鏈去台化。⋯一位集團年營收數百億元、全球布局的台商總裁說,連歐洲這麼安穩的地區都有俄烏戰爭爆發,所以國際客戶沒人敢輕忽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那些國外CEO嚇死了!每個都在問我說,你總部在台灣耶,你們台灣會不會打仗?」該台商總裁說。」

我的看法是:

1、這波世界性的大通膨海嘯所造成的經濟衝擊,打擊終端消費市場,以致短期引發訂單冰風暴是很合理的反應,但是,台灣會最慘?這點我不理解。

2、台灣在全世界半導體供應鏈佔的比重很高,從上游到下游,市占率比重不一,台積電先進製程市占率九成是其中最高的一環,市占率愈高受衝擊的規模一定最大,但這樣算是最慘?

3、如果所有的訂單、獲利都對半砍,本來賺100塊的現在賺50塊,應該還是比本來賺20塊的剩下賺10塊來得好吧XD(何況在規模經濟下,本來就賺得少的,經濟風暴來襲可能根本要賠錢了吧

4、這個封面故事,我最不能同意的,就是,全球供應鏈「去台化」的推論

全世界都害怕台灣一旦出現台海戰爭危機,半導體供應鏈會斷鏈,這是為什麼《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寫台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方,美國、日本、歐盟也一再警告中國不要蠢動,還熱切邀請台積電去蓋廠

沒錯,這些都是為了分散半導體製造集中台灣的風險。但是,供應鏈「去台化」容不容易呢?我要說,非常、非常難,這個產業已經高度集中台灣,現實上要「去台化」就是很困難。

現在的電子產品裡面,IC動輒幾十、甚至數百上千顆,根本不可能完全躲過台灣設計、製造或封裝測試,這樣的密度,實務上怎麼「去台化」?就算真要做,「去台化」之後要去哪裡?哪裡有這麼大的能量接手台灣供應鏈?

繼續說下去,每個電子產品的所有IC都要重新設計、驗證、製造、封裝測試,而且每個時間都要對齊,先不說技術過程、每顆IC都要重新互相對話的複雜度,就算一切順利,供應鏈要「去台化」,所需時間都會非常非常長、而且要多方因素同時發生(以下省略八萬字,以後有時間再來說

5、承上,商周封面故事的立論基礎是,因為國際害怕台海發生戰爭、因此會發生供應鏈「去台化」,這也把半導體產業know-how看得太簡單、太容易、太沒有價值了。而且,讓我最不舒服的背後意涵是,明明就是中國威脅要武統侵台,文意卻是威脅台灣人不要挑釁挑起戰爭,否則國際客戶嚇死了、供應鏈會「去台化」喔(如果意思不是這樣,那記者寫作表達大有問題

最後,請媒體不要說自己沒有立場、都很中立,內容都是如實報導引述別人的意見,這種說法只能騙外行人。

沒有媒體是沒有立場的。你選擇什麼切入角度、你選擇報導誰的說法、選擇不報導誰的說法、選擇給什麼內容最大的篇幅、下什麼樣的標題,都代表了你的立場。

媒體人,永遠不要忘了你心中該有的那把尺!

以上,就先說到這裡吧。

< 資料來源:許美華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