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台灣要走以色列模式,全民皆兵,恐怕只有蔣介石可以辦得到;要採美國模式,把從軍當一種奉獻、歷練、榮譽與志業的選擇,需要觀念改變和政治勇氣。

年輕世代有從政熱,沒有從軍熱,喊「自己國家自己救」,未必適用到從軍,他們仍受自己和長輩的舊觀念左右。「當兵」常被聯想到待遇低,生活苦,沒前途;社會沒有現代軍備需要科技操作與管理的觀念。

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建議,台灣義務役至少應延長一年,以展現自衛決心。四個月兵役只在數饅頭,辦夏令營,談不上國防自衛。令人欣慰的是,如此建議如果實施,最受影響的年輕世代並沒有抓狂,反而是國民黨親中退將吳姓立委叫囂。

吳某以退將搞政治,消費「八百壯士」,端坐人民大會堂俯首聽習皇訓話,國民黨竟把他當模範,保送立法院,以中國統戰論調論政,此次趁機又重彈疑美、降中的「和平避戰」。

朱立倫喊國民黨「親美」,退將立委卻指控美國居心「別人的孩子死不完」,要利用台灣打頭陣「拖垮中國」。

退將愛和平,應該是叫習皇「避戰」。戰爭威脅源自中國,台灣只是自衛,美國更不想戰爭。民主國家的「競爭」策略,要與共產體制和平競賽,中共怕被拖垮,放棄侵略就能避戰。

蔣介石當年想「反攻大陸」,美國只承諾協防,制止他「反攻」,這是「避戰」。在民主體制下,台灣問題是自衛,不是「反攻」,美國提供防衛軍備,並採取外交預防,軍事嚇阻,都是避戰之策。

如果台灣不自衛,而求美國防衛,那台灣心態才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美國協助台灣自衛,吳某竟罵美國,那是台灣養老鼠咬布袋;自衛旨在保障國家生存,不抵抗侵略不是「避戰」,而是投降。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景弘

王景弘
王景弘曾任《聯合報》記者、選述委員、駐美特約撰述、紐約《世界日報》編譯、《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以及《台灣日報》主筆。著作有《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杜勒斯與台灣命運》……。目前每週在《自由時報》撰寫〈鏗鏘集〉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