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樹下寫三千字

 

  近日學位論文議題熱燒,儼然成為選舉主軸。一些不曾寫過碩、博士論文者侃侃而談,幾乎人人都是論文專家。

  乞食講堂,我當然寫過碩、博士論文,發表過一些卑之無甚高論的學術論文,指導過碩、博士論文 (雖然數量少得可憐,我只指導過五篇碩士論文,一篇博士論文),以及口試過為數不多的碩、博士論文。

  1990年代初期讀博士班時,我找了熟悉電腦的朋友組雜牌電腦,弄個機殼,買了 CPU,記憶體自己買回來插上就用,硬碟亦然。作業系統從DOS 3.3用到DOS6.0,文書軟體從 PE2,慧星一號,用到天蠍星,我的博士論文就是用天蠍星寫的。1992年比較好的文書軟體是 Word 和Corel WordPerfect,但都只有英文版,不認識漢字,1992年8月初開始寫博士論文,用的是天蠍星排版系統 (當時另一個著名的 PC漢字排版系統是新柏泰)。1993年1月 Word 中文版第一版上市時,我的博士論文已接近尾聲,陣前換將乃兵家大忌,於是我繼續用天蠍星寫完博士論文,3月23日送交所辦公室,準備口試。

  1993年12月《新史學》擬改用個人電腦 (PC) 排版,找我處理版型,撰寫格式檔範本,我方始改用 Windows 系統。花了半個月讀Windows手冊,半個月操作Word手冊,再費時半個月寫《新史學》格式檔範本,1994年3月《新史學》五卷一期啟用我寫的範本排版,其間改寫過一次,一直使用到2022年仍然繼續。1995年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執行秘書王明珂兄之請,為該刊撰寫格式檔範本,並訓練三位助理編輯,格式檔範本使用到2022年仍然繼續。1995年膺康樂之請,幫遠流版新橋譯叢寫格式檔範本,此後出版之新橋譯叢皆以此範本排版。

  學位論文口試時,學生常為自己的口試稿沒有排好版辯解。有些論文連各階層的標題都不統一,土法練鋼加大字體,更換不同字體,連目次都無法用參考資料功能自動做。段首不空字,標題在該頁最後一行,形成孤兒寡母;缺少頁眉,注腳碼在行首,各種論文書寫怪現象,不一而足。

  各系所論文格式要求有別,我對部分系所訂定 12 pt 楷書為內文標準字甚是不解。楷書是一種不適合大量閱讀的字形,我們看大部分正式出版的書選用細明體就知道了。有些系所為了使論文看起來厚一些,內文用 14 pt 楷書,造成很大閱讀障礙。我設定的內文標準字是 11 pt,行距是標準行距 19.85pt (這是用量字表 0.7cm 換算出來的),我個人覺得最適合漢字碩、博士論文的字體。

  我的Word 格式檔範本有五階標題,內文、引文、注腳文字、圖標、圖說,寫學術論文該有的格式齊全,一般文稿更是小菜一碟。很多研究生寫論文前,沒有處理好這些基本格式,邊寫邊排,耗時費事,還排得一榻糊塗。如果寫好格式檔範本,論文開始打第一個字時,就已經排好版了,其他的只是內容問題。

  我常常建議學生截斷網路,到大樹下徒手寫三千字,用電腦打字或手寫。人難免有惰性,網路上抓得到的就抓,三抓四抓很可能造成抄龔。2011年杜維運老師過世,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通訊》找我寫一篇有關維運老師的漢學人物。我蒐集好資料後開始寫作,因網路有許多有關杜維運教授史學的資料,以及相關論文,我寫著寫著就上網抓資料,我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半小時之後,我關掉電腦,改用手寫,用鋼筆在稿紙上寫了47頁,請助理打字,我再增補資料和注腳。如果每個研究生都截斷網路,離開資料 (自己做的問卷和實驗資料除外),到大樹下徒手寫三千字,相信抄襲的事會少很多。

 

< 資料來源:吳鳴(彭明輝)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