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母語日談母語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二○○○年倡議,訂定每年二月廿一日為世界母語日,目的是向全球宣達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以避免地球大部分語言的消失。台灣的國家語言(原住民語、客語、台語)也面臨消失的危機,因此更應嚴肅看待母語教育。

蔡英文總統為響應世界母語日,日前接受ICRT節目訪問,分享台灣推廣母語的重要性及學習客語的經驗,鼓勵國人講母語,讓母語連結族群文化,團結台灣。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也接見去年全國台語演講比賽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無論是台語、客語、原住民語,都要說自己的語言,沒有互相排斥,而是多元包容,更強調語言斷文化滅的危機。

教育部依國家語言發展法做好準備,決定在二○二二學年度十二年國教中,全面實施母語教學每周一節,可惜有老師煩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校有困擾怕排不出教學空間,校園顯現異常焦慮現象,表面上認同母語教學,卻講出種種困難的理由,這些說法在廿年前,當時小學首次開辦母語課程時也是相同的理由。

回顧二○○二年台灣首度在小學實施母語教學,教育部檢覈考試錄取三千名母語師資給各國小聘任,但是各國小以上述理由不動如山,即將開學前,當時寶島新聲廣播電台台長張素華,委託世新大學做各國小的聘任意願調查,顯示抗拒母語教學的心態嚴重,新聞部主任謝德謙出面邀請五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說明實際情況,會後再赴教育部與黃榮村部長協商,隨後教育部發文給各國小,要求各校執行聘任母語教師,否則將會議處失職的人員,這時各校才開始聘請。如今教育部都規畫好國、高中母語課,建請第一線的教育人員,配合國家政策,落實母語教學。

歐洲各國語言不盡相同,為方便往來,每人都需要學習多種語言,已成常態。台灣客家族群會講客語、台語、華語的人,在各行各業都較有傑出的表現,顯示通曉多種語言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用在地語言教育下一代,放諸四海皆準,學習多種語言更能訓練腦細胞的轉換能力,年輕人出社會後,無論就業或創業適應力、溝通力也更強。

國家語言發展法是立法院三讀通過具有法律效力,依法實施母語教學,期盼教育界能夠體認事實,更要有寬闊的心胸配合政策,讓下一代更具競爭能力,共創和諧多語的國家。

(作者是台灣北社副社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