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稱英系?

既然民進黨無法解散派系,就得面對這個包袱,承擔大家對派系的批判。(資料照)

既然民進黨無法解散派系,就得面對這個包袱,承擔大家對派系的批判。(資料照)

民進黨內的派系,有其自創黨以來的歷史因素,二○二一年看這個問題,無法迴避箇中的現實性,但一定會要求這類政黨內部的次級團體,所有的行動必須符合現代政治的標準與需要,如果背離太大,絕對引人側目,甚至會連帶造成外界對整個政黨的惡感。

既然民進黨無法解散派系,畢竟二○○六年經過全代會正式通過提案,仍然可以立即死灰復燃,早已證明這對民進黨人來說是個笑話;民進黨就得面對這個包袱,承擔大家對派系的批判。首先,派系相互的拉幫結派、呼群營私,限制了從政人才的參與動機及發展機會。就有年輕黨員描述,一入民進黨,立刻就有派系同志前來接觸,爭取加入運作,若希望維持獨立性,很容易成為孤鳥或邊緣化,不是壯大不易,就是備受掣肘。

其次,早期的民進黨派系尚是以理念與議題結盟,例如美麗島系、新潮流系、福利國連線,後來逐漸改以黨內山頭為名,例如扁系、謝系、菊系,乃至現在的英系,令人聞之,目標與視野大為限縮,似乎是退化,不會被認為是進化。

人生在世,不免名利二字,政治權力做為稀有資源,局中人更是爭名奪利,只是政治家要爭大我的大名大利,政客在爭小我的小名小利,我們不寄望人人都是捨己為人的政治家,但是大可設置優秀政治工作者的基本門檻,那就是任何的小名小利必須要服膺在集體的大名大利之下。換言之,就是爭名奪利的理由,要能夠說服選民同意此小我乃與大我得以兼顧,若此即可取得行事的正當性。

這次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的主張,進而得以取得民進黨的府院黨從政者認可,準備要展開修法付諸實現,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此一倡議在「大我」上說得通,除了各種團體所做的在地民調為後盾之外,以竹科做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鎮,要進一步壯大護國神山產業的新階段發展,得以克服地域、法令、土地、財政、資源等等的既有限制,「大新竹」的概念確實有其願景。

同樣的,反對的幾方,知道縣民與市民的多數意向,也不敢太拿「小我」的利益衝突做為直接否定的原因,一定要想方設法,從「大」處著眼,於是接下來就是一個誰有能耐爭取各方理解,誰就比較能遂願的過程。

政黨與政黨之間,在單一席位下,是零和關係,正反交鋒,非常正常。這次予人較大「異感」的是民進黨內部,大家看到派系的角色出現了,這從蔡英文召集的官邸會議名單,可以逐位點名,一覽無遺。若有派系遺漏邀請,也會馬上擺譜讓你知道。所有這些被溝通的派系,在會中或會後,各陳派系之「我要」,本無可厚非,套句那老話,誰不爭名奪利?政黨也不該成為一言堂。

但是掛名或被掛名為「英系」者,就不同了,他們之所以格外受到媒體關注,在於既是英系,不就是對外定位以蔡英文為核心?怎麼蔡英文發布新聞稿說已達成共識,卻有英系以言行對外示意:沒得到我的共識?還要蔡英文一再電話安撫,把英系搞成等著蔡英文來電的系?

「打著英系反英文」,混淆選民認同,其實是為大忌。基於政治誠信,何必再稱英系,不如正名,回頭做自己,才是光明磊落!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