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作者指出,真正從起跑線就開始「贏」的是日本孩子。他們首先贏在做人的品德和教養上。示意圖/擷自SBS影片

作者指出,真正從起跑線就開始「贏」的是日本孩子。他們首先贏在做人的品德和教養上。示意圖/擷自SBS影片

 

前三篇專欄,我寫的都是日本與美國比較,強調日本的獨特性,那種由日本傳統文化所塑造的國民性。在這個塑造過程中,教育至關重要。而這一點,尤其和當今的美國有很大不同。

美國左派風潮非一日之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左派勢力基本控制了美國的教育,從孩子階段就灌輸左傾意識形態,培養(毒化)出一批批的「美式紅衛兵」、左瘋繼承人。最近美國左派民主黨在國會提出「選舉改革法」,其中就有把投票年齡降至16歲,因年齡越小,越容易被洗腦、被欺騙,從而成為左派票源和力量。美國甚至在幼兒園階段就對孩子傳播「變性」是「自由選擇」這種荒謬教育,甚至要改變男、女的代名詞「他、她」等。

美國的保守派當然知道爭奪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很難戰勝左派,因有三大劣勢:第一,即使父母在家裡用傳統價值教育孩子,而外部左派掌控的教育界、新聞界、影視界等,人數成千上萬。兩個父母對付百萬左派,數量上不成比例。第二,孩子在家除睡覺外,僅早晚與父母在一起,白天基本都在學校和課外活動,被左派老師引導(老師多數左傾,美國教師工會是最左的團體之一);所以在影響孩子的時間上,父母又是弱勢。第三,左媒無所不在:除學校外,機場、旅館、商場等幾乎所有面向公眾的電視,都是播放嚴重左傾的CNN等,話語權被左派以絕對壓倒多數佔據。所以,僅在人數、時間、媒體這三點上,家長處於很大的劣勢中。保守派父母在家裡對孩子的傳統價值教育,很容易被外部左翼的汪洋大海淹沒。更別提那些本身就是左派的父母,還有眾多連左右派都分不清、也不懂的家長們,尤其是移民。這種現狀下,左派俘虜孩子輕而易舉。

日本父母最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而日本在教育方面則走了一條確保傳承傳統的獨特之路。中國當今有句很火的流行語,叫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意思不錯,要孩子小時候打好基礎,讓人生的「賽跑」從起點就有贏的條件。但中國人追求的贏,基本限於「技能」的贏,而不是品德、教養和正向的人生觀。而且中國人溺愛孩子(一胎化惡果),相互攀比(誰更有錢有勢),加上所謂愛國主義教育(其實是愛共產黨、愛獨裁領袖)的政治毒化,事實上,中國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已「輸」了。

真正從起跑線就開始「贏」的是日本孩子。他們首先贏在做人的品德和教養上;那是一種沒有意識形態的、人類古往今來認可的傳統價值下的品德和教養。這種贏,源於日本獨特的教育理念和實踐。

人們常說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強調三歲之前得到的教育和熏陶之重要。而這個階段的教育只能來自父母。在日本,很多女性生育時都辭職,回家當全職媽媽,以求最大限度對孩子「三歲」期間的哺育和教育。在越來越競爭激烈的社會,辭去工作要很大的決心。少了一份薪金收入的同時又增加一個嬰兒,經濟負擔頓然加重。但日本父母認為,錢「丟」了,將來可以掙回來,而孩子這三歲期間的教育沒能跟上來、「三歲看大」這決定性的年齡段沒打好地基,將來孩子長大出了問題,那就多少錢也「買」不回來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父母是世界上最有「數學」頭腦、最有「高瞻遠矚」眼光、最懂價值投資的。

日本教育學家認為,孩子三歲之內更多時間和母親在一起,會更有安全感;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哺育和教育,以後會更少反叛心理和人格。心理調查顯示,那些小時候沒得到充分母愛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反社會人格,更易暴烈暴戾,甚至成為犯罪分子。有位中國母親曾就中日孩子教育問題在網上評論說,「我認識的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從小都不是父母帶大的。」

日本孩子在三歲內就被父母教育禮貌、感恩等等,甚至從小就被熏陶日語獨有的「敬語、自謙語」等也加強了那種禮儀文化。孩子在用餐前後,都被教育要感恩,而且從小就被要求中國俗語說的「站有站樣,坐有坐樣」,自律、規矩。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讓孩子所謂自由發展,結果很多情況下縱容了各種惡習。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不懂事,如果隨孩子自己決定,就等於在一張白紙上隨便塗鴉,那麼塗得一塌糊塗、一片狼藉就不奇怪了。日本人把好了三歲內孩子的第一關,就為其奠定了一生至關重要的人品地基。

孩子三歲後,可送保育院,那裡的教育和日本父母的家教基本一致,仍然繼續禮儀、禮貌、誠信、感恩等,但多了合作、團隊精神、關心和照顧他人感受等教育。然後是幼兒園,進一步強化上述的品德教育。從小學階段開始,孩子則被教育的,更多是獨立、自立、自強等今後在社會上生存的基本素質。建立在幼年培養的禮貌、感恩、關愛他人這塊地基上的自立自強,和自私自利則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日本小學的午餐也是訓練孩子自立、自強的重要環節。示意圖/擷自Cafcu影片

 

「日本學校的午餐」味香全球

日本小學生上學,學校禁止父母開車接送,除非有特殊狀況,還要事先向校方申請。六、七歲孩子背著大書包獨自去學校,全日本如此。媒體曾拍到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是自己背著書包獨自去學校。而中國孩子們卻在攀比誰的父母接送他們上學的車更高級。

孩子獨自去上學,路上出事怎麼辦?日本在這方面有精心設計:1,開學前,家長被學校安排熟悉孩子的上學路線,走哪條路都有嚴格規定,以減少出事或交通意外可能。2,孩子要按路線上學,放學回家路上不許去商店或其它任何地方,必須直接到家,脫掉校服後才可自由活動。3,如有情況,孩子書包上有報警按鈕。4,有市民和商家組成的「110自願援助孩子隊」,孩子上學路上,沿途都有110可支援。僅大阪,就有14萬商家和住戶參加這種110計劃。整個日本社會形成一個巨大綿密的保護孩子網。所以小學生獨自去學校在安全的前提下,培養了自立、自強、自律的心理素質。

日本小學的午餐也是訓練孩子自立、自強的重要環節。按規定,校長和老師要和孩子一起用餐,吃同樣飯菜,而且校長要「先吃」,以防食物有毒。飯盒是孩子們自己搬來,餐前孩子們要感謝廚師,感謝老師和校長。飯菜不管是否喜歡,都要吃掉,絕不可浪費。餐後孩子們把食品盒拆開、按垃圾分類,然後清洗碗筷、刷牙(日本孩子書包裡都有牙具),然後集體清理餐桌和地板等。再相互致謝、致敬,整個午餐才結束。這樣日復一日地重複,就使日本孩子養成了一種習慣:尊敬、禮貌、尊師、勤勞、團隊精神等。澳洲記者曾採訪並錄製了8分鐘的「日本學校的午餐」(https://youtu.be/hL5mKE4e4uU ),觀看人次超過3300萬。中國人看過直呼:「他們在培養公民,我們在培養公主!」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更高級

日本孩子不僅從小被教育禮儀、規矩、自律、誠信、感恩等,還被教導「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不僅是一種行為規範,更是全民性的道德修養,是日本不同於全世界任何其它國家、最有特色的文化傳統。在公眾場所,日本孩子都是靜靜的,不大聲喧嘩,更不哭鬧,也不亂跑,因為早被父母教育「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孩子如果忘了,父母會立刻提醒,告訴這會給他人「添麻煩」,同時向周圍的人說「對不起」。日本有一億多人口,「對不起」這句話恐怕每天得被說幾十億遍,成為日本被公認是全球最禮貌國家的一個符號!

英國《金融時報》駐東京記者皮林(David  Pilling)寫了本《日本:生存的藝術》,其中說,「日本人在做每一件事時都執迷於準時性、禮貌性、整潔性,以及絕對的嚴肅性,讓我感到驚詫。」日本人經過嬰兒、童年、少年等奠定人生基礎的禮貌、禮儀、感恩、守時、敬業、誠信、榮譽、恥辱感等等教育後,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就和美國人、英國人,尤其是西方左派不同了。例如東京御茶水大學數學教授、散文家藤原正彥2005年出版的《國家的品格》(暢銷200萬冊)就非常強調日本的傳統文化價值。他說在英國做研究時,看到一位知名的劍橋教授竟然用裂口的杯子稀哩呼嚕喝茶,感到驚愕。而在日本,教授身份的人不可能用裂口杯,更不會發出「呼嚕呼嚕」的喝茶聲。這種不顧身份的行為,連日本小孩都做不出來。他說「日本有茶席,我們把每件事都變成藝術。」固然有些苛刻,但反映一種對規矩的要求。

日本犯罪率是美國二百分之一

藤原教授可能少見多怪,如果他看到堂堂美國總統歐巴馬竟在白宮把兩條腿翹在辦公桌上,仰倒在沙發椅裡聽下屬匯報工作,可能會驚愕掉下巴。但這種毫無規矩和自律的舉止,現已成為美國左派的時髦。在名牌大學,就有穿短褲、露腿毛的教授給學生授課。

有人觀察到,在國際談判中,西裝革履的代表團一定來自日本。他們認為,穿得正規整潔是對他人的尊重。像日本女性,出門都要打扮、穿著整潔漂亮,主要不是秀自己,而是尊重他人。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就對這點感受強烈,對朋友說,怎麼街上的日本女性好像都是要去參加婚禮?她們不僅穿得賞心悅目,而且舉止典雅。這和當今那些不知羞恥、到處跳醜陋廣場舞的中國大媽們形成兩極!

日本孩子獲得的獨特品德教育,傳承了日本獨有的傳統和文化,成就了當今這個不僅繁榮,更是全球最文明國家的日本!中國的經濟總額近年超過了日本,但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英國和法國經濟的總和。別說跟腐敗專制的中國比,即使和歐美比,日本在治安、服務等方面都超過他們。日本人口是澳洲的五倍,但犯罪率是澳洲五分之一,是美國的二百分之一!這與日本人從幼年起的哺育和教育方式一定有直接關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日本學校的午餐」影片

——原載台灣《看》雜誌2021年11月號

< 資料來源:《民報》【專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