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報復性罷免」逆流

 

立委陳柏惟罷免案上週末通過。陳柏惟是台灣基進黨唯一一席立委,一向標舉抗中保台,因此罷免案由地方政治的對抗,迅速升溫為藍綠、甚至中國與本土陣營較力的戰場。不可諱言的,罷免案的通過令人遺憾,卻也凸顯了吾人必須嚴肅面對的諸多課題。尤其,執政者若不能由此案得到教訓,迅速修正罷免門檻過度寬鬆,以遏阻報復性罷免逆流,並在四項公投案一改保守、消極態度,積極迎戰,則台灣民主之遠景,恐怕仍陰霾密佈。

陳柏惟當初以小黨提名之姿,單槍匹馬向地方實力雄厚的顏家挑戰,創下令人驚嘆的戰果,當選立委。然而,任期不到一半便遭罷免,恐怕也是始料未及。陳柏惟為人處事,外人難以公允論評,但其一貫高亢、鮮明的抗中聲音,自然成為紅藍勢力的眼中釘,加上基進黨又是初涉政壇的小黨,地方派系更急欲重新奪回政治地盤,故而種下多方人馬聯手封殺的危機。由此看來,陳柏惟遭到罷免,泛綠陣營在「尊重選民抉擇」之餘,應該深切檢討罷免案帶來的負面衝擊,方可改正制度缺失,真正落實民主。而觀察陳柏惟罷免案的重要面向︰首先,這是一次典型的報復性罷免。如此論斷可印證於多數罷免理由與被罷免人的問政表現無關,而是指控諸如「搞意識形態」、「三毒立委」等,連台中空污都扯到一介立委身上,而不是指責該為空污負責的地方首長。推動罷免者甚至翻出十多年前的陳年舊案,進行人格謀殺。尤有甚者,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將此案視為上任後首要任務,傾全黨之力圍剿,完全流露以大欺小的政治霸凌。甚至,中國央視也在節目中說三道四,下指導棋,顯然有意藉由島內協力者之手,鏟除「抗中保台」的指標性立委。凡此顯示,陳柏惟罷免案是一連串「報復性罷免」的重要環節,而操盤者包括地方派系、藍營與中國。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共下指導棋成功,更會強化其建立一種新的對台統戰模式,協同島內各路協力者,以台灣內部議題為管道伸入黑手。

立委陳柏惟昨出面謝票,親切地抱起支持者的小孩。(記者陳建志攝)

 

 

其次,此案更凸顯了現行罷免制度的缺失,已危及民主政治的正常運轉。罷免本是一種民主選舉的自我修補機制,針對違法貪腐與背棄政見承諾者,經由罷免予以懲罰。然而,選罷法前次修訂,卻因部分政客迎合民粹,大幅放寬罷免門檻,而種下如今報復性罷免的亂源。選舉的功能︰一方面確保「少數服從多數」,亦即選票較多者為勝選者;一方面也落實「多數尊重少數」,因此設計保障名額、複數選區、政黨代表制,以保障少數與弱勢的權益。但依現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規定,則同意票數大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罷免案即可通過。如此一來,便會發生兩種情況︰其一,罷免乃是一種仇恨式的政治動員,一般狀況是同意罷免者的投票意願較高,而不同意罷免者投票意願較低,因此可能發生同意罷免票數低於當選票數,卻能罷免成功的詭異現象。事實也顯示,在單一選區的罷免案,只有韓國瑜罷免票多於當選票,凸顯罷免案符合多數民意。而陳柏惟當初的當選票數為十一萬多票,卻遭到七萬七千多票數罷免,可見低門檻在單一選區容易發生這種「少數否決多數」的反民主案例。此外,在市議員之類的複數選區,多數欺凌少數的情況更加嚴重,因為小黨、弱勢團體原只須取得比例較低的選票便可當選,但現行的罷免規定卻讓無大黨奧援的複數選區當選人,可能遭到選區內非原支持者聯手罷免的命運,而剝奪其發聲的管道。總之,現行罷免制度反映了兩個嚴重違背民主精神的矛盾現象︰「少數否決多數」與「多數霸凌少數」。而這又成為操弄報復性罷免容易得逞的癥結。

易言之,此次罷免案是一種報復性罷免,國人不能忽視它對台灣民主的破壞。令人憂心的是,國民黨朱主席在陳柏惟罷免案立下首功後,已將矛頭指向另一名本土色彩濃厚的立委林昶佐,以及年底的四項公投案,可以預見未來政局仍將動盪不安。此刻,執政黨必須擔負起撥亂反正的重責大任。一,治本之道在於修改過於寬鬆的罷免規定,方可徹底遏阻報復性罷免的惡性循環。二,對於反對陣營無視國家整體利益,把公投視為倒閣操作的非理性作法,必須主動出擊,向民眾清楚說明政策的內涵,尤其開放美豬進口、三接案,對國家、民眾利益的重要性。如此,政府才能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對抗紅藍的內外夾擊、興風作浪,帶領台灣走出仇恨對立的惡性迴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