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灣人是怎麼看台灣語言

「台語(或客語、其他台灣語言等)講得真好」,這句話表面上是一種稱讚,但背後卻是一種荒謬,也是一種民族的悲哀。台灣人講台灣話本應理所當然,可有人聽過香港人之間互相稱讚對方香港話講得好?

香港在台灣的戒嚴時期,雖然屬英國管治之下,但英國人並無意以英語取代廣東話,使得香港社會仍然是以廣東話為主,英語則為商場或官方場合的語言,不但讓香港人成為普遍都具雙語能力的民族,更能讓廣東話得以自然發展,創造出很多屬於香港自己的語言,發展成為與廣東話有所差異的香港話,甚至有自己一套書寫系統,令溝通及語言教育變得更容易。

可惜,台灣本土語言則沒有那麼幸運。政治上的壓迫打破了母語這種理所當然的家族傳承,台灣雖然仍然是台灣,但家庭語言跟社會語言卻被外力強行拆開,更可怕的是當權者對本地語言的百般醜化、踐踏、歧視,務求要全面以華語取代台灣的語言,破壞了整個社會的語言環境,讓語言不但難以傳承,更阻斷了語言的自然發展,甚至讓語言步入消失的危機。筆者是來自香港的新台灣人,台語的教材並不好找,還會有即便學會使用羅馬字或白話字,但台灣人卻反而看不懂的奇怪現象,而且語言的斷層導致了台語的詞彙貧乏,只能以華語或其他語言取代。

然而,更讓人遺憾的,是台灣社會並沒就國家的語言發展達至普遍的共識。語言並不只是一個溝通的工具,它同時是文化的載體、也能改變使用者的思考模式,也就是為何同一語言的國家民族性與文化通常較為相近的原因。語言之間沒有高低之分,但有些語意確實無法準確地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而既然台灣不同語言的存在已成事實,我們應該做的是更積極地修補歷史對本土語言所造成的破壞,同時維護小數語言的發展,讓台灣變成一個真正的多語國家。

可是目前的台灣,連立委陳柏惟在國會上以母語質詢也能成為了一時的熱話,試問豈有一個國家能像台灣一樣無法在台灣的官方場合使用本地人的語言來執行公務?更遑論還能因為使用語言的爭論而模糊了質詢內容的焦點。

日前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中)欲以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資料照)

 

反觀香港的立法會議員是能用英語及香港話來作質詢,不會有人因為使用了英語或香港話就被認為是故意刁難或作秀,因為那是作為一個香港官員最基本具備的語言能力(靠親中賣港上位的不在此限),難道台灣不能做得到嗎?台灣人,請不要讓自己的語言消失好嗎?

(台灣基進宜蘭黨部主任,原籍香港)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