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戴奧運奪銀談起.....

 我有一個老同事,她是標準的一日球迷,大比賽期間才會關注體育,我告訴她,小戴長期高居世界第一,但奧運奪金,世界排名只是參考,這期間變數太多,平常心看待就好,不要太過期待,否則失落會很大,但她卻很不以為然,她覺得小戴實力世界第一,奪金當然實至名歸,我當然也希望小帶奪金,但要在奧運奪金又是何其困難。

首先你當然要有奪金的實力,沒實力也不可能有運氣,其次,奧運四年才一次,你要確保在奧運的那一年的七月,你剛好處於身心體能的高峰,沒有傷痛,最後,老天也在那個時間眷顧你,天時地利配上人和,才可能登上大殿堂,楊傳廣、紀政在最顛峰的時期橫掃世界,但也只留下奧運的一銀一銅,然後當我說,不要講羽球,講網球大家都聽過的大明星,費德勒、喬柯維奇、莎拉波娃、辛吉絲、小威廉斯....,這些人都是網球赫赫有名、呼風喚雨的大人物,竟然沒有一個人曾經奪下奧運網球單打金牌,就連奧運高舉聖火最後一棒,剛從球后下莊的大阪直美,這次奧運連八強都進不了,你就知道要奪金牌真的是聽天命的。

中國的體育發展政策,直接擺明要以奪金為目標,其實我們也是以這樣的目標為發展,強國強身只是隨伴的目標,如果是這樣,那麼體育的發展就必須要有所取捨,以台灣的環境,就必須在能發揮個人天才式的種目,團隊競賽就別去想了,團體球種就當運動員休閒活動就好,台灣足球隊,就算放一個梅西或C羅進來,不要說世界,連亞洲要拿冠軍都不可能,台灣棒球世界排名高居第二,連我們自己也不相信這個排名,原來這個排名是連三級棒球一起計算的,世界第二的排名就沒有太大意義。

既然是要以奪金為目標,那就要去想,投資一支奪金足球隊,跟投資一名奪金跆拳道選手,投資成本可能是百倍千倍的差異,於是目標放在個人競技,期待有個天才小選手冒出頭,然後再重點培養,小戴就是這樣被認養出來的,有些競技平常就有巡迴賽、聯賽,選手有比較固定的收入,像費德勒這種等級的選手,奧運不過是榮譽而已,他怎會在乎什麼奧運獎金,但很多項目,選手只能靠大比賽賺獎金,像跆拳、空手道、射擊、舉重、射箭、划船之類的,奧運亞運獎金對他們有相當誘因,要搞奪金部隊,自然就要從這些種目發展,而且投資成本也不會像棒球、籃球一樣是天文數字,我們的體育大人也很了解,但執行的是單項體育協會,政府的功能不過是在撥補助款,他們怎麼運作,其實政府管不了太多。

嚴格說體育競技絕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活,還是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學問,比較起來,中國那種一條鞭式的嚴格發展,的確有比我們更強的奪金效益,從諶龍羽球奪銀被罵,而陳雨菲奪金也照樣被罵,大概就知道強國比我們務實、現實,當然也比我們更殘酷,只是我們要走到中國這樣地步嗎?

看奧運女子滑板,全場都是十來歲的小女生,贏了歡呼、輸了含淚,不同國籍的運動員會互相擁抱打氣安慰,奪牌要靠自己努力,努力之餘,不要忘了快樂享受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排名是一段期間比賽的積分累積,小戴實力強,所以長期高居世界第一,但巡迴賽一年超過十場,加上正式大比賽,就算高居世界第一,也不可能每場都奪冠,奧運等同巡迴賽的一站,只不過這一站大了點,關注的人多,進入八強的都是巡迴賽的老對手,大家本來就互有勝負,球后小戴自然勝多敗少,奧運奪銀,基本上還是維持球后的水準,已經很不簡單了。

 仔細觀察小戴,其實她已不在顛峰,里約金牌西班牙馬琳,因傷休息很長的時間,復出後連續兩站跟小戴爭冠,小戴卻連敗兩站,雖然第三站小戴擊敗馬琳奪冠,但已經是警訊,東奧因為疫情延了一年,比賽也少了,連調整的空間都沒有,這次硬上,能夠撐到金牌戰,已經足夠謝國人了。

< 資料來源:外獨會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