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總量管制」思維

 

政府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來移民、婚姻移民,不妨參照美國建立「總量管制」,逐年觀察移民人數變化,給予不同的配額,不宜放任過度集中於某一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性質移民。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政府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來移民、婚姻移民,不妨參照美國建立「總量管制」,逐年觀察移民人數變化,給予不同的配額,不宜放任過度集中於某一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性質移民。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從2020年初開始,被統派政客以及媒體炒作長達半年的「小明事件」,曾是引發廣泛討論熱門話題。然而當時各方爭議重點,仍是蔡政府所採防疫規範是否公正合理,未見有人深入探討事件根源所在,亦即何以會出現這一小明現象。

所謂小明,原是一特定兒童,後乃成為一種統稱,是因受防疫限制被迫滯留中國,台灣人與中配所生幼年子女之代名詞。

小明事件之緣起,大致多是眾小明跟隨中配母親到中國探親,武漢疫情爆發後,因受嚴格防疫規範而暫時不得返台。統派媒體即據此大發議論,以人性、人道、人權、親情等大道理,指控蔡政府冷漠無情。統媒不惜使用「骨肉分離」、「心如刀割」煽情言語,以及秀出幾幅明爸明媽跪求泣求「感人」圖片以為佐證。馬先生等重量級人物,也紛紛加入戰局發表聲討蔡政府檄文以助聲勢。

而在支持蔡政府一方,則是指出武漢疫情凶險不說,中國資訊封閉,外人也難知其疫情嚴重到何程度,如果貿然放任眾小明,以及其他滯中台灣人返台,台灣或有可能成為另一武漢,所以嚴格執行對中防疫規範並無不當。而這一觀點是從國人安危出發,應是更能令人認同。

然而儘管雙方爭論激烈,一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聲中,多數國人似未注意到一樁無可反駁論據之存在。假定各位明爸當初不娶中配,今天即不會出現這一小明現象,統媒所描述各種慘狀也不致產生。

去年6月18日,《中國時報》秀出一幅圖片。一位中配雙膝跪地,手舉標語牌「跪求您讓我的女兒回家吧」。其情或許確實可憫,但當初台灣丈夫若未娶這位中配,這一家庭也不致面臨今天困境。(該中配所說女兒,是她和前往中國丈夫所生。中配能帶來前段婚姻兒女,似也容易形成移民漏洞。在中國一般證件都能造假,誰能確定所謂前段婚姻兒女確是親生?)

小明事件,牽扯出一起耐人尋味現象。為何有如許眾多台灣人選擇迎娶外配,而尤其是中配?

正視外配與本地文化相容問題

依據本年元月27日《自由時報》所載,目前在台外配約56萬人,其中中配約37萬(約佔66%),越配約11萬人(約佔20%)。另又報導內長徐國勇聲稱,台灣所謂新住民亦即外配及其子女已達100萬人以上。

台灣總人口約2300萬,而外配即已有約56萬。若是依此比率推算,日本人口約為台灣之5、6倍,美國則約為12倍,所以兩國外配人數應分別是300萬以上和670萬以上。但兩國是否有如許眾多外配加盟?台灣外配現象是否很突出也很奇異?

台灣男女人口比例並未失衡。一般國人除非自身條件極差,娶一位本國配偶應屬不難,而居然有如許多國人選擇近似盲婚娶外配?難不成國人凡事講究流行,即連婚姻也不例外,近年來正流行娶外配?

數年前台灣曾發生一起所謂搞軌疑案。當事台東李家至少也是小康,次子李雙全身心正常外表不差,娶一位本國太太應不困難,然而他反而先後娶來兩位越南女性,心態確很費解。他難道不知這類盲婚或異國婚姻必然是困難重重?這也正是一樁相當普遍現象之一案例。

近年來台灣風行各種進步價值,所謂多元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各路外配也稱新住民才是政治正確。而在這一「時代潮流」之下,種種美化、理想化「新住民」言論,自也層出不窮,構成美麗圖案。

有云外配飄洋過海嫁到台灣,有冒險犯難開創精神,能將優秀因子傳給第二代,有助台灣人口品質。有云外配遠嫁而來,相夫教子協助家庭經濟,所以不是外人而是我們的家人。也有云外配之來是嚮往台灣的制度與生活方式。

上述種種論述確很悅耳中聽,但也掩遮不住一樁不甚美好現實。嫁來台灣外配多是出身貧苦低收入家庭,本身也欠缺良好教育基礎。而台灣男性和外配的異國婚姻,也多不是出於志趣投合或一見鍾情,而是存有濃厚醜惡買賣色彩。這類婚姻,恐無助於維護台灣形象,更無助於提升台灣人民素質水準。

以上述李雙全娶越妻為例,他前後所娶二女,一名阮氏嬌兒,一名陳氏紅琛,兩人皆是越南貧苦人家女兒。兩段婚姻之完成,應也皆是倉猝「成交」,未曾經過正常介紹交往、求婚等程序,更談不上是否曾顧及二女意願,性質如何可想而知。這一類型婚姻,是否值得國人鼓勵縱容,執政當局又是否適宜大內宣予以美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娶中配的眾多小明爸爸,有無想到可能牽涉是國安危機?中國畢竟是意在併吞的敵意國家。如果你娶來的中配黨性堅強,時時不忘祖國統一大業的黨的好兒女,你是否再為自己國家迎進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進行種種摻石頭挖牆腳活動?

國人多少應有些危機意識。誰可曾見以色列人沾沾自喜迎娶大批伊朗或伊拉克外配?

2016年6月16日,《自由時報》曾發表一篇名為「從多元與民主的角度看中配問題」社論。文中除提及黨性堅強中配,嫁來台灣後致力串連發展地下黨之外,文尾並提出一項深具價值建立,認為政府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來移民,即使是婚姻移民,也不妨參照美國及其他國家方式,建立「總量管制」體制,逐年觀察移民人數變化,而給予不同的配額,不宜放任過度集中於某一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性質移民。

《自由時報》這一「總量管制」建議,恐很值得當道認真考慮採納。以鴨子滑水方式,不動聲色耐心製造質緩以至量變,或正是柔性併吞眾多策略之一,可不懼哉。及早防範,方能杜絕蟻穴潰堤之可能。


小明事件,牽扯出一起耐人尋味現象。為何有如許眾多台灣人選擇迎娶外配,而尤其是中配?圖/擷自公視新聞資料影片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