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娜娜事件 冰山一角

 

近幾個月來,台灣連續爆發國家認同危機,政府、國人都必須嚴肅看待其可能導致的國安問題。國家認同是國家立國的根基,根基不穩,政治必亂,不可等閒置之。

鬧得風風雨雨的歐陽娜娜在北京十一國慶高唱「我的祖國」即其中之一。在海峽論壇公開表態「我是驕傲的中國人」的原住民台青楊品驊是其中之二,繼之而來的有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九月廿九日於陸軍官校在台復校七十週年大會上公開表示「我不曉得我們今天的戰力是什麼?恐怕是零」。一個多月前福州舉行的「海峽青年雲上峰會」,據稱兩岸共有十餘萬青年透過線上和線下方式參與,盛況空前。

問題是,這些國家認同的乖離只是個人信仰的問題嗎?有一位市長說只是冰山一角。的確,浮在水面上的冰山底下,必有體積大於十幾倍的冰塊在水平面下支撐其存在。換言之,國家認同的個人表態之所以會層出不窮,是因為社會上已瀰漫了足以讓他們紓洩的底蘊與條件,底部的冰塊越大,所突出的冰山越多。

回顧近幾個月的社會氣氛,我們不難發現整體社會的國家認同正向「中國」擺回。而統派媒體及政府的不作為,正是這冰塊迅速大型化的主要結冰器。如對歐陽娜娜的十一國慶演出,國內名嘴說「少逼藝人表態,換個角度也是台灣之光」,陸委會也順水推舟,收回罰款的論調。日前,政府公告的「科技偵查法」草案,也因藍色政黨之反彈,草草收回,虛晃一招助長促統認同中國的氣焰。今年六月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十年大限,藍媒大炒特炒說ECFA帶來多少關稅減免利益,還指民進黨政府也在擔憂ECFA被終止的經濟衝擊。現在所有統媒都硬拗說「蔡政府官員還低聲下氣要求切勿終止協議」,把過去(二○一四~二○一六年)的反ECFA予以妖魔化。對此,到現在政府經濟高官仍然三緘其口,等於默認。結果是「融中派」急遽上升,針對「兩岸交流」有五十八.一%民眾認為應加強,只有廿二.四%認為「減少交流」,即使是泛綠選民也有四十四.五%主張應加強交流,顯然冰山底層的冰塊正在膨脹,國人的「國族認同」迅速向中國傾斜。

奉勸政府,綏靖主義絕不適於兩岸關係,中國對台只有得寸進尺,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併吞台灣。據報辱罵蔡總統為無知無智的陳廷寵,還在主導台商學校,年領六千萬政府補助,陸委會的回應是「補助學校與個人的不當言行並無直接關聯」。話說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陳廷寵的台商學校不會成為「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搖籃。若政府再繼續對此「和稀泥」下去,泛藍之班師回朝將不會是遙遠的事。

(作者是前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黃天麟

黃天麟
1929年出生於澎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 曾任第一銀行董事長、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策顧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