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中國用詞的侵門踏戶

猶記三年前去機場申請快速通關的時候,在系統上看到了「點擊」兩個字。基本上在台灣,原本對應的用詞應該是「點選」、「點一下」,在其他場合還有「點閱」。當時心裡就覺得:為何我們台灣政府單位,要使用中國的用詞?

會想到這件事情,是因為最近政府振興券除了三倍券之外,各部會亦推出了不同的方案。在申請農遊券的時候,再度看到了「點擊」;客庄遊的LINE底下寫「智能客服」,台灣一般會使用「智慧型」而非「智能型」;更新藝Fun券的app時,看到了「優化調整」,台灣一般會使用「最佳化」而非「優化」。

面對中國用詞入侵時,常有人說「語言是會進化的」、「這是語言流動」、「為何你們不反對其他國家的用詞入侵?」但實際上中國從過去就不斷想要併吞台灣,並用了許多方法。近年來的中國用詞突然多了起來,這真的會讓人擔憂,像前一陣子竟然有學子在聯絡本上用「公安」來稱呼台灣的警察。

事實上,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而它們又與認同有關。不然為何從古至今,海內外都有政權不斷地想要消滅母語、文化,進而達到改變他人的族群認同?舉凡威爾斯母語在十八到二十世紀初遭到英國政府打壓、日本曾對琉球群島、九州、東北地方祭出「方言札」,而台灣過去戒嚴時代更有講母語就遭到罰錢甚至掛狗牌的處罰,這些都是企圖消滅母語的行為。

很多用詞,我們台灣原本就有既有的詞彙,為何要選擇一個處心積慮想進犯我們的國家的用詞?甚至認為「又沒差」、「不要太意識形態」。希望政府能夠以身作則,莫再使用中國用詞了,不然溫水煮青蛙,「反正都是華語又沒關係」到最後恐會變成「反正都是中國人,有什麼關係」。

(作者從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