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消失的優美台語

不久前,立法院游錫堃院長建議大家可以思考將「中醫」改為「台醫」,一時間引起諸多討論,也許這個新創名詞太超出大家的想像,確實很難一時得到接受,不過游院長卻點出一個背後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此時大家應該來搶救已進入加護病房、奄奄一息的台語。

這使我想起我小時候,當時台語還很普遍,我只聽到台語用「漢醫」(hàn-i)、「漢藥」(hàn-io̍h)來講中醫和中藥,直到念中學的時候,「中醫」和「中藥」才在台語中冒出來。這是因為在 1949年 (民國38年)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被共產黨打垮,整個國民政府逃難轉進到台灣──敗軍殘將無顏說「撤退」,美其名曰「轉進」。

之後,蔣介石獨裁政府用高壓手段強制實施「國語政策」,在小學限制只能講「國語」,嚴格禁止說台語、客家話、或原民語,以罰錢、掛狗牌、或其他羞辱方式來禁絕學生講母語。漸漸地,國語就盛行開來,而台灣各母語也就慢慢地退化掉了。「漢醫」和「漢藥」從此消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中醫」和「中藥」。

在上面兩個名詞改變的同時,另外一個相關的名詞也產生劇烈變化,這是有關牙齒的名詞。你如果有牙齒痛或其他毛病,你就要去看牙醫師,在從前的台灣,你是要去看齒科醫生 (khí-kho i-seng),而他們的診所叫做「齒科醫院」,不叫做牙醫診所。

圖片最左方,日治時代台北榮町的永田齒科醫院。(網路)

新竹東門通的新竹齒科醫院。(網路)

 

在現代漢語 (簡稱華語),「牙」和「齒」是相通的,而且都以「牙」來代表「牙齒」,但是在古時候卻不是這樣。古時候的漢語說牙齒就用「齒」這個詞,例如東漢學者鄭玄注疏〈周禮〉時,就說:「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意思是說,當一個人生了牙齒之後,他的身體所有器官就都完備了,男嬰在八月大、女嬰在七月大的時候開始生牙齒。所以說,古漢語是以「齒」來通指牙齒。那麼「牙」呢?

東漢許慎編纂的〈說文解字〉解釋「牙」是「壯齒也」,意思是大顆牙齒,也就是指口腔後面的臼齒。你有沒有注意到,許慎是用「齒」來解釋「牙」?說來說去,漢語一向是以「齒」來指牙齒,台語也一向都是如此。下面我們來比較台語和華語在跟牙齒有關的現代名詞,在稱呼上的不同,華語都是用牙字,而台語則都是用齒字:

台語不單單是在現代名詞保持用「齒」這個詞,在代代流傳的俗語中,也是用「齒」來指牙齒,例如:「齒痛才知齒痛人」(khí thià n chiah chai khí thià n lâng),意思是有經過相同的痛苦或遭遇,才會特別感同身受,互相體諒。

「齒」與「牙」兩字用法的差異

台語用「齒」字不但是承襲古代漢語用字的傳統,保持古風原味,當我們比較下面三種「齒」和「牙」用法的差異時,我們更佩服台語用字的精準正確和優美高尚。

(1)前面有提到,「牙」是指口腔後面的臼齒,除此之外,其他的牙齒都是「齒」,特別是指嘴唇後面的門齒,所以說,「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因為門齒是講話發音的重要器官,因此有「口齒伶俐」和「口齒不清」之別。還有一些比較古典優雅的成語,只能用「齒」字,不可隨意改為「牙」:「沒齒難忘」、「何足掛齒」、「難以啟齒」、「齒頰留香」。描寫一位漂亮的女孩,說她「唇紅齒白」或「明眸皓齒」,也只能用「齒」,不能用「牙」。一般來講,用到「齒」字的成語大都是優雅的、正面的。

(2)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古文「牙」字是象形字,形狀好像上下相交錯的樣子,而「齒」字剛好相反,它有整齊排列的意思。由於「整齊排列」的觀念,因此齒字也應用在「鋸齒」、「齒輪」、「羊齒植物」的名稱上。有一句成語「不齒於人」也是基於這個觀念,意思是被人看不起,沒人願意與其排列在一起。所以牙齒整形簡稱做「整牙」聽起來有點怪怪的,應該簡稱做「整齒」才對,因為是「齒」,牙齒才會排列整齊。

(3)第三種差異是最有趣了,在傳統漢語裡,「齒」只專指人類的牙齒,唯一例外是「馬齒徒增」的馬齒──它是用來估算馬的年齡,而「牙」是專指動物的牙齒,主要是因為牠們的牙齒上下交錯,參差不齊,例如下面狗牙的照片。

狗牙上下交錯、參差不齊。在傳統漢語裡,「牙」專指動物的牙齒。(網路)

 

另外,有的動物長出特別長的牙,例如:象牙、毒蛇的毒牙、虎牙,和野豬的豬牙 (台語「豬哥牙」 ti-ko-gê),這些名詞只能用「牙」字。還有就是民間宗教裡的妖怪青面獠牙和紅面獠牙 (見圖三),冒出來的長牙類似西方傳說的吮血鬼 (vampire)的獠牙:

青面獠牙損將軍和紅面獠牙增將軍。 (網路)

 

綜觀上面的討論,「牙」是跟野獸或妖魔鬼怪有關,給人的印象是牙齒不整齊,暴出大牙,面目猙獰兇悍。所以一般來講,帶有「牙」字的成語,大都是負面的,講的是暴力或威脅:「張牙舞爪」,「以牙還牙」,「齜牙咧嘴」,「磨牙吮血」等等。也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有選「美齒小姐」,沒有選「美牙小姐」。如果你下次牙齒有毛病,最好去找齒科醫生,不要找牙醫師;或者你可奉勸你的牙醫師,如果要繼續醫治人的牙齒,最好改行做
齒科醫師,別再做牙醫師。

額外收穫 (Bonus):介紹台語的 chan

台語除了齒和牙之外,還有 chan 這個單音節的「語位」(morpheme),意思是「牙齒」,這個語位不見於漢語中,只有台語和其他的閩南語才有,也沒有漢字可寫。它不像「牙」或「齒」可以單獨存在,它必須和其他的語位合併才能成為詞,例子如下:

chiân-chan (前 chan)/ chiân-chan-khí (前 chan 齒):前面的牙齒
āu-chan (後 chan)/ āu-chan-khí (後 chan 齒):後面的牙齒
téng-chan (頂 chan)/ téng-chan-khí (頂 chan 齒):上面的牙齒
ē-chan (下 chan)/ ē-chan-khí (下 chan 齒):下面的牙齒

台語的 chan (牙齒)是和徳語的 Zahn (牙齒)有音和意對應的。德語的 Zahn 字當中的 -h- 是不發音的,它只是指出前面的母音 -a- 要發長音而已。 Zahn 源自於古代高地德語 (Old High German)的 zan,所以在字源上,台語 chan 是和古代高地德語的 zan 有對應的。

下圖是我在德國中部一個古城 Würzburg 市中心照的,這是一家叫 Mainzahn 的「牙醫診所」的廣告,Main 是指流經該城的大河的名字,加上 Zahn (牙齒),因此可翻譯成「邁因齒科」,有點類似新北市淡水的「淡水齒科」的意思。

德國中部古城 Würzburg 一家齒科診所的廣告。(作者拍攝)

 

找回消失的優美台語

傳統漢語一向以「齒」來講人的牙齒,不知道什麼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華語以醜陋的「牙」換掉美麗的「齒」,可見中國人不懂漢文,隨便竄改。台語也一直保持用「齒」來指牙齒,但現在普遍卻用「牙」。在台灣,我們可確定這個改變發生在 1949 年,中國國民黨政府逃難到台灣的時候。這個大改變是由於高壓的語言政策,獨尊「國語」,壓抑台灣各種母語,致使各母語急速消失中。結果是「乞丐趕廟公」,「牙」把「齒」趕走
了。我們現在從牙齒的名稱的比較,可以看出原來台語很優美、典雅、古色古香,此時不趕緊將它找回,尚待何時?

不僅如此,台語還隱藏著很多對應著歐洲古代日耳曼語的字彙,例如,上一次我在「冠軍帽上隱藏著北歐常見的地名用詞」一文中,有介紹「埔」這個字,而在這裡我們看到台語的 chan (牙齒)和古代高地德語的 zan (牙齒)相對應,這是亞洲語言當中很稀奇的現象,我們有責任珍惜保護台語,好好將它傳給下一代。

(美國大學名譽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