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重要

哲學的重要

以前我常去柏林洪堡大學的學生餐廳吃飯,這所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現代大學,在1810年創立了,創辦人亞歷山大.洪堡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結果,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因為自我規劃和型塑之後的工作能力」。

昨天看到楊斯棓醫師貼了一個文「看遍無數死亡的體會,法醫楊敏昇:父母們,別替孩子製造更多煩惱了」,這位50多歲的法醫説他每年都會在清、交幫一位優秀的孩子驗屍,「我每年都會驗到至少1件清大、交大這種名校自殺的學生。」他用的是非常肯定的語氣,可見真的是每一年。

記得楊醫師好像說有的人讀書兩個小時,就勝過人家讀二十個小時的書,因此如果後面的第一名跑到前面人的池裡,就會痛苦不堪。所以家長盡量要能夠了解這樣的事實,不要製造小孩的困擾。偏偏在台灣升學競爭的世界裡面,一般所謂優秀學生的學校教育軌跡大概是這樣,國小的第一名到優秀的國中,各個國中的第一名到明星高中,所有的明星高中的第一名到大學的第一志願。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只有少數被老天眷顧的天才,才會一路第一名到大學。但是這樣的第一名生活難道在大學就已經結束?其實並沒有。這種想要傑出優秀的第一名心態會一直延伸到工作,帶到家庭生活,影響人際關係,甚至重複在自己的小孩身上。

在台灣會不會「讀書」跟生活的幸福有關,但主要的部分還是在「物質」方面。我自己本身當然是非常幸運,父母並沒有受過什麼高深的教育,身為父母的角色強度非常弱,因此從小到大受到自我的壓迫遠勝過於父母給我的壓力,無法想像如果在那一些法醫手上的屍體壓力轉嫁在我的身上之後,我會不會走上同樣的命運,想想答案有可能是肯定。

台灣的教育很淺碟,衡量教育的成果通常是,每個月薪水能賺多少,每個月能賺多少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嗎?我曾經看到雲科大簡老師的文章,每個人都應該學哲學,只要把這個學問學好了,一個月賺三萬和賺三十萬就不會有太多的差別,幸福的關鍵絕對不是在錢這裡。

真的希望台灣的父母不要再把心力,都拿去研究怎樣的方法,才有助於小孩的升學,努力研究些深刻思考的東西,讓自己幸福,教會小孩,也能夠讓小孩幸福。

哲學就是:
10: Start
20: 努力深刻思考
30: 認為自己是錯的
40: Goto 20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