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養國文 其來有自

二○一九年指考分發,全國二十七個大學醫學系自費、公費及牙醫系,竟有二十六個未採計國文科。即便是讀理工類組的學生,也不太讀國文科,一為「投資報酬率」太低,二為國文科考題範圍無邊無際,念了也不一定考得比較好,不如將心力用在數理科目。

先比較去年指考頂標與均標國英數三科的差距,國文相差十三分、英文相差二十七分、數學相差二十四分;再比較今年學測頂標與均標國英數三科的差距,國文相差二級分、英文相差五級分、數學相差五級分;再加上今年與去年學測國文的頂標與前標均為十三級分,種種數據顯示國文科的鑑別度最「差」,程度優等與中等的學生根本無法有效區隔出來,我們就可以看到這種無限上綱「閱讀素養」的國文考題之爭議所在。

台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協助大考中心,解析109年指考國文科試題,認為文言文比例提高,是近3年的難題。(記者吳柏軒攝)

台北市高中國文科教師群協助大考中心,解析109年指考國文科試題,認為文言文比例提高,是近3年的難題。(記者吳柏軒攝)

 

 

標榜生活中用得到的「素養」,結果拚命連結中國文學,你我生活中有幾個人咬文嚼字說著文言文?素養一點都不生活,也不親民。意識形態作祟,中國文學最美,台灣文學一無是處,更是這份試題最大爭議之處。

(作者為國小教師,台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