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性問政、良性監督?

什麼是理性問政、良性監督?

先胡亂貼一個標籤,例如白色恐怖。

舉不出準確的實質內涵,被罵亂講話之後,再臉書貼文如下:

「爭論什麼是白色恐怖的定義,沒有意義。

民眾關心的是:說好的八年五萬戶公宅呢?政見寫的「網路投票任免政務官」呢?半年內悠遊卡殲滅敵軍呢?Youbike2.0和1.0搞到不能相容?說好的都市計畫委員會直播呢?廉政委員會為何從2016年9月7日後再也沒有主動調查任何弊案?徹查五大弊案?停工的大巨蛋蓋好了?

重點不是白色恐怖之名,是白色恐怖之實。只要批評白色,就會遭到網軍圍剿,被貼蟑螂、側翼的標籤。把不同意見者,打成側翼、1450,這是你要的民主嗎?還是你的民主跟大家不一樣?」

先亂貼一個標籤,後轉移焦點,也不用提基本的主張和解決方案,就有一堆粉絲來叫好。

這是理性問政、良性監督嗎?

「監督制衡」有這麼簡單嗎?

如果在野黨有這麼好做,那我何必每次質詢都用「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最高標準自我要求呢?

我們當議員的,質詢時講錯一個名詞,就會有一堆人來「提醒改正」。

就算議員確實指出市政缺失,也會有人來說「不能只有揭弊,還要提具體解決方案」。

這些加碼的高標準,大多數來自市長的支持者。

身為全國只有一席、每年政黨補助款0元的在野黨議員,我坦然接受市民的高標準,盡我所有的力量去完成。

有一個直轄市長、五席國會議員,每年政黨補助款七千多萬的政黨,黨主席發言,不是應該比我更高標準嗎?

當臺北市的執政黨,搖身一變成為國政的在野黨,是不是也該做到「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呢?

我以一個市議員的立場,認為市長講話不該亂用名詞、亂貼標籤,這樣就是綠營側翼、1450嗎?

藍的只要說「阿扁貪腐、蔡英文一黨專政」就能鞏固基本盤。

綠的做錯事,只要說「國民黨更爛」,就能把批評的人都打成藍的。

這種「他比我更爛」的套路,就是人民討厭的比爛政治。

而人民曾經寄與厚望的白色力量呢?

柯文哲主席很聰明,智商很高,很快就嫻熟「比爛政治」的操作。

白色力量做錯事,只要說「你看民進黨好壞,一黨專政」,就能把批判柯文哲的人都打成綠營側翼1450。

白色力量曾經豪言「推倒藍綠的高牆」。

然而,今日的白色力量,卻已經圍起高高的城牆,用「敵我政治」,把所有善意的提醒和批評,都標籤為綠營網軍側翼。

這不是我所想要的「第三勢力」路線。

人民寄望的第三勢力,應該實事求是,不該操弄比爛政治。

人民想要的新政治,應該先看事實,再談立場。

堂堂正正的臺灣人,講話憑良心。任何事情,如果我有講錯,歡迎指正。

但若講不出我哪裡錯,就請勿東拉西扯,扣一堆莫須有的帽子。

如果「批白色=綠側翼」的神邏輯可以成立,那請問批評我的人,您是誰的側翼呢?

該不會,您認為自己都是理性監督,別人批評你的偶像就是綠色側翼吧?

藍綠是顏色,白色也是顏色。人可以有顏色,但不能沒是非。

以前批評藍色,就會有人來說我是綠色。在藍色的眼中,臺灣本土=綠色,我也坦然接受。

後來批評綠色,就有人來打我中共同路人,也不是沒有過,但我也不曾畏懼過。

現在批評白色,有人來圍剿我綠營側翼1450,只是故技重施,老套了。

築起高牆,把批判者都歸類為非我族類的敵軍,就是墮落和腐化的開始。

這些文字提醒我自己,也提醒所有高舉「新政治」理想價值的人。

< 資料來源:苗博雅 MiaoPoya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苗博雅

苗博雅
律師、台北市議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