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牛處處,奈何奈何?

 

高舉本土政權大旗,所作所為反而常令本土陣營失望,是蔡總統三年來一大特色。看在本土意識堅強國人眼裡,能不感覺沮喪,甚至心寒心死!圖/總統府

高舉本土政權大旗,所作所為反而常令本土陣營失望,是蔡總統三年來一大特色。看在本土意識堅強國人眼裡,能不感覺沮喪,甚至心寒心死!圖/總統府

牛在印度是被視為神聖動物。若有牛隻徘徊街頭,人車都須避讓而行。禁止屠宰自更不必說。這是「聖牛」名詞之由來。所以西方國家慣於將未必合理,卻少有人敢公開質疑社會積習稱為聖牛,以譏諷其真似正當性十足不容觸犯。

多年來台灣人民久經洗腦控制,對諸多表現仍存在黨國不分,儼然黨高於國甚至國屬於黨,威權延續,仍是敬畏有加,視為正常。這一心態也無異於印度崇拜聖牛。所以將該等種種遺緒喻為聖牛應也貼切。

印度崇拜聖牛並無大害。台灣的種種聖牛,則不僅「訓政時期」色彩濃厚以特定政黨為尊,更純然是外來物種入侵,所以對培養正常民主政治觀念,以及強化台灣主體意識,都深具破壞性作用,大有消除之必要。

我日前曾在民報網站發表〈辣給國人看看〉一文,列舉出三項威權統治時代遺緒案例。文中喻之為現在猶存聖牛,並呼籲以「辣」自居國家領導人予以鎖定開刀,以行動展現所誇稱的辣,而非滿嘴口號標語式空洞官話以敷衍國人。本文茲再舉列幾頭現仍存在聖牛,提請國人注意。

1.往昔威權時代,官方黨政軍等部門每逢較正式集會,例必有「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主席恭讀國父遺囑」,乃至「默念三分鐘」等裝模作樣儀式,也很能令人聯想到秘密會社開香堂行禮情景。

時至今日,在一般國人尤其是年輕世代印象裡,這類宗法社會色彩禮儀,應是早已隨威權時代結束而廢止,然而事實也並不然。且看下文。

訓政色彩儀式至今猶存

2016年6月,甫上任的蔡總統參加陸官校慶活動。依據報導,當時她是「面向司令台上的國父遺像行鞠躬禮,唸國父遺囑,並帶領宣讀《中華民國軍人讀訓》」。由此具見,這套訓政色彩儀式,至少在軍方系統仍是不動如山聖牛。若非如是,身為三軍統帥的蔡總統又何須有這番表演?

上述這段資訊,除去曝獻出另一頭聖牛,也另有值得注意之處。報導所顯現的蔡總統,彷彿分明是一位循規蹈矩黨國好女兒,而不甚像剛強本土好鬥士。看在對黨國不分統治深具反感,尤其是本土意識堅強國人眼裡,能不感覺沮喪,甚至心寒心死?有需要表現得如此馴順卑躬屈節?

高舉本土政權大旗,所作所為反而常令本土陣營失望乃至厭惡,是蔡總統三年來一大特色。她在陸官那番表現正是深具象徵意味。來年元月大選若是廣大本土意識堅強許民都已心死,而甘願讓韓大哥亂整四年,再來「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或也不足為異。

2.今天台灣各級政府單位,上有總統府五院,下至區鎮公所警察局,都莫不懸掛國父遺像,也大有訓政意味,是另一頭聖牛。這一現象若和毛澤東巨像依然高懸天安門上作一對照,給予國際人士觀感,恐是中台兩國同樣仍存活在兩名反民主角色陰影籠罩下。

所以取消懸掛孫文遺像,象徵性意義應不下於移除老蔣總統銅像。而取消孫像也是有其合理依據而非意識形態作祟。現即舉述如次。

其一是孫文確曾手創國民黨,然而中華民國則非他所創。所以他若稱「黨父」是當之無愧;稱「國父」則無此資格。今天名為中華民國的台灣政府,沒有理由奉他為國父而到處懸掛其遺像。

稱孫文為「國父」並無法理依據

其二是「國父」這一尊號,原是1940年訓政時期國民黨強加於中國人民。乃至1947年進入所謂憲政時期,國民黨在法律上已僅是人民團體,之前所頌尊奉孫文訓令應即失效。所以孫文「國父」之稱並無法理依據,懸掛遺像慣例不過一紙命令即可取消。

其三是現行有關法條雖有提及「國父遺像」,如「國旗國徽法」及「宣誓條例」皆是。然而既連國父之稱都欠缺法律依據,則是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該等法條本身都難站得住腳,又何能持為有力武器,負隅頑抗保衛遺像?

然而縱有上述依據,以今天蔡政府之欠缺果斷意志,欲求其通令取消懸掛「國父遺像」恐也枉然。若即連取消孫像也不敢,期盼其能率領國人走向迦南許諾之地恐更是幻想。

3.今天台北已是處處可見五星紅旗飄揚。有背景不明群眾氣勢滔滔遊行展現出一片五星旗海,活像「解放軍」正在進行入城式;也有部分應是統促黨或同心會成員,豎立起多面該血腥紅旗蝟集廣場之類場所,也似是建立起象徵性「解放區」,過往行人不敢涉足其間。

執政當局口口聲聲不接受一國兩制,但觀乎首都台北已是紅旗片片,和一國兩制的香港又有何區別?

依據官式說詞,政府不下令取締五星紅旗,是出於尊重言論及表達自由,也反映出台灣社會與對岸中國不同之不同云云。所以台灣又多了一頭聖牛,而且是經過官方認證的聖牛。

紅旗處處飄揚 政府不動如山

然而這一官式說辭果然真是由衷之言,是出於維護人權、多元等進步價值考量,抑是想到總書記那偉岸形影即兩腿發軟,而斷然不敢對紅色「國旗」採取行動?

若是可以放任紅旗在台灣首都處處飄揚,則依照同一套說辭,納粹旗和伊斯蘭國大旗應也可展現台北街頭,以示台灣確是「多元」之至。然否?

聖牛處處,健康狀況良好。而以本土政權自居現政府則恍似全不在意。長此以往,只怕欲求深化台灣主體意識也難。國人有此警覺否?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