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九二、共識、一國、兩制

前總統馬英九出席「辜汪會談」二十週年紀念茶會的資料畫面。(資料照)前總統馬英九出席「辜汪會談」二十週年紀念茶會的資料畫面。(資料照)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

 

從二○一九年元旦開始,「九二共識」又再度在台、中兩岸之間掀起陣陣風波,甚至連早就被香港唾棄的「一國兩制」,又在台灣引起斷然拒絕的集體回應。

這一切都是北京中共的習近平在一月二日惹起的禍端。他不知是被蔡英文總統兩岸和平交流「四必須」惹急了,還是來不及改講詞,他不但重提「九二共識」,更加碼試探將「一國兩制」推銷到台灣的方案。

蔡總統的回應既快又準,明白而斷然向席說「不」。此舉獲得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國際的反應也幾乎一面倒;認為這又是一樁中國霸凌台灣的動作,紛紛聲援台灣。中國恐沒有料到有這種來自台灣政府和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對,因此暫時只有沉默以對。

倒是台灣內部一些在野黨派政客如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韓國瑜、王金平、柯文哲、高育仁以及國民黨立院黨團的曖昧反應,讓人不解他們的國家認同是什麼,為什麼不敢表達鮮明的台灣立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矛盾說辭,即反對「一國兩制」,但仍支持「九二共識」。換成白話,就是支持終極統一,但反對一國兩制的結果。他們忘了習近平現在已明明就是將「統一」和「一國兩制」掛鉤在一起了。

到了這個節骨眼了,他們竟然還天真地以為一方面想跟中國玩統一遊戲,另一方面又避談一國兩制。這種想混過去的投機態度,表現在高育仁對建立兩岸共同史觀與和平協議的幻想。至於馬英九還念念有詞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恐更是引喻失義。國民黨和白色力量諸人,不應該再閃躲這一嚴肅挑戰。

台灣人民和知識份子都相當清楚,一九九二年曾發生過的兩岸企圖建立求同存異但卻失敗的會談,這是「九二事實」。二○○○年後被蘇起捏造出來的「九二共識」卻扭曲成自詡為有創造性模糊的「一中各表」,這被中國先是排斥為不存在的「國民黨版本」,後又被竄改成為「只有一中,沒有各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本,這也是當下中共強迫台灣接受的唯一版本。

面對這種「國民黨版」和「共產黨版」的差異,國民黨之流在過去近二十年來始終不敢面對面向中國說清楚、講明白,任由北京把它當作「金箍棒」來耍弄,玩弄國民黨於股掌之中,更視國民黨為台灣統一的同路人。國民黨似乎也甘心屈辱扮演這種角色,內心就是要聯「中」(共)反「民」(進黨)。

但是國民黨萬萬沒想到,習近平竟然趁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勝選之後,加壓提出「一國兩制」。這讓國民黨上下很難堪,根本無法有力應對,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只能重提早被中國推翻的「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對習的新議「一國兩制」,卻只能避而不談。但台灣國民當然不會買國民黨這種玩障眼的手法。

台灣人民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失敗,早已看在眼裡,實在搞不懂習竟然還敢對台灣大言不慚再提此議。我想這真是北京政權對台灣民主體制的失算,對台灣民意的誤解。所以,「一國兩制」在台灣根本沒有市場,也沒有賣點,今天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國民黨也不是不清楚,「一國兩制」是死棋,只是不敢公開批評和反對。國民黨檯面上人物嘴巴說「要勇於面對兩岸關係」(朱立倫),卻要等「台灣社會有了共識再對外說」(王金平),甚至漏了風聲說「統的時機未成熟,兩岸主權無法分割」(吳敦義)。說來說去,國民黨腦子裡還是存有「內戰」心結,還幻想未來有「一國」,所以不敢「反中國政權的統」,只會「反台灣人民的獨」。如果中國政權的「統」最後安排是中國是宗主國,台灣是藩屬;中國是中央,台灣是地方;中國是主子,台灣是家臣的兩制;國民黨還不說「NO」,還待何時?在我看來,不敢勇敢面對或自以為聰明懂得搞兩岸關係問題的,正是國民黨和所謂的「白色力量」,民進黨政府只不過是很務實和老實地拆穿中國的謊言而已。

最後,讓我引述一項恐怕會讓人大笑和納悶的「九二共識」民調。根據天下雜誌二○一九國情調查發現(二○一九年一月出版),近一半(49.2%)的台灣人民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中國、台灣分屬不同國家,並繼續維持現狀」(這不就是蔡英文政府的立場嗎?),只有23.4%主張「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接近國民黨的一中各表);更只有16.8%說「台灣和中國同屬一個國家,目前分屬兩個政府,未來不排斥統一」(這像是吳敦義的說法)。真正贊成習近平所說「一國兩制」的台灣民意只不過是區區的4.3%(台灣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台灣為地方政府)。

我認為天下雜誌應善盡媒體責任大膽宣傳此一民意趨向,蔡政府也該善用此一民意向背做為兩岸政策的後盾。至於國民黨和柯等白色力量,那就請細讀此一台灣民意,好好反省。

如果認真拆解「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成為「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就很清楚得到以下四個結論:

一、曾有「九二」

二、毫無「共識」

三、既非「一國」

四、何必「兩制」。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