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聲音進入世界!

喜樂島聯盟十月二十日的大遊行,人潮的眾寡,當然是成敗的指標之一;主辦單位宣稱十三萬,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估算六千,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計。然而,人數的多少根本不是問題,四、五十家國際媒體大幅報導才是硬道理;包括全球三大通訊社,世界級各國大報、電視台以及地方型報紙。一○二○運動不折不扣成為一樁「事件」,而且是聳動國際視聽的事件。

國際媒體為台灣單一事件大動員,並不多見。四年多前的太陽花運動,依「中央社」統計,國際媒體大約出動十五家,不及喜樂島的三分之一。太陽花運動席捲國內所有媒體的焦點,喜樂島似乎只有民視一家全力放送,除了英文報Taipei Times的頭版頭題外,諸媒體幾乎惦惦;倒不是民視一家有什麼驚天動能,而是「公投」勾引出台灣人民歷史積漸的夢想與希望。是從一九六四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之後,國際媒體首次正視台灣人的決心與行動。

不是說以前沒有「獨立、公投」的呼求與運動,而是一○二○這場除了上面所說,還有幾點殊色:

(一)過去這種政治性十足的活動沒有政黨或隱或顯的動員,只能是小眾,這次不然,原本主張「台獨」、「公投」的執政黨不只不支持,而且祭出嚴厲黨紀抵制、杯葛,總統/主席也使出「摸頭」的軟工夫。結果人數之多,一定大出民進黨的逆料,也恐怕真會「嚇死」一個人!

(二)不僅中央政府出手,台北市政府也搭檔演出,遊行地點在主辦單位「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折衝下,勉強割出一小塊,有趣,竟是民進黨黨中央所在的狹而支離的道路。台北市政府為何與中央政府唱雙簧聯手?像不像彭明敏教授「敵乎?友乎?」的質疑!

(三)不知道是為了分散喜樂島的力道還是利用喜樂島活動?民進黨匆匆推出「反併吞」、「顧高雄」的活動,因為口號相類似。也有人用「山寨版」打槍。無論高雄這場人數是主辦單位自估的一萬,或是高雄人傳出的三千,同樣的,人數不是問題,高雄不久前辦過三萬人的選戰集會,重點是台北一場,全球轟動,高雄一場,國際媒體幾乎沒置一詞;可見「公投」才是焦點。

(四)透過十月二十日的這場活動,國際媒體看到了蔡英文總統的困境、台灣人反抗中國打壓的決心、台灣人要擺脫殖民桎梏的急切,也看到綠營內部的矛盾與衝突。國際媒體新聞敏銳的專業,讚。

(五)最後談一下政治ABC。公投是直接民主,人民解除了總統、內閣及國會的某項權力;所以「總統要顧全大局」云云是無稽之辯。公投結果就是全民承擔,總統/閣揆若認為違反自己基本政策,只有負起政治責任、辭職下台一途;英國通過脫歐公投,首相辭職。

喜樂島的一○二○是台灣人想要完成公民自決的起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金恒煒

金恒煒
金恒煒,本籍浙江溫州,為台灣著名政治評論家、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凱達格蘭學校校長。父親是金溟若,兄長是金恆傑、金恆鑣。 金恒煒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副總編輯等職務並曾派駐美國。1986年創辦《當代雜誌》月刊,任總編輯。目前在《自由時報》撰寫〈金恒煒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