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發電都不要 然後咧?

結論講在前面,我支持非核家園,而且是2025年就要完成的非核家園。道理很簡單,因為台灣太小了、核電廠離首都也太近了,我們禁不起核災的風險,也搞不定核廢料的儲放。

大家都支持環保,但多數的人不是環境完美主義的擁護者。電力是民生所必需,也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既然人人要用電,台灣又不能繼續發展核電,就要找出一條多數人可接受的路徑。 

讓我們面對現實:沒有什麼完美的發電模式。核電,是承擔不起的風險;燃煤太多,怕有空汙。既然這樣,加重燃氣的發電比例,應該是比較能符合多數人接受的方向。 

非核家園,蔡英文臉書 ID-1581084

蔡英文總統訂下2025非核家園目標。(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最近,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成了網路熱搜名詞。因為第三接受站的預定地靠近藻礁的保護區,部分環保團體認為如果接收站蓋下去,可能會傷害藻礁的生態,因此大力反對。 

反對很簡單,反對的理由也很好找。比如說,用燃煤發電,不管用什麼超超臨界新科技機組,一樣被抗議有空汙。用太陽光電,也有人說太陽能板製造很汙染。如果用風力發電,則是說成本太貴了。換成用空汙小又穩定的天然氣發電,則是藻礁太重要,不能蓋天然氣接收站。 

說到底,世界上沒有一種發電方式是完美的。如果只看缺點,當然都有理由反對。但如果什麼都不要,又要用電,天底下恐怕也沒這種好事。最後,我們還是要在這些發電方法中取捨,沒什麼秘訣,就是努力把優點最大化,讓缺點最小化,這才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則。 

事實上,第三接收站的方案,已經從232公頃的大面積開發,降為23公頃的最小化方案。也就是說,現在通過的方案,已經不是當初原來的案子。生態團體的努力,已經有了回報。而關心能源轉型的環團,其實也大致接受新的方案。但因為距離選舉只有一個多月,電廠蓋不蓋?又要蓋哪座?還是引發滔天的政治口水。

當能源政策變成選舉議題,你很難期待會有人能平心靜氣的討論。但照這種什麼都反對,什麼發電方式都不行的做法,神仙來當總統,一樣沒電可用。也有環團拿出蔡英文和鄭文燦當年的保護藻礁承諾。不過,很少人知道,他們去的地方,是在聲援「觀新藻礁保留區」,跟現在大潭電廠的地點根本不同,這些批評是竹竿裝菜刀。 

即使如此,為什麼還是有人無法接受新的三接方案?究其根本,就是環境完美主義作祟,不要說縮成十分之一,就算能蓋出奈米接收站,雙方恐怕仍在平行世界中對話。 

照這樣的標準,汽機車都會排煙汙染,難道大家都騎腳踏車? 

你不相信我,我也不接受你,現狀就這麼僵持住。但公共政策必須有所取捨,必須折衝,必須協調。不可能只要好處,不做一丁點的妥協。既然要非核家園,相應的能源結構調整,就非得選擇一個方案來做才行。 

現在社會已經開始有一股力量,要讓核電再回來。他們反燃煤、反燃氣,也對綠能竭盡所能地挑剔,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核電廠開好開滿,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更讓人嘆氣的,其實是那群支持非核家園、抱持環境完美主義的人,什麼發電都可以反對,把自己在意的事講得跟天一樣大。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動可能在傷害非核家園的願景,消磨社會對於能源轉型的信心。 

要是有一天,搞到核電真的復辟,那時候才來後悔,恐怕已經來不及。

< 資料來源:二大一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