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垃圾的霸凌

記者鄒景雯/特稿

政治人物使用政治語詞來從事政治工作,短期的目的性絕對是首位,以期有效且快速的達成各種政治目標。但是不做彗星思考、講究續航力的專業從政者,基於促動一個成熟國家長遠政治演進的使命,他們一定會有強大的責任感與自制力,在操作語彙時注意格調,再三慎重。其實,厲害的選民,看久了,也會辨識出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從而給予應有的公道。

  • 最近,政壇很熱鬧的話題,應該是人權作家葛特曼到台灣來召開記者會,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隔空對話的事件。(資料照)

    最近,政壇很熱鬧的話題,應該是人權作家葛特曼到台灣來召開記者會,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隔空對話的事件。(資料照)

最近,政壇很熱鬧的話題,應該是人權作家葛特曼到台灣來召開記者會,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隔空對話的事件,為了「liar」(騙子)一詞,柯市長委請律師對葛特曼提告,柯P的律師說,這個字詞屬於抽象的謾罵,是公然侮辱的範圍。柯P的憤怒,外界當然很容易理解。不過,如果還原當天記者會現場,「liar」其實不是葛特曼說的,是記者問到是否認為柯文哲是騙子?而葛特曼被動回答說:「Yes!」

只是一個肯定句,就讓柯P很抓狂,可見語言的傷害力量有多大。以同樣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或者也可以一併檢視,台灣平常是否充斥著更暴力的政治語言,在對政治對手與競爭陣營進行人格屠殺,然大家卻鄉愿寬容,甚至習以為常?唯有時時採取這樣的態度,台灣的選民才有可能脫離政客的伊於胡底,總有一天會看到與先進民主國家一樣的若干經典級政治演說與攻防,從而讚嘆民主生活真是處處精彩。

如果從暴力指數而論,柯文哲最愛掛在口上的「垃圾不分藍綠」,恐怕是近年來對台灣政治、甚至對選民最惡毒的霸凌。論抽象的謾罵,公然的侮辱,肯定破表,超越「liar」。難道只因不是針對特定人,就可以肆意粗暴,毫無愧歉?

這樣的修辭,當然有他近年精準的政治計算;早在四年前柯P的算盤不是這樣打的,上次首度參選,大家記得他一度自我標榜是「墨綠」,當時顏色不是問題,現在顏色就成了垃圾?如果從政只靠給對手貼標籤,不必向選民報告政策,那麼大家是不是可以給「垃圾不分藍綠」接個下句,柯P是「自摸紅中最大」?

「自摸紅中最大」比「垃圾不分藍綠」高級、幽默多了,它可以是:A、不談政治,多談經濟;B、東方紅做靠山,藍綠不足畏懼;C、紅中聽牌中,不要叫我去倒垃圾。以上三者,請隨意對號入座,沒戴帽子,也無律師賺錢的份。

台灣的民主政治走到今天,誰也不要說誰是垃圾,會被或願意跟垃圾擺在一起參選的,會是什麼好貨?這不是口德問題,這是基本邏輯思辨。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