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裡的台灣「人」

 

從今年○八二三熱帶低氣壓引發的南部大水災,到九月六日侵襲鄰國日本關西地帶的超級颱風,這些嚴重的天然災害,給台灣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各種社會議題或活動,如大型地方選舉、台大校長選舉、所謂活體的器官移植事件、轉型正義事件…,添加了更多混亂的素材。當進一步分析的時候,可以看到「人」的因素,甚至是「中國」的因素參雜在內。

有人說台灣人的臉皮比較薄,其實一般來說,台灣人比較內斂、親切與正直,譬如前中研院院長或前台大校長被攻擊後就下台,從這裡可以想到他們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所被塑造的人格特質。反之,被發現有作弊嫌疑的一位台大校長候選人,或是對於中國活體器官移植知情的一位台北市長候選人,也有共通的人格特質,即自大、好戰、缺乏自省的能力。這像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塑造出來的生存方式。令人擔心,兩岸交流之後,台灣人本來還存在的若干文明氣質,大概會逐漸被銷蝕。然而,不論在任何社會文化脈絡裡,醫療人員與教員的倫理觀念與作為,不應該比一般人高嗎?

另一方面,中國的騷亂,使得台灣國家的官僚系統窮於應付。糟糕的是,有些民意代表和媒體從業人員,都是台灣土生土長的知識份子,卻甘心隨著附和起舞,實在可恥。自殺沒有必然的單一因果關係,但是公務員,尤其是外交人員的長期工作壓力,必須獲得關注。這次駐日外交人員的自殺,提醒政府對於文官人員的職場壓力與情緒調適,必須持續關心。

選舉是民主國家的常態活動,國民的自信心、知識水準與文明發展程度,影響自己國家的未來發展。從媒體的報導看起來台灣有些亂,但是亂中有序,這不正是台灣人人文素養的一部分嗎?

(作者為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曾任國家文官學院講座)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喬琪

陳喬琪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日本國立岡山大學醫學博士;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