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來 更重要

記者鄒景雯/特稿

「走出去」和「引進來」,對於台灣這樣處境特殊的國家而言,是生存戰略上經常討論、甚至辯論的兩套做法,最近,不乏國內智庫級的兩岸學者、甚至軍中將領主張,未來在強化美日間的安全合作計畫,如台美軍艦互訪,我們可以先去。這樣的思維,乍看主動積極,似乎言之有理,但是只要權衡優先順位,絕對會知道:建立把國際引進台灣海峽的戰略高地,遠比台灣走向世界,要來得更為迫切且關鍵。

  • 其實,梅健華處長太客氣了,不要說四十年前沒人能預料,就是去年初川普甫上任之際,相信許多涉台官員也不會想到今天美台關係出現的新局面。(記者劉信德攝)

    其實,梅健華處長太客氣了,不要說四十年前沒人能預料,就是去年初川普甫上任之際,相信許多涉台官員也不會想到今天美台關係出現的新局面。(記者劉信德攝)

簡單說,走出去是本分,不勞再畫重點;引進來要本事,這才是鞭策政府必須持續使力的要項。其實,這也是六十多年來台海得以確保區域和平的本質。也就是說,台灣海峽的地緣政治一向就是多方勢力匯入的多邊賽局,從來不是台灣單獨面對中國的雙邊關係。因此,鞏固這樣的格局,才是維護台灣國家安全的核心所在。

川普主政下的台美架構,過去一年充滿著驚嘆號,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案,乃至重啟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或邀請台灣軍隊參加空對空軍演等,其實,梅健華處長太客氣了,不要說四十年前沒人能預料,就是去年初川普甫上任之際,相信許多涉台官員也不會想到今天的局面,當時,行政部門許多重要的政治任命,遲遲無法定案,一度還讓台灣對美工作無處著力,非常無奈,這個記憶至今依舊猶新。

當前的情勢,當然不是台灣努力來的,而是美中兩大角力後的演變,但相對是小國的台灣,有責任順勢而為,隨時靈活調整,以便站在最適切的位子上。例如,二○一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向歐巴馬總統承諾南海非軍事化,現在早就以在南沙島礁部署導彈加以背棄,而且中國更大張旗鼓的在全球推動陸上、海上、空中、網路、極地的「帶路戰略」,直接與川普的「美國再次強大」政策正面衝突。影響所及,亞太與台海既有基礎也跟著傾頹,解放軍繞島日益猖狂,二○一六年五月蔡總統提出「維持現狀」的「現狀」,兩年來全然改觀。

近來,美國基於捍衛「航行自由」,航母與機艦高調前來南海、台海的行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這個時刻,美中台過去相當長期的默契,也就是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曾經放言的:「美國軍艦停靠高雄港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信守的前提早就不復存在,則台灣豈有受限約制、僵固不變的道理。

由此檢視所謂「我們可以先去」的建議,是不是很不搭調?台灣不需要大聲嚷嚷,但是歡迎更多的國際力量前來此間,台灣就會更安全,這邏輯一定要清楚。可預見的未來,更高的官員來訪,更大的軍事往來,更多的安全合作,都是台灣的目標,何必本末倒置。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