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文星書店出版的書給誰看

被殖民者的自我認知(一)

 

我第一次知道文星書店,是我從我哥哥的嘴巴講出來。從此我記住文星,記住李敖。並由此看復出的李敖,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寫的文章、跟著我二姊夫所買的千秋評論、萬歲評論(叢書)這位文壇才子的各種書籍。圖/取自維基CC BY-SA 3.0

我第一次知道文星書店,是我從我哥哥的嘴巴講出來。從此我記住文星,記住李敖。並由此看復出的李敖,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寫的文章。圖/取自維基CC BY-SA 3.0

 

我第一次知道文星書店,是我從我哥哥的嘴巴講出來。從此我記住文星,記住李敖。並由此看復出的李敖,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寫的文章、跟著我二姊夫所買的千秋評論、萬歲評論(叢書)這位文壇才子的各種書籍。直到他在今年過世。他過世後出現一大堆回憶、反省的文章。但這叫我驚覺一件事情,從沒有一位接受日式教育的人,對他的文章有懷念、反省的文章。

李敖、文星,對台灣到底是什麼意義呢?

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是他們宣稱同民族同膚色的殖民統治。所以,對台灣來說,台灣基本上是雙重社會體制。一個是國民黨所統治、以外省人為主體的社會。一個是原本接受日本統治下的本省人生活、文化的社會。相對國民黨、外省人的明流,受日式教育、本省人就是暗流。

非軍特系統的殖民者

李敖是國民黨殖民體制裡,文化殖民方面的獲益者與執行者。1949年到台灣來的國民黨,其實分兩個結構。一個是以蔣經國為主的法西斯體制的堅定執行者。他的權力結構是以軍事和特務為主。另一個是在中國就已經存有的、跟著蔣介石、國民黨的那票官僚。特別是接受過日本、西方文化的人。例如:胡適、雷震、殷海光、李濟等人。因此解析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一方面是軍特系統,一方面是獨立於軍特系統的外省人。

軍特系統享有大權與特權,卻也保障非軍特系統,在這個社會的某些有形、無形的特權。例如:上課用北京話,上課內容以中國文化、地理、歷史與文學為主體,並以其在各項考試中,佔有相當份量,來保持外省人在各項考試的無形優勢。而在公家單位的就業上,也保障外省人的就業利益。李敖家族,就是非軍特性系統的人。也享有上述的利益。

在李敖還是大學生,或者是歷史系碩士生時,他其實是在非軍特系統裡面發展的人。李敖崛起,不僅在他和胡秋原論戰,更且是他進入文星書店的編輯工作。

文星書店的書在賣給誰

文星書店的老闆是外省人(蕭孟能,他父親是蕭同茲,外省人的立法委員兼老報人)。因此,文星書店所出版的書、販賣的內容,則是以中文為主。

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他要賣給誰看?

文星書店所賣的書,是賣思想、文化、文學方面的書,從市場角度,這些書對當時的外省人是有用的,因為他們懂得這些字,看的懂這些書,也讓當時非軍特系統的外省人,有發表文章的園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園地。

這是非常重要的重點,因為在國民黨內部的對抗中,軍特系統管思想、文化,許多出版社、文化活動,都被不懂文化的蔣經國軍特系統所掌握。任何一個較有深度的書,超越那些軍特能理解的範圍,就被查禁。但文星書店是有老立委當靠山、在支持的書店,一般軍特要動手,還要考慮他的政治效果。

其次,除了蕭同茲以外,其他外省人也希望有個發表想法的園地,而這些人透過他們的人際網絡,也會牽連到許多國民黨內當立委、監委、國大的人。這些人雖然唯蔣中正馬首是瞻,實際上也少有怎樣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但畢竟有投票權,在立法院能影響到預算。

其次,許多立委、官員都出自軍特背景,與蔣介石、蔣經國系統有些關連性,這些人若出聲,蔣經國或許不一定買帳,但他的部屬卻不一定敢太囂張。這就造就文星書店崛起的重要因素。簡單的說,他就是匯集國民黨內非軍特系統的一些勢力,所建構的一個文化園地。

被殖民者的文化市場

然而除了這一群人,市場還有三部分的人值得注意。第一部份是同樣從中國跑到台灣的人,及其後代。這些人與上段所論述的那一群人,有相同的背景與文化。即令他們的後代,在文化傳承上是比較一致的。第二部分的人士,是原本住在這裡的、受日本教育的那一群人。第三部份是前述第二部份人的後代。我認為在這兩個部分深入剖析,是非常重要。

在國民黨的教育中,他描述這群是:他們是接受日本奴化教育。他們的文化與知識水準不高,至少低於中國水準。更不用說跟中國的知識份子相比較。然而若我們將當時的台灣人與中國人,放置在國際文明與所得變化去理解,就瞭解國民黨給予的「宣傳」描述是不對的。

在1896年甲午戰爭之後(甲午戰爭1894~1895),日本被定位為所得比較高的、文明比較開化,也比較西化的國家。中日兩國的教育與文明水準,隨著後來的各種發展。例如: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法西斯專制統治等因素後,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台灣在當時雖然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日本真的非常用心在推展他們的文明開化運動。這樣的活動也不吝惜推展到他的殖民地上。所以當時台灣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先進國家的教育。或許比之日本本土會有落差,但相較於比較封建落後的中國,就進步非常多。

更何況後來中國陷入他們所謂的八年抗戰,幾乎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但與此同時,台灣的教育卻依舊在推動、進行。因此就國民一般水準,中國國民怎麼比得上台灣人民?二二八事件固然將台灣的菁英大量屠殺,但仍然有一大堆沒有被國民黨屠殺的社會菁英、中學生等。他們的能力可能無法勘比被屠殺者,但以先進國家、後進國家,接受完整教育與否來看,他們或許低於中國那些留學國外的菁英,卻顯然高於一般中國人。

這一群人不僅接受的教育程度高,還有能力閱讀日文,甚至透過他們的教育,接受英文或其他語言,例如:德語、法語。在這邊,我們應該有個基本瞭解。有關西洋知識與文化傳遞,日本的確比中國強很多。而且在西洋語文教育方面,日本也比中國強。因此在早中期,國民黨還沒有那麼強烈禁止日文書籍進來時(我是從早期都可以很輕易看到日本電影的角度去推論),當時這些接受過日式教育的人,若要接受新知,直接由日文就可以,不需要經過中文。甚至直接受西方文獻,不需要中文。當然我也同意,他們日文功力遠高於中文,閱讀那些受過高深中文訓練的中國人,所撰寫的中文書籍,他們可能很吃力。這一群人很明顯不是文星書店所要販賣書籍的對象。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後代。他們的父母雖然接受過日文教育,但因為二二八事件的影響,他們不敢將他們的日文教育,公然、有系統的教給他的小孩。這些小孩可以說是國民黨教育出來的新一代。他們只懂中文,不懂日文。若他們想要接受一點比較西方文化的書籍,就只能藉由中文去吸收。在1960年代的時空中,就是去閱讀文星書店出版的書。

精確的說,當時的中文書籍市場是殖民者的書籍市場,文星書店是那個書籍市場的佼佼者。與此同時,當時幾乎沒有台灣人寫作的日文市場。因為日本殖民台灣51年的菁英,要不是被二二八、逃亡,就是噤口不敢言。

結論

一個佔有八成五以上人口比例的被殖民者,被迫不能講話,就是1960年代的文化現象。文星書店服務的對象,就是百分之十五的住民,以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他的後代。因此評估李敖的才氣與能力,必須在那樣的架構下,才能比較精準的理解。很多文化人強調李敖的才氣、魄力與能力,也對他年輕時強調的全盤西化、逼國民黨的老人交棒(罵他們「站著毛坑不拉屎」等),給了相當高的評價。

但很少人清楚的點出:那是統治民族內部的矛盾。那種話如果出自台灣人,就不只是這樣,而是壓迫與屠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從彭明敏的〈台灣自救運動宣言A Declaration of Formosan Self-salvation〉來看。〈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就是由台灣人發言,希望國民黨的老人交棒,建立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彭明敏的遭遇與其為台灣人,關係密切。

所以李敖的才氣是統治民族的才氣,文星是統治民族的文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