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艱難的事

《焦點評論》

記者鄒景雯/特稿

台灣是一個很特殊的國家,戒嚴時期結束之後,每一任總統都會面對統獨議題的民意壓力、甚至召喚,陳水扁當政時期,曾經主動就更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公開表述:「不能騙自己,也不能騙別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宣洩的是現實條件上的限制。果然八年結束,推了幾個公投,還是以維持現狀告別政治舞台。

  • 致力於推動獨立公投的「喜樂島聯盟」今正式成立,前總統李登輝將出席致詞。(資料照)

    致力於推動獨立公投的「喜樂島聯盟」今正式成立,前總統李登輝將出席致詞。(資料照)

陳水扁的前一任李登輝總統,更是如此,他在位十二年,儘管在卸任前一度向國際宣示兩岸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話講完了,中國一陣咆哮,美國出面折衝,台灣海峽的情勢當然沒有起根本性的改變。

即使到了馬英九主政,換了個方向往西急行,最後以「一個中國」,如願握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手,台灣還是沒有被易幟,相反的是,國民黨因此全面潰敗,失去了中央與地方的執政權。

這些國家元首在相當時間掌管台灣最高權力的當頭,都試圖做了些「不信邪」的事,就算當下濺起了一些水花,不要說在歷史的長河中究竟如何,而是不消多時,皆是一切復歸平靜。問題出在哪裡?他們不是都在做自己或支持者想要做的事,何以無法如願?答案恐怕是,以上所述,都是「容易的事」,牽動不了大局結構,於是必然擺盪回原點。

那什麼是「艱難的事」?九○年代,李登輝初登板,他與政策幕僚私下的一段對話,非常清明地描繪了台灣的生存法則。當時幕僚問他未來將如何處理統獨問題,李登輝說他不會處理,因為沒有條件,這一代人沒有能力解決,他能做的,就是控制形勢,留下資產給下一代。幕僚再問他認為什麼才是資產?李登輝則說:民主化。

二十年後,回頭看這一切,民主化,確實是艱難的工程,沒有呼口號的激情,但厚植了台灣壯大的基礎。之後的每任總統,或多或少,應該也推動了一些艱難的工作,例如不少人同意,現在年輕人普遍的「天然獨」,與陳水扁時代致力教育本土化有關,這些才是一步一腳印的無煙硝戰爭。

近來有不少愛台人士倡議再修公投法,以便在明年四月推動獨立公投,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前總統也參與其中,基本上,這是民主國家的主張自由,不必因老共的情緒,受到任何的減損。但是,這是屬於容易的事,還是艱難的事?從這麼多年來的拚鬥中,所教給我們的智慧,有識者,愈來愈心裡有數。

台灣今天的現狀,是各方利害關係者力量角逐的結果,它不是哪個個人所造成,是二三○○萬人的努力,與世界大國博弈的產物。在這樣的國際現實下,如何增強實力,累積足夠的籌碼,假使無法主宰前途,也要升級縱橫捭闔的能力,應該才是這代人的艱難挑戰。現代台灣,需要更多人來做比較艱難的事情,儘管立即掌聲或許不多,但非有這個覺醒不可。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