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士林官邸

 

時下所謂「轉型正義」、「去威權化」等口號皆是高唱入雲。但士林官邸,仍埋鎖在不容冒瀆神殿狀態,恐至少也是一種諷刺。(士林官邸,圖/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時下所謂「轉型正義」、「去威權化」等口號皆是高唱入雲。但士林官邸,仍埋鎖在不容冒瀆神殿狀態,恐至少也是一種諷刺。(士林官邸,圖/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日前我在《民報》網站發表〈不要圈養總統〉一文,指出無論就觀瞻或維安角度考量,現下這所號稱「永和官邸」建物,都不適宜作為國家元首居所,在位總統也有權甚至有責任下令「回鑾」,遷回原即該屬現任總統使用的士林官邸。

國人也似多未注意到,該永和官邸也大有草草整建痕跡,看去頗似一座營區倉庫和監獄混合體,作為元首居所,堪稱是有失國家顏面。試看周遭大小諸國,有哪一國元首官邸如此簡陋狹隘。

多年前我隨同家人流亡進入印度,經過猶是半獨立錫金王國首府甘托,所見到王宮遠稱不上宏偉,但也自有一份優雅尊貴氣象,周圍視野開闊,王室居住其間,斷不致有圈養之感。儘管已事隔將近70年,這座小小錫金王宮,至今仍是我的美好回憶。再想想眼前的永和官邸,不免有深沉感慨。台灣總統的居家環境,居然連深山小邦王室也不及。

談到所謂圈養,我在前篇投書即指出,該永和官邸位處市區,四圍道路縱橫,空間有限而又牆環繞,總統居住其間真有似圈養。飼主圈養小牛,善心人士猶認為過於不人道有違天和,然則以恍似圈養方式對待總統,豈非更說不過去?

這一多年來總統處於恍似圈養環境,反而任由總統官邸荒置奇異現象,其緣起是1975年老蔣總統去世,已不具總統夫人身分的宋美齡仍不動如山,繼續盤據士林官邸。以當時政治氣氛,自然是誰也不敢指斥其非。她愛怎麼樣就能怎麼樣。她賴在官邸不走,即使所謂感言之士,也不敢多說一句。而當時繼位的副總統嚴家淦,是全無黨政軍特實力的文人,他又怎敢以總統身份遷進士林官邸?

及至經國先生「當選」總統,他雖和宋美齡這位庶母不時較勁,兩人檯面上仍保持母慈子孝,「經兒」、「母親」的戲碼。他自然也不能公然翻臉,請走老太太而接收官邸使用。終其任期,也只能守在規模氣派遠不及官邸的七海山莊(七海寓所)。心理感受如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再及至台灣人李登輝繼任,他自然更不敢動念「光復」士林官邸。他若絲毫有這一表示,「撕裂族群」、「製造對立」乃至「忘恩負義」種種帽子自必紛紛飛來。李前總統不是笨人,當時黨內所謂非主流派已很夠他煩,犯不著去捅這馬蜂窩。

所以,前後三位總統各以不同考量,拒不遷入理應歸現任總統使用的士林官邸,等到宋美齡感覺台灣已很不對她味口,而「淨空」官邸遠赴美國之時,「士林官邸專屬老蔣總統,不容後任總統僭越佔用」這一概念,即似已約定俗成,演化為國人一致遵奉的不成文法。誰敢提出異議,即似是犯下大不敬忌諱。

影響所及,是任由氣派不差,林園優美的官邸,淪為瞻仰憑弔景點,在任總統反而侷促狹小永和官邸形同圈養。這一荒謬現象,歸根究柢,恐必須追溯到國民黨的「前現代君主體制」思維。

國民黨掌權人物,一貫善於製造圖騰樹立忌諱,從早期的「總理之後無總理,總裁之後無總裁」,即可見其陳腐思維。1925年孫文埋單,繼任者即不能稱總理,而必須改稱總裁。1975年老蔣去世,繼任黨魁也不能稱總裁。幸好「主席」這一職稱,未隨1988年經國先生之死被廢掉,否則之後國民黨歷任領袖,恐真不知該如何稱呼,難道學中共改稱「總書記」?

既然總理之後不能再有總理,總裁之後不能再有總裁,則老蔣總統之後,即不能再有士林官邸主人,自也是順理成章邏輯思維。試觀總統府內老先生使用過的辦公室,猶要封起來不能再用,堂堂官邸,又何能任由後世佔用褻瀆?

然而上述這套君權時代忌諱重重思維,恐不容其繼續桎梏國人神治台灣。國人對老蔣一生功過,應該樹立公正客觀認識,不宜人云亦云,將其貿然定位為民族救星或血腥屠夫。但今天就此建立普遍共識恐不甚容易。然而若云打破荒謬禁忌,促使堂堂正正總統官邸恢復原有功能,讓今後在任總統不復處於「圈養」狀態,應是除去少數遺老遺少之外,廣大國人所能認可乃至樂見。

時下所謂「轉型正義」、「去威權化」等口號皆是高唱入雲。但士林官邸,仍埋鎖在不容冒瀆神殿狀態,恐至少也是一種諷刺。

破除禁忌光復官邸,應屬於師出有名。今天握有國柄諸賢,似可不必畏首畏尾?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