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好噁心的中國

記者鄒景雯/特稿

看到在中國的台商,又有一個在台灣報刊「被道歉」,相信不少台灣人有個最直接的感受:中國好噁心。怎麼個噁心法呢?如果這種手段,也算是對台統戰績效,就能讓中南海自嗨,不噁心嗎?

二○○五年,許文龍事件,是台灣人第一次見識到唯物論的威力,或者說所謂「以商圍政」的具體實踐;二○一八年的今天,李榮福不過是回台參加海基會的春節聯誼,在受訪時講了幾句「不中聽」的話,就被當地台商協會除名,中國客戶更是公開劃清界線、取消訂單,導致當事人被迫登報道歉,比許文龍「反台獨」還要卑屈,就知道這麼多年來,中國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非但沒有緩解,病情還愈來愈嚴重。

李榮福錯在哪裡?原來是因為他說了:他的公司很早就實施人才本土化政策,台籍幹部人數不多,因此中國航空公司禁飛春節包機,對公司影響不大。就這樣,他成了發表「涉台不當言論」的十惡不赦,於是必須寫下支持「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悔過書,以示交心表態、坦白從寬,這情節不滑稽嗎?

做到號稱是中國第三大的製罐廠,大量提供中國人民就業機會的台企,又如何?在中國失去言論自由也就罷了,中國要他回到台灣也要繳械言論自由,否則別想賺中國的錢。說穿了,就是這麼回事。

話說回來,不論是許文龍、李榮福,或是這些年多少在屋簷下低頭的人,他們嘰哩咕嚕地講了這麼多,台灣追求到了沒有?不僅沒有,每發生一次這樣的事件,就深深提醒台灣人一次:好在台灣是個民主國家,得以擁有思想自由、獨立判斷,有多重要。

這起事件,也讓我們檢討,從國民黨時代沿襲到現在的海基會春節聯誼,這類大拜拜儀式,是否也到了該轉型的時刻?有多少台商與會,能視為兩岸關係的溫度計嗎?台商公開講了什麼話,或不講什麼話,這種表面工夫,有什麼實質價值?

政府毫無疑問要成為台商的後盾,實際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及在中國經營的困難,絕對要比過往更全面、更深入地去探查,這些在兩岸來來去去的族群,也是非常寶貴豐富的資料庫,值得海陸兩會私下與他們擴大接觸,密切聯繫,提供一切的奧援。

記得馬英九時代,有一名在中國看似非常風光的大台商,曾經主動找上當時的陸委會主官尋求幫忙,把門關上,對於老共,他什麼難聽的話都說,不僅反過來要求馬政府在兩岸經貿談判時有些底線不能亂放,暗地裡還捐款給受害台商組織,資助這類民間團體發聲,與其外在形象判若兩人,就是一個例證。

蔡英文時代,中國台商的處境固然不同,但也出現發展新型態的廣大空間,卅一項措施的出台,即不言而喻,務實的政府,聰明的台商,絕對大有可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