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與孫文有關的銅像與中山路?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與蔣介石有關的銅像、大溪的棺柩等都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尤其一群年輕人跑去大溪蔣介石的棺柩潑紅漆,更加顯示出「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讓很多受害者對其統治痛恨的程度」。(圖/翻攝蠻荒島嶼社)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與蔣介石有關的銅像、大溪的棺柩等都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尤其一群年輕人跑去大溪蔣介石的棺柩潑紅漆,更加顯示出「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讓很多受害者對其統治痛恨的程度」。(圖/翻攝蠻荒島嶼社)

一、孫文透過蔣介石變成是強迫台灣人民膜拜的偶像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與蔣介石有關的銅像、大溪的棺柩等都成為熱門討論的話題,尤其一群年輕人跑去大溪蔣介石的棺柩潑紅漆,更加顯示出「蔣介石在台灣的統治,讓很多受害者對其統治痛恨的程度」。不過,除了蔣介石之外,在台灣的道路上,尚有許多使用孫文在日本的化名-「中山樵」的中山路與國父紀念館、中山國中、中山大學……等的公物或營造物。這些在國內倒是比較沒人加以討論,其原因很多,例如:孫文沒有統治過台灣,他與大家的生活關聯較為間接,幾乎無關,而孫文本身在中國的革命當中,可以說是一個失敗者,對於失敗者,憨厚的台灣人,比較不會去追究他的行為。

而孫文所以在台灣會成為很重要的圖騰,其實是因為蔣介石將孫文塑造成是中國道統的繼承人,並認為他自己是孫文的正統繼承人,所以致之。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已去世的孫文為中華民國國父,而因為1949年蔣介石逃亡來台,孫文也就跟著被國民黨帶來台灣當作神,要求人民膜拜。其實,孫中山之國民革命時,根本和台灣無關,他在1925年去世,1940年他被國民黨政府,封為「國父」,台灣當時還是日本治下領土,與台灣何干?

本來,任何道路或是公共設施的命名應該是由人民透過討論,而由人民選擇自己認為是有價值的名字,而將之冠在各種公共設施上面。但是國內長期以來,是由外來政權的國民黨所統治,因此人民並沒有什麼機會,來決定各種公共事務或公共設施的名稱。此次透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要來改變外來政權所帶來的迫害象徵,毋寧顯示出台灣還是有著一群抱持國民黨意識形態的人,無法融入台灣社會,仍然以頑強的意識形態,對於台灣的轉型正義進行反抗,甚至與對岸中國合作要消滅台灣。或許把歷史講清楚,是使這群人縮小的最好方法。

二、孫文其實是出賣中國國家利益的未遂者

中國的政權是很喜歡說謊話的,國民黨稱孫文是「國父」,而中國共產黨則稱孫文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但是如果把孫文的歷史加以解開,這些被中國政權騙得死死的中國人,或許會相當吃驚。因為我們會發現到孫文,其實是出賣中國國家利益的未遂者,如果用中國人的講法來說,孫文其實是為政治利益而多次勾結外國丶允以在中國的利益的「政客」。這我們可以從如下的歷史來做論證:

各位都知道孫文在革命之初倡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他一開始的時候,是要打倒滿清以恢復漢人的統治。但是孫文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打倒滿清。這個時候,孫文所採取的手段其實就是出賣國家利益以取得外國的援助。

1、承認英國的權益以獲取援助

在孫文的想法當中最早所出現的是「以英日制清」,換句話說,他的戰略是與英國及日本合作,以打倒清朝。1900年,北方出現義和團運動,孫文想要利用清政府混亂之際,以廣東為中心,來進行打倒滿清的武裝革命,具體來說,這就是他第二次的惠州之役。當時,他想要取得英國的香港總督,與清朝兩廣總督李鴻章的援助,以推動廣東獨立的計畫。他就送信給當時的香港總督,在信中他表示:如果中國成為近代國家,那麼在全中國所存在的英國傳教士與基督教的安全,都會受到保障。在這個信中,孫文不只沒有對英國侵略中國一事有任何的指責,反而是承認英國在中國傳教,肯定英國權益擴大的現狀。

2、求助於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

當孫文知道無法期待英國援助的時候,他開始求助於日本。當時台灣總督是兒玉源太郎,他請求兒玉總督,幫忙革命軍對廈門進攻。當時,兒玉總督策劃從廈門向整個福建擴大影響力,孫文就以此為交換條件,而期待日本的軍事援助。

3、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

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孫文推動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當時,他與元老桂太郎與三井物產聯絡,請求給與革命軍武器援助。這個出租滿州的借款計畫,就是要將滿州租借給日本,而獲得軍事費用1000萬圓的貸款。在孫文的這個計畫當中,所展現出來的基本戰略就是:即使出賣滿州這個國家利益,也要取得日本的援助。

4、21條要求的先行條款-《中日盟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孫文曾與日本人互換《中日盟約》,而這個日本人是前滿州鐵道理事長犬塚信太郎。在這個盟約中,所約定的是日本給與援助,而他則保證日本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方面所具有的優越地位。這個盟約其實跟日本對北洋政府所提出的21條要求的的第五款的內容相比,是有很多的部分是一致的。孫文在當時所以會有這樣的作為。其實是為了對抗當時掌控北京政府的北洋政府袁世凱。這樣的孫文其實是為了達成其政治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是犧牲一定的國家利益,也要借助於外國的力量。

5、國共合作是中國內戰開始的契機

各位都知道,促進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最重要人物,就是孫文。孫文在1923年1月的《孫文越飛聯合宣言」當中,決定與蘇聯合作,當時孫文透過越飛與馬林,向蘇聯所要求的具體援助是軍事援助,他要求蘇聯從海參威寄送200萬盧布至廣東,並要購買相當多的武器。當時,孫文將其戰略轉變成「以蘇聯制帝國主義列強」的戰略。本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孫文將其期待放在日本的身上,但是在與日本的來往之中,他深感這是不太有希望的期待,而開始要尋找新的合作者。

特別1922年,陳炯明叛變,使得孫文喪失了廣東的革命根據地,並使孫文失意至極。當時對孫文伸出援手的,就是蘇聯。但是孫文與蘇聯的合作,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孫文當時所面對的敵人,是直隸派軍閥的曹錕政府,而曹錕與當時的英國有很深的關係,所以孫文就選擇與英國處於對抗關係的蘇聯合作,而建構其戰略。這次,從表面上來看,孫文並沒有出賣任何國家利益給蘇聯,但是卻引進了共產黨入黨。

孫文因為這次的「聯蘇容共」,使得他第一次成為真正具有武裝力量的領袖。這個聯蘇容共的引進所以能夠成功,全繫於他一個人身上,孫文對蘇聯的理解並不深,毋寧這是給他成為真正有實力的領袖,讓他可以打倒曹錕政府的機會。只是因為他的死亡,就使國共分裂,而形成長期的國共內戰。這是不是可以說成:孫文為了滿足自己成為真正領袖的欲望,而犧牲全中國的利益呢?

三、對於與孫文有關事物的處理

其實孫文與毛澤東很像,毛澤東為了打倒蔣介石,偷偷地與日本政府合作,用以擴大共產黨的勢力,毛澤東是個典型的漢奸,相對地,孫文是個出賣中國利益未遂的漢奸。不過,這是中國人的家務事,跟台灣沒有什麼關係。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與孫文有關的事物呢?其實孫文是透過蔣介石與國民黨而被帶至台灣的,他的存在是帶給威權政府擁有法統正當性的象徵,是附屬於威權象徵的存在,因此,與孫文有關的事物,是應該從這個角度加以處理的。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