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星辰】王受祿、富蘭克林、何欽思

1月17日壽星

醫學博士、社會運動家王受祿

「我們絕不為壓迫屈服,壓迫越強,我們的抵抗愈烈,沒有達成最後的目的,絕不放棄。我們更應當覺悟,發揮大勇精神,為貫徹我們的目的而奮鬥!」—王受祿

在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啓蒙運動與抗日社會運動中,台南地區有兩名主幹,一為韓石泉,另一人就是王受祿,兩人都是醫學博士。王受祿是台灣人第一個到德國留學獲醫學博士的人。1893年的今天出生於台南一個漢學宿儒的家庭,兩年後日本領台,父親王鍾山雖然後來被聘為台南第一公學校漢文科老師,但是王受祿受父親漢學的薰陶,不僅漢學根柢很好,也極富「漢民族」意識,註定日後參與民族運動。

1912年王受祿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畢業,任職台南病院5年,後自行開業。1921年,蔣渭水糾合社會精英、知識青年創「台灣文化協會」從事文化啓蒙運動,王受祿與韓石泉、吳海水、黃金火等台南名醫都參與文協,活躍於台南。

1924年春,王受祿赴德國弗萊堡得弗萊堡大學深造,一年後獲德國醫學博士學位返台。
1927年文協分裂,蔣渭水等人另創「台灣民眾黨」,王受祿出任中央常務委員,襄助蔣渭水主持財政,並擔任該黨台南支部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主幹,積極從事社會政治運動。

自1920年代初由林獻堂領銜推動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持續進行了14年。1929年進行的第10次請願,王受祿被推選為請願委員的南部代表。前引的話語,就是他前往東京請願出發前的談話。

然而請願回來,他的長子遽然病逝,王受祿悲痛至極,翌年受洗為基督長老教會信徒,專心奉獻行醫。戰後他曾任八里的痲瘋病療養院「樂山園」院長。

美國開國元勳、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不惜犧牲自由以圖苟安的人,既不配享受自由,也不配獲得安全。」—富蘭克林

曾經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的富蘭克林,在看透大英政府對北美殖民地無所作為後,毅然告別大英「祖國」,投身美國獨立運動,參與《美國獨立宣言》等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成為美國開國領導人之一。富蘭克林從事美國獨立運動時,他的兒子質問他為何背叛英王,氣得富蘭克林將兒子趕出家門,要他想通了再回家。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曾出使法國,促使法國支持美國獨立。他也是一位科學家,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最有名的是傳說他於雷電下放風箏,險遭電死,後來因此發明避雷針。他心存仁厚,是反對蓄奴的先驅,也反對將動物做為食物原料,所以他傾向素食。這位集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發明家、外交家於一身的美國開國元勳,於1706年的今天,出生於波士頓。

美國教育哲學家何欽思(Robert M. Hutchins)

「教育倘以經濟發展為目標,則將視人為生產的工具,並教人把自己看做工具。結果,教育注重職業訓練,教學也以與工作有關為限。」「教育的目的,不在製造基督徒、民主黨員、共產黨員、工人、商人…而在培養人類的智慧,由此而發揚人性。教育的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何欽思

教育哲學有「永恆主義」(Perennialism),主張應該教那些被認為對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具有永恆意義的內容。人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工人,一個人應該首先學習自由主義主題,而不是職業性的主題。何欽思是這種永恆主義的倡導者。這位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芝加哥大學校長的教育哲學家,於1899年的今天在紐約出生。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長老教會牧師,但何欽思卻是超越宗教的永恆主義的教育學者。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