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星辰】裴斯塔洛齊、李春生

1月12日壽星

教育家裴斯塔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不論誰,要是脫離了自然的秩序,將不切實際的基礎建立在階級與職業的教育上,或者為了統治,為了服役而加以訓練,就導使人類遠離領略最自然的福祉,而到了佈滿危險的浩瀚之洋。」
「我並不掛意學校教育的匱乏。我相信,不管怎樣貧窮、怎樣不良的兒童,總是具有神所授予的人性。」
—裴斯塔洛齊

世界三大教育思想家之一,被稱為「國民教育之父」、「孤兒之父」的裴斯塔洛齊,在1746年的今天出生於瑞士。他受盧梭的《愛彌兒》、《民約論》的影響,以自己的長子為對象,根據盧梭的「愛彌兒」的教育原理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加以觀察記錄成日記,開後世以歷史法教育學的先河。他向來厭惡貪污與壓迫,立志做窮苦人民的保護者,極關懷孤兒及貧苦兒童的命運。他創辦過孤兒學校、私立小學。他認為教育方法中那些「人為的方法」(預先組織規則、秩序、教材…,使兒童就範),只會令人性萎縮,所以他強調「家庭氣氛的學校」。他的學生都稱他「裴斯塔洛齊爸爸」。有些兒童為了能最先和「裴斯塔洛齊爸爸」打招呼、擁抱,竟偷偷早起。他收容的兒童中,有一位後來成為歷史教授的魏曼,回憶說:「當我們沒看到裴斯塔洛齊爸爸時,大家都會愁眉苦臉」。有意思的是,裴斯塔洛齊爸爸有時候也會體罰孩童,然而實施體罰後,他會立刻與孩童握手,親吻他們,兒童們感受到他的疼愛。裴斯塔洛齊的妻子安娜一生支持、協助裴斯塔洛齊獻身教育。安娜早裴斯塔洛齊十年過世,裴斯塔洛齊在妻子的墓碑上這樣形容他妻子—「貧者之友,人民保護者,教育改革家」,其實這也是裴斯塔洛齊的寫照。

台灣近代富商哲學家李春生

李春生是清末台灣的知名買辦巨商,也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思想家。他於1838年的今天出生在中國廈門。少年時代在廈門受洗成為長老教會信徒,隨洋人學英語及商業經營。1857年任職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掌櫃。1866年應聘移居來台灣艋舺,出任英商洋行總辦,協助英商杜德(John Dodd)引進閩南茶種,在台灣種植成功,由淡水銷往紐約等地,台灣茶從此揚名海外,也因此帶動初期大稻埕的急速發展。

李春生自製茶業外銷極為成功,與板橋林家並稱北台兩大巨富。1889年李春生與板橋林家的林維源共築千秋、建昌二街(今貴德街),出租給洋商。李春生精通英語、熟悉洋務,在劉銘傳駐台期間,協助清政府推展各項洋務建設。清末維新變法之議起,台灣的李春生也為文呼應,撰述頗豐。

日本領台後,他曾受總督之邀赴日考察,眼界更開,回來寫下《東遊六十四日隨筆》。為移風易俗,李春生與黃玉階籌組「台北天然足會」,宣揚斷髮放足的改革。除外,對於教育機構設施,亦捐巨款資助。

李春生著作多達12部,其中以《東西哲衡》為最著;又因為他受基督教義影響頗深,為維護傳統教義,為他的信仰辯護到底,他對科學家達爾文、斯賓塞、赫胥黎與穆勒等人的「進化論」、「自由論」提出嚴厲批評,《天演論後書》即反映他思想保守的一面。

李春生於1924年過世,享年86歲。


位於台北市貴德街的李春生紀念長老教會禮拜堂。圖/郭文宏攝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