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需要新步伐

記者鄒景雯/特稿

新的一年開始上班,週五立法院臨時會尚未召開,這個時刻是最適合整理隊形的難得空檔,以執政黨的既有優勢,很可以放手一搏,創造民進黨二次執政的價值;前提是務必先把雜亂無章的步伐給調整好,以一個團隊的共同紀律,來承擔責任、面對挑戰。

  • 立法院將召開臨時會,處理六大議案。(資料照)

    立法院將召開臨時會,處理六大議案。(資料照)

許多國人恐怕有個想不透的疑問,過去這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在面對阿共時,蔡總統可以不動如山,沉著因應,何以在處理內政上,卻是憂饞畏譏、左右失據?其實,台灣外部挑戰的嚴峻,遠大於台灣內部,因為前者操之於人的因素太多,後者多半可以操之在己,況且除了自己,民進黨已經沒有對手。那麼,何以政府在原本應該遊刃有餘的對內治理上反而低於期待?這點,說到底,應是帶著權力因素在內的領導統御問題。

既然憲政體制暫時改不了,就於現狀,執政團隊需要認知,準備執政當時所擬的選舉執政綱領,之所以不能以「我們早都想好了」,在執政後全文照搬,在於所有的計畫都需要現實的驗證,更要徵求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尤其關鍵的是,它少了時間的概念,既在什麼時候(條件)最適合做,需要衡酌判斷;也一定要有輕重緩急、先後次序,不能奢想要一次解決,廣開戰場的後果,無庸再作贅述。

往者已矣,未來至少要謀定而後動,不要再出新惡例。然而最近總統找媒體「放風」,說要提出新經濟論述,最低工資夢想數字是「三萬元」,還要推動最低工資法等等。這風向一出,大家當然要問執行,結果勞動部說,目前還在收集各方意見,時間表不確定,甚至計算公式連個譜都沒有。這究竟是傳統公務體系習慣於承平時期作為,一遇到執政黨要求積極作為無法配合?還是事前的決策程序根本沒個譜,就提早掀鍋蓋?都不是一個具有節奏感的政府。更不要說日前被民進黨掌臉的勞基法調查,明明這十一月的問卷題目是詢問受訪者需不需要,不是贊成與反對,竟也不知同步主動說明,被譏為「豬隊友」,豈不剛好!

國會是另個問題。民進黨公職人員除了在選舉時尚能團結外,一旦取得權位,似乎僅在意個人表現,造成行政立法部門之間,受制於極少數人,即扞格不前。這時,整個團隊經常群龍無首,或無法協調步驟,或遇事猶豫不決,未能明快處置,或只有文青式描述,無法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明確方向及解決方案,滿意度要如何上升?

今年是選舉年,執政環境的變數必然更多,若要爭取民意好感,怎麼可以不把隊伍給喬妥當,要等著讓各方看笑話?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