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成事的勇氣

記者鄒景雯/特稿

民主時代的政治領袖,在進行重大決策時,經常擺盪在兩個抉擇之中,一個是做對的事,一個是做順的事,前者要帶領方向,換言之,要先人一步,在成果未現前,經常要忍受孤寂;後者只須從眾,大家怎麼說,就怎麼做,不少政客甚至是拿著民調在施政。

  • 行政院27日舉行「賴院長2017年終記者會」,院長賴清德表示,很榮幸有機會服務國人,且抱著「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情,認真的處理事情。(記者劉信德攝)

    行政院27日舉行「賴院長2017年終記者會」,院長賴清德表示,很榮幸有機會服務國人,且抱著「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情,認真的處理事情。(記者劉信德攝)

以上兩種情況,也不是絕然分立的,有些首長人云亦云,稍有爭議,就什麼都不敢做決定,然滿意度照樣盪到谷底,也是所在多有;可見做順的事,未必就能討喜,利弊相權,不如掌握有限的任期,利用授予的職權,大開大闔來做對的事。

要能成就對的事,最要者就是勇氣,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政府首長如果夠接地氣,不是在雲端上決策,很容易就知道國家的出路在哪裡,現階段的政策該如何擘定,才能在有朝一日達成目標。如果不是腳踏實地透徹政務,只關在衙門內清談冥想,或在象牙塔裡書空咄咄,由於自己都沒個準,那麼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抗壓性必然不足,於是父子騎驢,終究一事無成。

這個時刻,有個數據,值得回溯。馬英九政府時期,先後用過六位行政院長,他們的背影最「優美」的,多數人應該會說是張善政,不管是因為他的任期最短,或是幾個月的看守期間,行事比較「正常」,總之,藍軍想到台北市長的參選名單,張善政確實為國民黨的首選。而他在閣揆任內的民調,不到五成,已經超越前面五位行政院長,同時也超越馬英九本人自二○○八年執政後的滿意度。

過去八年是如此,二○一六年政黨輪替之後呢?賴清德的前任林全院長,行事夠小心了吧,但他在卸任前的民調只有二成多,再怎麼戮力從公,滿意度都上不來,很大的原因恐怕是大家認為開創性不足,無法振興國人對未來的想望。

回過頭來看現在的賴院長,他在上任滿月時,滿意度高達六成八,最近幾個坊間民調,則大約是四成多,這個起伏,執政團隊勢必戒慎恐懼,但是長期觀察政局的人必須提醒,賴清德是自己跟自己比,才會有感,如果跟近十年的閣揆比,應當要有定見才是。何況,現在內閣全都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常年沉痾,更有新的挑戰,在這種環境下,仍擁有這樣的民意信賴度,具有中心價值的人,都會更加義無反顧。

沒有人會做一輩子的行政院長,但是若能貢獻國家前進的走向,可以創造政治典範。成事的勇氣在此。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